高醫醫古今 麻醉醉我心 - 曾清楷教授訪談紀要

btn_pdf

受訪者:曾清楷教授

記錄:邱舜麗護理長

撰文者:香粧品學系陳冠年教授

曾清楷本校現任董事曾清楷教授是國內麻醉醫學界的耆老,一生作育千百英才,醫治無數病患,在醫療界、學術界和教育界,皆享有崇高清譽。

民國47年,八二三砲戰爆發前不久,曾教授甫自台大畢業,興起服務鄉梓的念頭。適逢本校創校未久,在台大校園物色人才,因緣際會之下,進入高醫附設醫院外科,擔任住院醫師職務。

初抵高醫,發現校地坐落在田畝之間,牛隻穿梭,雞犬相聞,交通不便,至於屋舍簡陋,自不在話下,「真不像是堂堂高等院校!」更令人訝異的,似乎除了師生,各項軟硬體建設實在乏善可陳,僅佇立三棟兩層樓校舍,係仿台大藥學院的一字型建築,好不眼熟,醫院便棲身其中。學校奠基之後,即將步入發展,可謂蓽路藍縷,舉措維艱,尚可理解,但情感上有些失望,在所難免。當時曾教授冷靜思考:高醫乃初生之犢,有其潛在性、可能性和前瞻性,毅然決然留下,將自己的目標與校方的願景結合,全力拼搏。

本校的外科住院醫師訓練與其他醫院大致相同,但在學習期間,曾教授便已開始思考如何創新改變及突破窠臼,期許自己不甘於只作追隨者,而是以扭轉舊觀念、營造新思維為己任。一般而言,外科、手術及麻醉三者存在「鐵三角」的關係,缺一不可;加上醫師的天職應為病人解決疼痛問題,因此曾教授決定奮身投入當時相當冷門的麻醉專業領域,滿足自己對疼痛醫學的興趣,同時深自期許:在與外科密不可分的共同命運中,走出獨特的一條路。

在高醫的數十載悠悠歲月裡,曾教授由住院醫師、主治醫師、講師、副教授、教授,一腳步一腳印,從基層紮根做起。在學校先後擔任護理系主任、醫學系主任、教務主任和訓導長等行政主管工作,幾經歷練,貢獻才智,襄助院長,校務蒸蒸日上。任職期間推動成立視聽教學中心和醫學教育標本室,擴增修課科目並延攬優秀師資,積極爭取衛生署經費,辦理醫師繼續教育等。同一時期,在醫院則擔任過麻醉科主任、副院長和院長等職,親自投注諸多重大發展項目的擘劃和執行。現今醫院如此茁壯,曾教授與有榮焉。由於在麻醉與疼痛醫學學術領域長期的投入與研究,頗獲好評,曾教授榮膺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與首任台灣疼痛醫學會理事長,領導同業,造福醫界,不遺餘力。

曾教授在杜聰明院長和謝獻臣院長先後支持下,曾經負笈東瀛,於京都大學進修,深受當時大阪醫科大學麻醉科兵頭正義教授的賞識,與其共同在日本關西創設第一所疼痛門診(Pain Clinic),可謂盛事。民國56年榮獲大阪醫科大學博士學位,一償家父望子成龍的宿願。學成歸國後,在高醫創設台灣第一所疼痛門診,為無數疼痛患者解除內憂外患,佳評漸次不絕於耳,遠近慕名而來求治者,絡繹於途。

在麻醉臨床領域上,曾教授大力推展「硬脊膜外麻醉」與「低流量全身麻醉」,成為當時麻醉醫學界的翹楚,外地醫院紛紛差派醫師來院觀摩學習。曾教授自奉清廉,凡事但求「中庸、平衡」的簡單原則。最令他感念的人物是陳啟川老董事長及杜聰明院長。陳啟川老董事長慷慨捐錢和捐地,為樹立百業根基,延續健康命脈,大膽創辦本校,其寬闊胸懷和高瞻遠矚,造就今日巍峨高醫。杜聰明院長在創校之際,一本興學濟世初衷,全力以赴,帶領學校進入正軌,塑造私立醫學院醫學教育規模,培育優秀醫學生。同時,他悲天憫人,關注並協助改善山地醫療景況,功不可沒。

曾教授觀察高醫成長軌跡,其萬丈事業,皆因穩紮穩打,平地高樓,非一蹴可幾。此外,辦學理念明確,亦是關鍵。雖地處南方,資源貧乏,煢煢孑立,但壯志不改。曾教授引用陳啟川老董事長所言:「創設一所如日本慶應大學之一流學府。」期勉本校以亞洲最頂尖的大學為標竿,在師資、設備、制度、校風和影響力各方面,精益求精,止於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