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對25件事,戒掉你的加班病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8713&page=1

做對25件事,戒掉你的加班病

時間管理:永遠跑在Dead line之前!

第1招 養成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習慣

有些事情一旦決定就無法回頭,即使能挽回,也得花數倍力氣調整,時間耗掉大半。

「第一次就做對」是一種「預防」的心態,只要事前多花時間溝通,想清楚再動手,確立對的方向,若事後需要調整,就不會太過離譜。

第2招 掌握工作的輕重緩急

工作時間的運用要非常有效率,關鍵在於是否掌握了一天工作的「輕重緩急」,而非「先來的先做,後來的後做」。

所謂「輕重緩急」,可依「緊急」、「重要」的程度,分為4個象限。首先,你得優先完成落在「重要且緊急」的事項,其次,想過一個有效、規律的生活,你必須在「重要不緊急」的第2優先象限中,放較多比例的時間,因為它強調「計劃」與「預防」,容易助你成功。

若你發現自己常被第3象限「緊急不重要」的瑣事所困,你需要學會對不重要的事情說「不」,若第4象限「不重要不緊急」的項目花掉你太多時間,代表你不清楚想要什麼,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目標設定。

第3招「前半主義」法

既然排出了工作的順序,日本效率專家松本幸夫在《戒掉你的加班病》書中提醒,你除了得為每個任務定出時間限制,還得奉行「前半主義」:「在時限的前半段就提前完成大半的工作。」

例如,時限是「一天」,請在中午前提前完成;時限是「一週」,請在3天內提前完成,更長的時限,亦是以此原則類推。

一旦你逼著自己在前半期提前完成大半的工作目標,後續不僅有充分調整的空間,心情也會比較輕鬆,更容易獲得主管正面評價。

第4招 一日之計在於「昨夜」

為增進工作效率,縮短進辦公室的「熱機」時間,前一晚就該訂定隔天計劃。每晚睡前,不妨將明天要達成的目標記下來,按重要程度編順序。隔天一早,即可馬上著手第1個目標,達成後再繼續實現第2個目標,一路堅持做下去。

第5招 每天提早2小時上班

日本時間管理專家高井伸夫在《早上10點以前搞定工作》書中建議,早上1小時工作效率可抵下午的2、3個小時。因此,不妨往前挪兩個小時,早上7點進辦公室,既可避免通勤塞車之苦,還能保有晨間不受打擾的時光,專心思考一天的工作,效率更佳。

第6招 活用零碎時間

無論是會議或業務拜訪,難免有等待的零碎時間,不妨趁空檔打個電話,擴展人際關係,反覆翻閱行事曆,以免遺忘小事或約會,或在隨身的小記事本,即興記錄一些想法,把握這個做計劃、企劃的好時機。

第7招 阻擋不必要的干擾

「專注」是忘卻壓力、發揮高效率最好的辦法。工作中途遇到干擾時,例如當老闆突然交辦事情,或有臨時會議召開,若非迫切到非得馬上執行,不妨請求給予短暫時間,將手邊事項收尾,以免回頭又得曠日廢時。

另外,對於電話與電子郵件,不妨依公私或對象的重要性,在繁忙之際做一區隔,以減少不必要的干擾。例如,你可以申請2個行動電話號碼或不同的帳號,以管理回覆的時機,好留出塊狀時間,讓自己能專心處理要事。

第8招 用「異類組合法」增加幹勁

在訂立工作計劃時,松本幸夫認為,要提高工作效率,可藉不同類型的項目交替組合,避免同一工作聚焦太久,產生慣性疲乏。

他建議,可以在「上午」和「下午」進行完全不同性質的工作內容,例如,上午用頭腦,可以開會、蒐集資料,下午動身體,以會見客戶為主等。

第9招 重要的「準備時間」不可省

松本幸夫發現,很多人為了省時,矯枉過正地把有助於工作效率的「準備時間」都省略掉,譬如,「簡報前的預演」、「開會前與跨部門主管簡單會前磋商」。

事實上,這些簡單的步驟,不僅能讓會議更為順暢,因磋商有了初步共識,還能避免會議過度冗長,或再三召開,浪費大家時間。

目標管理:以專案管理管好你的工作!

第10招 明確取得老闆的書面指示

如果老闆交派給你任務,只有口頭說明,卻沒有太多指示,此時不妨以一個「專案負責人」的角色,試著明確取得老闆給你的承諾,例如經過他核准的企劃書,否則光靠口頭說明,容易對結果產生認知上的差距,埋下衝突的種子。

第11招 把工作當牛排,由大變小

當了解需求後,松本幸夫指出,不妨將任務當作牛排,「切成可以直接入口的大小」,意思是把工作分割成可以快速完成的小型任務。

一般而言,就是執行前所列的「工作分解結構」,其中「樹狀圖」就是一例:先把第一層架構列出來,再列出每個項目下的細項,並寫上預估交期,若牽動團隊合作,各項分工還得標明負責人。

第12招 定期報告工作進度

訂出計劃進度後,切記一定要設里程碑,每星期或每天檢查進度,查看是否按照原先設定的方向和目標走,如果沒有,要修正或趕快補足,且得定時向老闆報告,協助他掌握案子的進程,降低突發狀況機率。

第13招 記取成功或失敗的經驗

每次的任務內容或許不盡相同,但卻很容易從中找到相同的錯誤,或是可套用的成功通則,所以,不妨以專案管理結案時「歸檔」的概念,將這些寶貴的經驗記下來,放進自己的筆記本裡,未來將成為自己的「大補帖」,更能大幅縮短摸索的時間。

情緒管理:讓自己變得更有彈性!

第14招 善用「杯子理論」

新竹市生命線協會總幹事何宇欣以「杯子」來形容「抗壓力」。他認為,當壓力像水龍頭源源不絕,好的飲食、睡眠、運動習慣,往往可以讓杯子容量加大。

另外,因工作型態趨於複雜,一人分飾多角成為常態,例如,在職場上既是主管、員工、專案負責人、供應商,回到家又得扮演父母、子女、照顧者的角色。

由於每個角色背後都有對應的責任,在工作負擔與時間壓力交逼下,常會造成角色混淆、衝突,讓人心力交瘁。

何宇欣建議,可以運用「杯子理論」,把每個角色看作一個杯子,掌握「單純化」的原則,不讓角色重疊,就能避免壓力像水一樣滿載。他舉例,當下班回家路上,不妨透過自我暗示,練習丟掉公司的包袱,換上父母的角色,「等於更替了一個新的杯子承載壓力,才不會將工作的情緒帶回家庭,弄得生活一團亂。」

第15招 儲備傾聽的對象

平常就儲備一些可以「倒垃圾」的對象,也是防止失控的好方法。

要如何找到適合的傾聽者,首先,最好往沒有利益衝突或競爭關係的交友圈尋找,以免成為打擊你的題材,鑄下另一個「禍從口出」的壓力源。

其次,具備「誠懇有耐心」、「不急著反駁或否定你」、「不會太快給你建議」特質的人,才會讓你暢所欲言。

值得提醒的是,這一類的人,可以是另一半、親友或網友,你平時是否付出關心,或有對等的回饋,才能換得長期支持的保證。

第16招 準備心情急救箱

壞情緒常會讓人失去理智,新竹市生命線協會員工協助服務中心督導黃智儀建議,為了喚醒自己的正向經驗,不妨在辦公室的角落,準備一個「心情急救箱」。

所謂「心情急救箱」就是以紙條的方式,貼在某個小角落,寫著能讓自己情緒好轉的「藥箋」,例如,「壓力大時可以找誰」、「可以去吃什麼美味」、「立刻送自己一束花」等。

有了這些平日準備好的「提醒」,在危急時刻,常能發揮小兵立大功之效,幫自己暫度低潮。

第17招 立即離開高壓場合

當焦慮與憤怒即將引爆時,何宇欣指出,立即先離開刺激源,出去走走,壓力指數自然會下降。

若對象是老闆,無法說走就走,就用「注意力轉移法」替自己戴上「心靈耳塞」,他笑說,七年級常有的「失神」,便是將情緒暫時抽離,面對高壓也是不錯的辦法,畢竟在怒不可抑時處理問題,兩造雙方都在氣頭上,不僅不能解決事情,一旦衝突後果更難以收拾。

第18招 意見不合時要先站在對方立場想

人際溝通專家黑幼龍建議,當你和別人意見相左時,尤其是上司,不要直接把想法脫口而出,第1步應該要先表達你的「同理心」,表示你可以理解對方的想法,或為什麼如此生氣。第2步,和對方站在一起,表達過去自己的想法也和他一樣,認為事情應該這樣做。最後第3步,再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利用這種漸進溝通的方法,往往可以把你的意見順利傳達給對方,不會引起不悅。

第19招 找到專屬的平靜方法

關於不明所以的「悶」或「煩」,台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主任鄭逸如指出,平日處於高壓的上班族,非常需要在急速中,找到放慢自己的方法,才能從平靜中找出失控的癥結。

她分析,聽音樂、旅行、戶外踏青、到有宗教意味的地點,都是獲得平靜的方式。雖然馬拉松看似動態,但當從事的活動符合「規律、重複的動作」,皆能帶來「穩定平靜」,其中,最重要的是適合自己的步調,才會產生效果,所以,「這個平衡的工具,得從平常自己的喜好中尋找,」鄭逸如強調。

第20招 自我暗示法

「當大腦放鬆之後,整個人也放鬆下來,這是由中樞影響到周邊的原理,」鄭逸如分析,當壓力大到無法承受時,常用的「自我暗示法」即是由此原理而來。

此方法是將注意力,由紛亂的思緒導引到自己的心跳、呼吸,感受手掌心的溫度,因為身體功能是有節奏的,當你不再固著於某一點,而是自由的來回在內在不同的聲音間,焦慮的感覺就會慢慢消失,靜坐、冥想就是運用相同的道理。

第21招 運用「認知治療法」恢復理智

鄭逸如分析,人性中難免存有習慣誇大、擴大事情失敗程度的習性。

當你快被非理性情緒淹沒時,不妨運用心理學大師貝克的「認知治療法」,試著問自己3個問題:

.當你這麼想時,有沒有客觀證據支持?

.即使有了證據,還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若證據、可能性皆如自己所料,可以自問:

「會有多糟?最壞的狀況,要如何應付?」

當你誠實面對,發現並非死路一條,就會很快排解高壓帶來的慌亂,開始理性地思考下一步。

第22招 在情緒低潮恢復生產力

許多人常會因為感情或突發的衝突,讓一天或一週的工作停擺,此舉不僅讓辦公室氣氛緊張,更會讓自己的能力受到質疑。

因此,曾任美商3M、雅芳公私教育訓練主管多年,現為業務銷售顧問的王亞蘭建議,在工作場合情緒來時,先試著靜下心完成一件事情,就會有力氣再去做第2件事。

若實在難以控制,可採取「刪除法」,暫時排除所有事情,讓自己「放空」。不過,仍得設想備用方案,並縮短發洩時間,才能獲得主管的諒解。

第23招 維持良好人際關係

王亞蘭認為,由於工作時間佔了一天的6成,情緒好壞常繫於同事間的相處,所以,平日在人際關係投資不可少:當同事向你求救,你可以當他的及時雨。即使當下無法幫忙,也能替他想出變通方案,下次當你有多樣緊急又重要的事得完成,他就可能在第一時間出手相助。

另外,與人共事要尊重對方的時間,凡事守時、有效率,有了良好印象,若有合作機會,他便會優先排給你。

第24招 抱持好奇心看待差異

有時候人際之間出現衝突,是因為彼此個性相差大,看對方不順眼,如果試著用另一種角度和眼光看待,也許就沒那麼氣了。

黑幼龍的妙方是,常對別人保持一顆「好奇心」,像很多「三、四、五」年級主管不喜歡「七年級」屬下的工作方法或態度,但黑幼龍卻特別喜歡找年輕人聊天,更深入了解他們的想法,就不會把焦點一直放在世代價值觀的差異上,有時候甚至從談話過程中得到許多靈感,反而有意外收穫。

第25招 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

工作的完成需要有很多人的共同參與,但是每個人習慣的工作方式都不一樣,為使溝通更為順暢,有時要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

此舉並非要全然棄守自己的「尊嚴」,而是在工作模式保持一定的「彈性」,平常互動時,多觀察對方的工作習慣,找到彼此接受的合作模式,才能和諧相處、取得共識,讓流程的進行可以更有效率,避免時間與資源的浪費。

當你具備「利他」的精神,在團隊中游刃有餘,便能凸顯你的能力與領導特質,不僅會受到同儕的歡迎,更容易獲得老闆的拔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21件25歲要開始做的事

21件25歲要開始做的事

勇敢追夢

 

1. 列出你人生中非做不可的「待辦事項」,開始一項項完成。

2. 嘗試一個人出國旅行,跟自己對話,照顧自己,傾聽心裡的聲音。

3. 至少進一次大公司,不一定是規模大的企業,而是在各行各業中,口碑和風評領先的公司。因為大公司的福利以及制度較完善,並可趁機累積相關工作資歷,以及人脈關係。也許中年之後,你會想要創業,資金、經驗和資源外,人脈是不可或缺的幫手。

4. 好好品嘗一次跌到谷底的感受。把自己逼到牆角時,往往是把人生看得最清楚的時候;唯有越過層層荊棘,才可能超越自我。

5. 找個時間做件善事,例如加入義工行列,在協助、服務其他人的同時,你會對目前所擁有的一切更加滿足。

財富自由

 

6. 對自己好好進行一次全盤財務診斷。問自己:真正讓你幸福的生活方式是什麼?有人喜歡住鄉下,有人卻想要住豪宅,想在短時間創造高財富,就必須承擔更高的風險。

7. 再問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需要準備多少錢才夠?扣除現有資產存量,還需要準備多少?設定好目標後,才開始討論合適的投資工具。

8. 切勿「負債投資」;若有負債,應先擬定償還計劃,先理債、再理財。

9. 一切都得從「存錢」做起,否則都是空談。

10. 想要存錢,先從「記帳」開始。這是基本功,只要堵住不經意花掉的金錢,一定可以慢慢累積出投資的本金。

11. 辛苦存錢的同時,一定要慎防財務漏洞,比如人云亦云地亂買股票、辦房貸,甚至亂刷卡或用現金卡借錢。

其中聽明牌買股票往往被套在高點;房貸利率的差別往往一年達數萬元;信用卡是很多現代人的理財盲點,也是現代人的財務殺手,試想你有錢放在銀行,拿到的是少少的利息,當這些錢被銀行經由信用卡或現金卡借出去,利差達10倍以上,這樣的錢當然不能借來用。

12. 既然理財是門學問,平時就應該做功課,無論從總體經濟,到世界趨勢,都應該有所涉獵。不要一昧相信「理財專家」或「股票名師」會替你帶來一夕致富的好運。

13. 最後,想要獲得財富自由,成為理想中的有錢人,就要有「成功致富」的信心。幾乎所有成功的投資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投資觀念,自律且具耐心,最重要的是,他們目標明確。

掌握未來

 14. 要自由地揮灑未來,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建立生活的秩序。有秩序的人,通常能夠成就你意想不到的事。讓其他事情可以順利完成,便有更多時間享受「自由」。

15. 改變,從專心工作開始。面對你正在做的事,集中注意力,才能加快完成速度。

16. 養成固定時間睡覺和起床。不要再用種種理由佔用睡覺的寶貴時間,不要讓事情一拖再拖,這樣你將有更多時間補足精力。

17. 正確的飲食、運動習慣能讓身體保持清醒,沒有負擔。應該讓身體在35歲以前,都保持在最佳狀態。

18. 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保證競爭力。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F.Drucker)說,你的知識和經驗,都是你的新財富。懂得學習,一半靠好奇心,一半靠自律。

杜拉克即使再忙,每天也會擠出3~5小時讀書,唯有保持學習的自律,才能獲得一生受用的知識財富。

19. 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懶」人的智慧,用最少時間,達到最佳目的,且運用更舒適輕鬆的方法。例如:妥善保存隨手買的小配件,收納在同一個地方,要使用的時候就不會找不到。

發展自己的懶人智慧,當事情忙亂起來,就不會一團糟,生活也能更有品質。

20. 學會說不。「拒絕」是一門藝術,做個心胸開闊、進退有禮的人,同時也要有自己的原則,才能過得自在、開心。

21. 盡可能讓生活豐富。嘗試著用一個圓圈,平分成6個部份,在每個部份寫上家庭、工作、經濟狀況、精神追求、健康、智慧,提醒自己人生不是只有工作的上班時間,與下班後的日常生活;盡可能讓自己的每個面向不斷拓展、延伸。

35歲前,學會讓自己輕鬆地應對一切,你就可以享受成功、自由的人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時間管理4秘訣,工作量再多也有高效能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p=32530

「每天都被工作追著跑!」相信這是很多上班族的心聲,桌面上堆著一疊公文、行程表上寫滿一堆待辦事項,好像有永遠做不完的事情。日經bp網站專欄作家水口和彥認為,若能掌握以下4個要點做好時間管理,控制工作量並非難事!

1.      適當拒絕

當別人拜託你做事時,必須立刻判斷自身狀況是否允許。若無法幫忙對方,必須清楚說明理由或協調完成期限,而不是爽快得答應,到最後延宕自己的工作進度,也沒完成他人請求,落得兩頭空。

2.      隨時控管工作進度

單看每個工作內容都覺得不怎麼困難,不過同時間處理許多事情時便容易手忙腳亂。因此必須將工作切割成小單位,以時間段的方式管理各個工作進度。若今天有很多開會或與其他客戶的洽談,便減少其他任務的數量,反之亦然。

3.      建立可實行的工作計畫

確切掌握自己有多少的工作量就等於知道空閒時間的多寡。有其他新的工作時,便可以排到餘暇時間裡,才不會事情全部擠在一起,把自己壓的喘不過氣。

4.      預留空閒時間

每天最好能排出1個小時到1個半小時的空閒時間,以應付突如其來的任務,甚至可以預先完成隔天的工作。預留空閒能使自己更靈活運用時間、控制工作進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詳列待辦清單,為突發狀況做準備

整理、撰文 /  謝明彧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p=2320

「好忙好累!工作怎麼這麼多!」你是否也曾這樣哀嘆?《超有效備忘錄》作者大勝文仁表示,會對工作感到疲憊,常常不是因為事情太多,而是事情做得不順,好像怎麼做都做不完,疲憊感便會油然而生;反之,如果事情做起來非常順利,縱使工作很多,大概也會覺得「做得很起勁」,充滿成就感。
「利用備忘錄,明確列出待辦事項,」不但是工作上最常見的筆記行為,更有助於讓事情做起來順手又有效率。

待辦清單,是效率工作的基本要素

所謂「待辦清單」,就是將應該辦的事情,統統列成清單,然後分析輕重緩急,安排自己一天的工作順序,讓事情做起來更有條理。

在撰寫待辦清單時,大勝建議以「時間順序」做排列,逐一列明「今日內完成」「明天內完成」「本周完成」「本月完成」,當然有必要時,也可追加「今年內完成」「明年內完成」「三年內完成」……等長期未來計畫;至於清單項目的內容,則務必力求詳細。

大勝舉例,像「打電話給山田」這種寫法就是不合格的,應該寫成「打電話給A公司的山田」「打電話給B公司的齋藤」…‥,一直細分到不能再分下去為止。

列出清單後,還要再依照每項工作的性質,在「應該仔細思考的事」前面標上「◎」、「單純的作業」前面標上「●」,以茲區分。大勝說明,在待辦事項上加註符號,是為了檢視工作內容的品質,因為會被列入「今天內做完」的事項,通常都很緊急,不過「緊急」並不等於「重要」,要是發現「今天內做完」項目內盡是標記了「●」(單純作業),就表示自己的工作規畫可能出了問題,才會每天都得趕在最後時刻忙著救火。

最後,當一件工作完成後,大勝建議使用紅筆劃掉該項工作,一方面可強迫自己將工作內容劃分得更加明確(許多工作都是環環相扣,唯有將項目切割到非常細項,才可精確地掌握完成程度);二來「用紅筆劃掉」這個小動作可以帶來視覺上的成就感,有效提振工作心情。

為突發狀況做好準備,資訊不漏接

就算擬定了再完整的待辦清單,難免會遇到突發狀況,例如上司臨時指派任務、同事突然有事拜託等等,如果沒有預留任何彈性及空間,工作計畫還是很可能被全盤打亂。對此,大勝建議在辦公桌抽屜中,準備一本夾著原子筆的B5筆記本,做為臨時需求的專用備忘錄。

另一個容易打亂工作節奏的突發狀況,則是忽然響起的電話,以及常會隨之而來的留言與傳話需求。
大勝建議主管或部門應製作一份「規格化的傳話單」:在B5大小紙張印上表格,預設好「日期」「時間」「XX公司」「XX部門」「XX留言」「給XX」等基本資料,並在「留言事項」欄內標示「稍後回電」「請告知有人來電」「儘速聯絡」等選項,註明當事人收到後應該如何應對,避免「重要事情聽過就忘」「訊息告知不完全」等意外發生。
1依照時間順序,詳列待辦事項清單:列出已知的待辦事項,然後依照完成期限排出先後順序,至此「工作清單」就算完成。知道「我今天就只需要完成這些」的踏實感,對於穩定工作情緒有莫大助益。

2詳盡寫出每件工作的內容:務必將每一項都拆解成「獨立事件」,不留模糊地帶,以免執行時才發現該做的事,遠多於原先以為的,不僅打擊士氣,還容易造成流程的延宕。

3區分工作的性質:使用記號來區分某項工作是「應該仔細思考的事項」或「單純的作業」,有助於檢視自己的工作品質。一旦發現自己每天都忙著處理「單純的作業」時,就要提醒自己應該調整工作內容,花更多精神在「需要思考的事情」上。

4用紅筆劃掉已完成項目:這個動作除了可以提醒自己還有哪些工作待辦,還可在視覺上營造「事情都做完了」的成就感,有助於提振心情。

5製作「規格化的傳話單」:詳列「日期」「時間」「XX公司」「XX部門」「XX留言」「給XX」「留言事項」等必要項目,用以確保資訊傳遞不發生漏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9方法活用筆記本-Cheers雜誌94期

「筆記學」--越寫,越開竅!》

寫筆記是每個上班族開會、討論時必備的動作。

就因為它幾乎是無意識的反射動作,所以我們都忽略了它可以產生的威力!9個方法,帶你一起活用筆記本:

⋯⋯ □ 筆記本最好只有一本
□ 薄的筆記本較有成就感
□ 只需要寫下關鍵字
□ 尺寸以易於攜帶為標準
□ 觸感和顏色很重要
□ 當天的筆記當天整理
□ 善用「□」(確認空格)
□ 為重要的人、事設立「專區」
□ 創意點子記錄在同一地方

* 以上9個方法,你已經用了哪幾個呢?立即來打勾check吧!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2603

1. 筆記本最好只有一本

有些人會準備很多筆記本,工作用的、個人興趣用的、雜記本,但最好還是不要太複雜,把所有點子都放在同一本手冊裡,比較容易找到資料,也才能對自己所有的行程計劃一目了然。特別要注意的是:按「時間」區分,依序寫下去,寫的時候務必清楚標記時間。

2. 尺寸以易於攜帶為標準

筆記本一定要便於隨身攜帶,超過A4紙張大小的筆記本容易因太重、太大而懶得帶,失去隨時更新內容、經常翻閱的意義。相當於A5紙大小的筆記本是不錯的選擇。

3. 薄的筆記本較有成就感

筆記本可以選用隔行間隔較寬的橫線式內頁,可以一口氣寫很快,畫圖時下筆也較流暢。最好是選用較薄的筆記本,好處是可以快點用完,容易獲得「辦到了!」的成就感。同一形狀、大小的筆記本,最好一口氣買10本以上,整理起來較容易。

4. 觸感和顏色很重要

 「用得慣」也是挑選筆記本的重要條件之一。硬皮封套的記事本不但很難塞進包包,也不方便攜帶,所以材質還是柔軟一點比較好。

封面與內頁紙的設計、顏色都是可以注意的細節。每年更換封面顏色也是樂趣之一,選購自己喜歡的顏色和觸感,使用起來才會愉快。

5. 只需寫下關鍵字

 如果把聽到的一切內容都抄下來,之後就需要花很多時間找出「重點到底在哪裡?」這樣很沒效率。只要記下關鍵字,或是把覺得印象深刻、受到觸發的句子記下即可,重點在要能幫助自己回頭想起當時的內容。

6. 當天的筆記當天整理

手邊的任何紙張都能拿來當作筆記本的替代品,重點是別弄丟了。若是在小紙片上寫了任何有趣的資訊,記得馬上收進皮夾中;或是用膠帶貼在行動電話上,然後盡快輸入電腦檔案或整理到筆記裡,沒有立刻處理,絕對會失去一大半資料。整理筆記絕不能延宕超過3天,因為寫的都是關鍵字,時間拖太長容易忘記書寫的背景,反而會帶來「看不懂自己寫什麼」的問題。

7. 善用「□」(確認空格)

若有太多瑣碎待辦事項,就要在筆記本寫下「執行的時間和日期」,同時在待辦事項前面畫上一個「□」(確認空格),完成後再在空格上打個「ν」,絕對會比在筆記本後面的空白頁東記一個、西記一個的清單,實踐度高。

8. 為重要的人、事設立「專區」

在筆記本中保存用紙條記錄下來的、別人對你說過的好話,也是自我激勵的方法之一。那些對自己人生很重要的人士,例如「精神導師」,不妨在筆記本中為他們設立個別的「資料專區」,並在筆記右上角貼上類別索引,再以日期排序,條列式的記下彼此說話的內容重點,下次通話時,就可參照上一次的對話內容,關心或和對方確認事情。以「事」為主題收集資料時,設立「專區」的概念也同樣適用。

9. 創意點子記錄在同一地方

筆記本的每日計劃中可以設置一個「創意欄位」,養成把想到的任何事都寫入創意欄位的習慣,然後定期檢驗。等於是個「創意存摺」,需要好點子時去「提款」,從此就不必因沒創意而焦慮了!
參考書籍:《活用記事本設定工作目標》、《筆記成功術》、《記事本圓夢計畫》、《早上3小時完成一天工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如果你把小事做好,大事通常也會自動做好

「不要害怕在看似事小的工作上盡全力,
你每征服一件事就會變得更強壯,
如果你把小事做好,大事通常也會自動做好。」
– 戴爾‧卡內基

1044097_592404627448874_1347639609_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21件25歲要開始做的事-cheers雜誌115期

勇敢追夢

1. 列出你人生中非做不可的「待辦事項」,開始一項項完成。

2. 嘗試一個人出國旅行,跟自己對話,照顧自己,傾聽心裡的聲音。

3. 至少進一次大公司,不一定是規模大的企業,而是在各行各業中,口碑和風評領先的公司。因為大公司的福利以及制度較完善,並可趁機累積相關工作資歷,以及人脈關係。也許中年之後,你會想要創業,資金、經驗和資源外,人脈是不可或缺的幫手。

4. 好好品嘗一次跌到谷底的感受。把自己逼到牆角時,往往是把人生看得最清楚的時候;唯有越過層層荊棘,才可能超越自我。

5. 找個時間做件善事,例如加入義工行列,在協助、服務其他人的同時,你會對目前所擁有的一切更加滿足。

財富自由

6. 對自己好好進行一次全盤財務診斷。問自己:真正讓你幸福的生活方式是什麼?有人喜歡住鄉下,有人卻想要住豪宅,想在短時間創造高財富,就必須承擔更高的風險。

7. 再問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需要準備多少錢才夠?扣除現有資產存量,還需要準備多少?設定好目標後,才開始討論合適的投資工具。

8. 切勿「負債投資」;若有負債,應先擬定償還計劃,先理債、再理財。

9. 一切都得從「存錢」做起,否則都是空談。

10. 想要存錢,先從「記帳」開始。這是基本功,只要堵住不經意花掉的金錢,一定可以慢慢累積出投資的本金。

11. 辛苦存錢的同時,一定要慎防財務漏洞,比如人云亦云地亂買股票、辦房貸,甚至亂刷卡或用現金卡借錢。

其中聽明牌買股票往往被套在高點;房貸利率的差別往往一年達數萬元;信用卡是很多現代人的理財盲點,也是現代人的財務殺手,試想你有錢放在銀行,拿到的是少少的利息,當這些錢被銀行經由信用卡或現金卡借出去,利差達10倍以上,這樣的錢當然不能借來用。

12. 既然理財是門學問,平時就應該做功課,無論從總體經濟,到世界趨勢,都應該有所涉獵。不要一昧相信「理財專家」或「股票名師」會替你帶來一夕致富的好運。

13. 最後,想要獲得財富自由,成為理想中的有錢人,就要有「成功致富」的信心。幾乎所有成功的投資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投資觀念,自律且具耐心,最重要的是,他們目標明確。

掌握未來

14. 要自由地揮灑未來,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建立生活的秩序。有秩序的人,通常能夠成就你意想不到的事。讓其他事情可以順利完成,便有更多時間享受「自由」。

15. 改變,從專心工作開始。面對你正在做的事,集中注意力,才能加快完成速度。

16. 養成固定時間睡覺和起床。不要再用種種理由佔用睡覺的寶貴時間,不要讓事情一拖再拖,這樣你將有更多時間補足精力。

17. 正確的飲食、運動習慣能讓身體保持清醒,沒有負擔。應該讓身體在35歲以前,都保持在最佳狀態。

18. 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保證競爭力。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F.Drucker)說,你的知識和經驗,都是你的新財富。懂得學習,一半靠好奇心,一半靠自律。

杜拉克即使再忙,每天也會擠出3~5小時讀書,唯有保持學習的自律,才能獲得一生受用的知識財富。

19. 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懶」人的智慧,用最少時間,達到最佳目的,且運用更舒適輕鬆的方法。例如:妥善保存隨手買的小配件,收納在同一個地方,要使用的時候就不會找不到。

發展自己的懶人智慧,當事情忙亂起來,就不會一團糟,生活也能更有品質。

20. 學會說不。「拒絕」是一門藝術,做個心胸開闊、進退有禮的人,同時也要有自己的原則,才能過得自在、開心。

21. 盡可能讓生活豐富。嘗試著用一個圓圈,平分成6個部份,在每個部份寫上家庭、工作、經濟狀況、精神追求、健康、智慧,提醒自己人生不是只有工作的上班時間,與下班後的日常生活;盡可能讓自己的每個面向不斷拓展、延伸。

35歲前,學會讓自己輕鬆地應對一切,你就可以享受成功、自由的人生。

景氣差,總有更好事物值得追求!9件非做不可的事

1.理財:簡單為上

投資理財簡單化是很重要的原則。投資理財專家夏韻芬提醒,今年高風險性的投資商品少碰為妙,還是以自己看得懂的金融商品為主。

不景氣也是檢視自己過去投資比例的最好時機,生活支出、房貸、保費等項目的比重,不妨重新調整。

夏韻芬建議,目前房貸利率已經調降,許多人卻還在使用固定利率,很不划算,應該要趕緊改成機動利率。同時,也可減少保費的支出。不少人把保險當做儲蓄工具,假使你收入真的產生變化,不妨暫時把保費減少一些。

2.消費:聰明杜絕無謂浪費

降低支出,減少不必要的生活開銷也是一定要改變的消費習慣。夏韻芬舉例,很多人為了省錢,到大賣場、量販店購物,買回來的食物卻來不及吃就爛掉,一樣是無謂的浪費。

「蕭條時尚」是荷包縮水時,上班族可以多發揮的創意思維。她鼓勵大家不妨多點巧思,用搭配、混搭方式創造流行感,自己改造舊的牛仔褲、T恤,也是不過度浪費的好方法。

3.學習:多投資自己腦袋

景氣不好,更要投資自己的腦袋。夏韻芬笑說,頸部以上的多投資,頸部以下的不用花太多錢。

上班族不妨善用「不花錢」的學習管道,例如收聽ICRT,或是到BBC、CNN等網站下載免費的Podcast(播客)節目加強英文,或是到職訓局去充實一些專業技能,在職場由專業分工走向專業多工的時代,才能成為老闆最寶貴的資產。

平時不妨自我練習在3分鐘內說出自己對公司的貢獻。此外,如果碰上無薪休假,與其在家裡怨天尤人,抱怨公司,還不如去多聽免費演講、多看展覽、多讀書,或是參加社團,拓展人脈。

4.健康:愈運動,愈有希望

愈是不景氣,愈要保住健康,除了有強健的體魄才能對抗惡劣環境,萬一生病,還要額外再支付大大小小的醫藥費,更是得不償失。

最近才去龍門露營區騎自行車,Google台灣區總經理兼台灣工程研究所所長簡立峰鼓勵年輕上班族多走出戶外,不僅可以鍛鍊身體,更有助排遣負面情緒。畢竟體能與心態是一體兩面,先有健康的身體,才有高昂的鬥志。

5.親密關係:轉換心情陪家人

永遠不要忘記家人是人生中最珍貴的資產。

享受居家生活並不代表非得花大錢裝潢,有時你欠缺的只是一份「心情」。好好整理家裡環境,布置一個喜歡的角落,和家人共享一張好CD、或喝杯好茶,反而能讓自己得到真正的歸屬與安定。

偶爾和家人到住家附近野餐,也是增進彼此感情的好方法。美食作家葉怡蘭表示,她經常帶著自己親手做的沙拉、輕食,和家人到住家附近的山坡散步、野餐,就能換得一天的快樂時光。

6.公益:多為別人想一想

不要成天想著自己為何最倒楣,做點善事,會發現力量更大。

2007年開始投身公益的作家王文華曾在部落格寫道:「成功如此boring(無聊)。Boring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除了自己,一無所有。100%只有自己的生活,就像100%的檸檬汁,令人反胃。」

他和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創辦「若水公司」,開始做公益,推動社會企業的概念。他坦言,做公益,可以暫時「忘掉自己、只想別人,就像脫光了衣服,輕鬆舒適。」

2008年一場意外讓夏韻芬痛失愛子,將愛子意外身故的保險理賠金全數捐出後,更讓她產生推動「商業保險社會化」的公益想法。

夏韻芬有感而發地說,她以前常跟自己的小孩說,少吃一頓buffet自助餐,就可以幫助其他小孩都有飯吃,所以她跟她的小孩都認養了貧苦小孩。

最近很多公益團體出現募款危機,她建議,每個人都有保險,只要願意提撥保費的10%、20%,就可以讓許多慈善、社福團體繼續運作下去,不需要多有錢,一般上班族就能做到。

7.生活:重新喚醒你的感官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釋放身心靈,放慢速度讓五感享受生活?

不妨利用假日,好好為自己和家人下廚煮一頓飯,喚醒長久以來麻木的感官,也讓自己吃得更健康。

葉怡蘭認為,台灣人煮飯受到太多中式烹調的影響,以為做飯一定複雜,一定要三菜一湯、大火快炒,加上繁複的調味料,其實不盡然。有時候一份乾拌麵配涼拌小菜、一份豆腐,也可以是一餐;一盤綜合水果灑上葡萄乾、橄欖油沾麵包、加上一小杯白酒,也很美味。

「現代人什麼都要,要過頭了,應該開始改變,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她認為,2009年,大家不妨學習放慢速度生活,重新學習「重質不重量」,多珍惜限量、手工的東西。剝除不必要的包裝,反而會讓你重新體會事物的真實滋味。

8.視野:實踐一場夢寐已久的旅行

28歲的大男孩謝旺霖,一次單車橫跨中國滇藏的旅程,為他年輕的靈魂開啟了新視界,更寫出了令人驚豔的作品《轉山》。

這個世界,哪裡仍令你好奇?未必非要做到像背包客般長期壯遊,即使是三五好友結伴,去一個一直想去卻沒去的地方,都是拓展視野,增廣人生閱歷最直接的方式。

把目的地寫進你的圓夢記事本裡,為自己好好計畫一趟難忘的旅程。

9.自己:用記事本寫下夢想

向來有做筆記習慣的作家李欣頻表示,每到歲末年終,她都會在筆記本寫下10個明年想實現的夢想,例如明年她的夢想之一,就是到南極旅行。

如同她在最新的文案作品中寫道──

在這個信心低谷、創意用盡的時刻,我們不再需要「教我們該怎麼做事」的達人,而是需要「教我們如何作夢」的痴人。

痴人的靈魂是自由的,敢作與眾不同的夢,能看見未來的非凡,現實環境再怎麼無情,他們依然熱情,不管別人怎麼側目數落,他總能像個傻子般地堅持著,把所有的生命時間,放在別人看不到希望的地方,固執成痴,力求完美,自得其樂,自豪不餒。

新的一年到來,不論你有什麼偉大的圓夢計劃,現在就替自己準備一本「圓夢記事本」,把夢想一一寫下,努力去改變,去實現它吧!(李筑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Off Course放假學-2012-12 cheers雜誌

美國捷藍航空(JetBlue Airways)曾發布一項調查指出,2011年全美有57%的勞工,到年底還有未使用的假期。另一個由旅遊網站Hotwire所做的調查亦指出,美國勞工在每年年底平均未使用的帶薪休假天數是6.2天。

至於台灣,在相似的調查中也是名列前茅。根據Expedia旅遊網最近針對22國所進行的「2012休假剝奪研究」(Vacation Deprivation study)結果顯示,台灣的工作者每10人中,就有7人會為了工作而取消或延遲休假。

環顧職場的上班族,許多人即使一年有7天左右的年假,卻總是到年底才驚覺沒休完,結果不是草草把假期拆成幾小段,勉強休掉,就是自動放棄。

還有不少上班族,天天坐在辦公室巴望著假期,但等到一年一度的長假(例如春節長假)到來,卻漫無頭緒,不知如何運用。結果,終日賴在沙發上嗑洋芋片、看無聊電視節目,或是「睡」掉整個假期後,內心感覺一片空虛,絲毫沒有「充電」之感。

Off Course 1:假期與工作同等重要

為什麼多數上班族渴望假期,卻永遠休不完年假?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便曾以「三無運動家」來形容這種人:亦即面對休假,就感覺沒時間、沒金錢、沒悠閒的心情

事實上,「三無」可能只是多數人無法安排有品質的假期,懊惱之餘所說出的藉口。或許,面對休假,真正的問題在於:你如何看待休假這件事?

台灣現在高喊「創意經濟」,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李仁芳即曾指出,「創意經濟工作者」與「製造經濟工作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更加看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渴求生活的深層體驗,這種體驗包括「色彩鮮明、高品質而多元經驗的生活」。

所以,休閒生活與工作絕非對立的兩件事。休閒生活愈豐富的人,在工作上往往也能展現愈多元的創意與活力。

Off Course 2:找出它對個人的意義

每個人追求的人生價值不同,對於假期的期待也有差別。假期對個人的意義應該在於:它可以實現你在工作中未能完成的某個部份,例如:開拓生活視野、體驗人生、修補家庭關係等。或者,你只想在忙碌的工作之外,什麼都不想的純粹「放空」,也行。

台灣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前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對休閒生活的思考,便頗具啟發。在近作《流通教父徐重仁青春筆記》中,他以「轉化」的概念,形容休閒對於他的意義。

徐重仁指出,他平時休假不會跑到很遠的地方,把自己搞得很累。他有很多簡單的娛樂,如拍照、爬山、騎腳踏車等。從事這些事,對他來說就是一種從工作中釋放壓力的「轉化」。

當在工作中感到疲勞、失去動力時,有時我們需要的休息,未必是睡一大覺,而是轉換到跟平時工作不一樣的「頻道」,例如不同的事物、節奏、環境、夥伴等,都能得到深層的紓解與放鬆。

Off Course 3:需要提早計畫和經營

除了心境的轉化,如何讓假期過得充實?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有計畫的休閒方式。

《哈佛商業評論》雜誌(Harvard Business Review)曾針對國際知名顧問諮詢公司BCG北美幾個辦事處進行調查,發現當顧問擁有事先規畫、不受干擾的休假時,更能提高工作績效。

就像工作須要年度計劃來預作準備,休假生活亦然如此。如王品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國雄,便是這套方法的忠實實踐者。王國雄總在年初將一年的大大小小假期預先排定,便於及早請假與籌備(見第170頁,立即前往)。

上班族也可參考這個做法。首先,訂定一年1~3次的長期休假計劃,內容包括休假目標、地點及準備進度。其次,再以月為單位,排定每個週末的休閒活動。例如:本月第一週,是與同好去跑步:第二週,是去聽取某場藝文講座等。

以計劃中的活動為優先,就不易被各種偶發性、不重要的事件打亂休假步調。

Off Course 4:重分配時間與金錢,花在刀口上

假期不但需要被計畫,如何放得充實而不影響工作,則需要更多的學習與練習,包括時間與金錢的再分配。

例如,平時下班回家,我們往往無意識的在外逗留,去KTV高歌,或與人應酬。這類「營養價值」較低的活動,既花錢又浪費時間,得到的滿足感卻不高,反而剝奪了你下班後休息、與家人相處或學習的時間。等到週末放假時,你可能已經很累了,除了睡覺,完全不想再做其他事。

檢視一下非工作時,你都從事哪些活動,想想是否有可能將這類活動逐步減少,以更有目的性、品質更高的休閒活動取代之。

此外,你也可重新檢視自己每年、每月的休閒支出:第一,休閒支出在整體佔比是否合理?第二,主要集中於哪些項目?如此,才可能調配出更理想的配置,把有限的金錢花在你真正在乎的項目之上。

今年,有讓自己好好休假了嗎?若還沒有,趕快著手計畫吧!

週末放好假,不再愈休愈累

週休2日是上班族最常遭逢的假期,如何不虛擲光陰,不會「愈休愈累」?大前研一在其著作《OFF學:會玩,才會成功》中提出3個建議:

週五晚上:開始週末的休閒活動

這點,可學學美國人的做法。美國人的週末假期,是從週五晚上就開始,即使跟同事一起聚餐,也大約1小時就結束返家;計畫出遊的人,則大多在週五就出門。如此一來,從週六早上開始,就可以好好享受休閒生活。

一般人要避免的迷思是,週五晚上抱著「明天就是假日」的快樂心情,不知不覺就胡混熬夜,第二天睡到午後才起床,連寶貴的週末也浪費了。

週六:享受體力型活動週日:讓身心充分休息

運動健身很重要,但可以盡量安排在週六。此外,一天來回的活動,如旅行、主題樂園的遊玩、購物以及朋友聚會等,這類容易讓身心疲累的活動,也盡量安排在週六,才不會讓身體的疲勞,一路延續到週一。

至於按摩、理髮、散步、看書、聽音樂等比較放鬆型的活動,便適於安排在週日。

週日晚餐後:收心準備隔天工作

週日晚上,原本就很難放鬆了,總是忍不住想到隔日的工作,這幾乎是上班族普遍的現象。既然如此,不如以週日晚餐作為假期的終止時刻。活動也盡量結束於晚餐前,讓自己從晚餐後開始收整心情。

而週日晚上最適合做的事,是確認未來行程,讓即將到來的工作流程、進度在腦海中演練過一次。也可用來構思會議提案或發言,如此一來,就能從容迎接忙碌、或有會議的週一早晨,不至於那麼憂鬱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擁有多位老闆,工作如何避免「五馬分屍」?-天下雜誌 481期

2011-09-20 天下雜誌 481期

身處多頭馬車的辦公室政治,掌握以下五大心法,有助於降低五馬分屍的風險,創造更優質的工作表現。

如果你同時面臨多位老闆,那麼建議掌握五大心法,以降低五馬分屍的風險。

如果你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麼你勢必要面臨「老闆們」的期待。除了老闆,還有老闆的老闆。

如果你參與了「跨團隊」的合作案,除了原有的直屬長官,還有專案主管等著你回報工作進度。先別急著取悅大家,一不小心,你就可能身陷三大困境。

困境一:工作量超載

工作負荷大增,將是擁有多位老闆的最大風險。

一如華頓商學院副教授格蘭特所言,當你必須向不同老闆分頭報告不同任務時,因為資訊的不對稱,長官往往直觀地認為你的工作量僅止於此,「你不忙」的印象將根深柢固,新的工作出現,自然會繼續掉到你頭上。

困境二:命令矛盾

史丹佛管理學教授蘇頓揭露殘酷的事實:「老闆愈多,你愈容易得到衝突的指令。」

連夫妻管教小孩,都會意見紛歧了,你怎麼能天真的期待,個性與領導決策完全一致的老闆群呢?

困境三:兩面不是人

只要有一個老闆期待「他是你的最高指導原則」,你很容易夾在中間,兩面不是人。因為老闆們拉扯的是肉做的忠心,忠誠度一旦成為第一考量,你將陷入「做人比做事更艱難」的處境。

身處多頭馬車的辦公室政治,掌握以下五大心法,有助於降低五馬分屍的風險,創造更優質的工作表現。

一、 搞清楚誰是裁判長

簡單講,誰是打你考績的人?

這聽起來非常功利,只是一開始就搞懂複雜的組織結構,幫助你釐清角色定位,拿捏分寸。

蘇頓建議,從權力最大的老闆交辦事項開始做起,掌握辦公室的政治局勢,做出深思熟慮的決策,才能夠定下你的優先順序。

二、工作進度透明化

手邊的任務通常只有「緊急」、「非常緊急」、「重要」與「非常重要」幾種區別。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好排程管理,考驗著你排列組合的功力。確認每個老闆交辦的任務時限,就十分重要。

永遠永遠要讓你的老闆清楚你在做什麼,並且積極地尋求回饋建議。

你可以列出完整的工作清單,讓上司清楚知道你的工作進度與狀態。一方面,老闆能夠理解你的工作量,也能夠讓他們掌握各個專案的現況。

另一方面,藉由透明化的溝通討論,你也能明白長官的期待,直接反映現行困難,有助於管理主管的期待,提供及時修正與調整的彈性。

三、讓老闆對話

面對矛盾不一致的需求,當中間人周旋其中,很容易弄巧成拙,最好是讓老闆們自行解決。

美好的狀況是,讓他們坐下來,面對面彼此對話,在會議桌上當場協調,把衝突矛盾的死結打開,免除你當夾心餅乾的窘境。

四、懂得說「不」

保守估計每項工作的時間、精力,當你清楚知道你無法勝任時,學著說不。不要一肩扛起,讓自己超負荷。

五、勿大小眼

拿甲主管的事務來壓乙主管,是愚蠢的。清楚讓老闆們感受到你選邊站的「大小眼」,只會把自己推入險境。

事實上,多頭老闆也是有好處的。蘇頓認為,比起單一老闆,你的工作會有更高的主導權,更可以選擇個人化的工作方式,自主安排。

讓自己保持彈性,找出阻力最小的做事方法,好比小孩永遠清楚要找爸爸還是媽媽,才能夠獲得他最想要的答案。

在夾縫中,別指望討好所有的人。就像《如何應付多位老闆》(Managing Multiple Bosses)的作者尼克爾森(Pat Nickerson)所建議的:「要讓每個老闆都滿意太難了。養成習慣;建立你自己的標準,當你達到標準後就獎勵自己吧。」

經理人5大心法

1. 搞清楚誰是裁判長
2. 工作進度透明化
3. 讓老闆對話
4. 懂得說「不」
5. 勿大小眼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I SAY

『你不問 我不說
 這就是距離

 你問我 我不說
 這就是隔閡
 
你問了 我說了
 這就是信任
 
你不問 我說了
 這就是依賴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