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USR計畫

一、關於USR計畫 — 本校的「大學社會責任」理念

本計畫配合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又稱USR),期待創造擁有本校特色的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計畫,讓大學部的師生能夠深入社區,運用自己的學術專業服務,不僅提供學生一個學習的機會,也將自己的所學奉獻給社區。

本計畫期待創造的特色是「人文社會關懷之高齡照護」的核心價值,本團隊期待 :

  • 透過師生的課程,落實青銀共學的理念,增加學生服務學習、世代交流機會。
  • 透過社區學習實驗室,促進社區端、機構端與學校端之間的知識流通、賦予社區培力與增能的意識,達到社會實踐正義的目標。
  • 最後我們期許這個計畫是長期、永續性發展的網絡,並非一年度的計畫而已,而是不斷累積合作經驗,建構一個學校、機構、社區三方長期合作的平台。

二、青銀共學教學計畫

我們期待青銀共學這個概念能達到以下幾個功能 :

  • 促進世代共融 : 透過大學部的學生與老師設計課程、進入社區帶領長輩從事一些有意義和學習目標的活動。學生在教學、與長輩互動的過程中,漸漸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調整自己的溝通模式、觀念等等,去學習如何理解長輩、和長輩順利互動。社區長輩不僅能從課程中學習到一些知識,也能認識年輕一輩的學生,藉由雙方的交流,減少世代的隔閡,並且更活化社區的動力。
  • 發掘長者需求 : 從老師與學生進入社區帶領課程的過程中,我們會觀察長輩對活動的感受,並詢問他們對於課程的意見與回饋。從這些細節發現長輩對於課程的期待和需要是什麼。
  • 推動課程改造 : 我們重視服務長輩的回饋,每次活動結束後會蒐集長輩與社區單位的意見做為課程改進的指標,提供師生們針對他們的課程提出修正,設計出比較符合長輩需求和想法的課程,讓他們更能夠從課程中學習到東西、並且有參與感和成就感,對學生而言也能精進自己的學習專業,便是課程改造的意義所在。
  • 長輩經驗傳承 : 透過整體的課程互動,學生們可以從長輩身上無形中得到一些隔代文化的傳承經驗,記錄下這些與長輩互動的生命故事,促使學生們更加認識長輩這個族群,不僅可以豐富他們的學習經驗,也能減少世代落差、隔閡的效應。

青吟共學特色

三、社區學習實驗室

  • 社區學習實驗室的成立宗旨是為了媒合社區及大學雙方資源,提供更多元的解決方案,像是如果社區需要大學的專業知識、專業人力亦或學生的創意、發想等,可提案透過社區實驗室媒合教師、學生亦或是課程參與;大學希望增加學生實務訓練的機會或合作執行社區計畫,社區學習實驗室可媒合社區機構或據點提供實踐場域,使大學教育與社區培力之間可以永續發展。
  • 社區學習實驗室希望可以成為一個整合大學、機構、社區的資源平台,以後雙方若是需要合作課程,社區端不需要再像以往一樣需要繁瑣的溝通流程,直接向社區學習實驗室提案即可,我們便會審核這個提案是否合理,並媒合給有興趣的師生或機構們。社區學習實驗室的另一個重要功能便是審核提案,不論是社區端或學校端,提出的課程需求和內容需要合理、務實,確保課程的品質沒問題才會促進雙方合作,盡可能讓社區的長輩接受到最好的服務。

四、選擇前金區與旗津區原因

  • 高齡化社會 :106年開始,旗津區與前金區的老年人口比率是高於高雄市平均,不僅邁入了國際認定大於14%即為高齡社會的標準,前金區甚至已經突破20%,達到超高齡社會的現象。由此可見對於高齡長輩的服務是刻不容緩的,我們團隊希望透過這次機會,不僅限於一般的服務社區長輩、帶活動的形式而已,更是希望促進年輕學生與社區民眾交流,且達到 識老(認識老的實際情況)、親老(學生與老人一同共學)、服(扶)老(服務行動不便或失能失智老人)、惜(習)老(培育高齡志工、中小學教師與學生參與) 的目標。
  • 地方發展與連結 : 有鑑於高雄醫學大學過往在前金與旗津區有許多在地連結的成果,像是過去曾經與大同醫院、旗津醫院、在地社福團體等許多單位的合作,都提供老師和學生很多很正面的學習和服務機會,也引起了雙方許多不錯的反應。希望透過這次的計畫,能再擴展我們的服務據點,使更多的社區居民受惠之餘,也累積師生的學習成果。另外本計畫雖以前金與旗津區為主要服務目標,不過仍歡迎其他行政區有興趣之社區單位與我們洽談合作 !

五、計畫重要性與預期效益

(1) 大學端 : 希望透過這次的計畫,達到課程改造、 跨域創新、建構全人觀點的高齡照顧專業。

(2) 社區端 :

  • 創新方案 : 對於社區來說,獲得貼近使用者經驗且具人文社會觀點的創新照顧方案。
  • 社區增能 : 使機構與社區獲得培力,受到服務的長輩與合作的機構組織可以表達自身訴求與需要,甚至提出符合社區與長輩需求的提案,不僅讓使用服務的長輩擁有表達服務內容的自主權,也賦予社區提案的權利。
  • 高齡友善環境 : 讓社區居民在 識老、親老、服(扶)老、惜(習)老等方面的態度、認知與行為,都有大幅的成長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