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研究與分享

回第0009期主頁

一、論文與研究分享

(一)論文

  • 題目1:
    Factor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essure ulcers among new recipients of home care services in Taiwan: A questionnaire study.

    (本校護理系王瑞霞教授提供摘要)
  • 作者:Yi-Chen Tsai a , Shu-Yuan Lin b , Yin Liu b , Ruey-Hsia Wang b,*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49 (2012) 1383-1390(IF=2.178(3.09%))a Department of Nursing, Chi Mei Medical Center, Liouying, Taiwan
    bCollege of Nursing,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 Kaohsiung, Taiwan

    背景:接受居家照護的個案如果發生壓瘡,會影響其生活品質並增加健康照護體系之成本。

    目的:了解出院4-6週且接受居家照護個案壓瘡發生的危險因子。方法:採橫斷式及病歷回溯研究。以台南地區五家醫院附設居家護理所220對個案及其主要照顧者為對象,以結構式問卷收集出院4-6週且接受居家照護個案的人口學與疾病特性、布雷頓壓瘡發生危險等級(Braden scale) (得分愈高危險性愈低)及壓瘡發生情形;也收集主要照顧者人口學特性、照顧特性、照顧負荷、壓瘡預防照護自我效能及壓瘡預防照護行為。以逐步對數複迴歸探討出院4-6週且接受居家照護個案壓瘡發生的重要解釋因子。

    結果:出院4-6週且接受居家照護個案壓瘡發生率為14.3%。主要照顧者有較佳的壓瘡預防照護的行為 (OR=0.107)、主要照顧者在接受居家照護個案住院時曾接受過壓瘡預防技能教育者(OR=0.366)、居家照護個案的布雷頓壓瘡風險評估分數較高者(OR=0.759),則發生壓瘡的危險性較低。

    結論:醫護人員對於未來可能成為接受居家照護的個案在其住院時,即應教育其主要照顧者壓瘡預防的技能。而居家護理師在家訪個案時應評估其壓瘡發生風險及其主要照顧者的壓瘡預防照護行為,提供適當介入策略,以預防壓瘡之發生。

  • 題目2:
    人類血管張力素轉化酶基因的Alu序列,在神經元細胞上的功能性調控
    Functional regulation of Alu element of human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gene in neuron cells.

    (本校神經內科楊淵韓助理教授提供)
  • 作者:Wu SJ, Hsieh TJ, Kuo MC, Tsai ML, Tsai KL, Chen CH, Yang YH., Neurobiol Aging.2013 Jul;34(7):1921.e1-7.
    doi: 0.1016/ j.neurobiolaging. 2013.01.003. Epub 2013 Feb 5.

    血管張力素轉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ACE)之插入/刪除(insertion/ deletion) 基因型以及其蛋白質活性,已被廣泛認為與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有關。然而,對於在人類ACE基因的第16內含子(intron 16)中,插入的Alu序列,是否扮演一功能性的角色,仍未有定論。為探討插入/刪除基因多型性,在ACE啟動子的影響,我們將插入與刪除之基因片段與人類ACE啟動子的序列重新組合,放在pSEAP-Basic2載體的報告基因之前。並且在SH-SY5Y 神經瘤細胞上,使用短暫轉染(transient transfection)的方式,檢測Alu序列在調節ACE啟動子的轉錄效果。我們發現插入型基因片段,可增加70%ACE啟動子的轉錄效果,但刪除型基因片段則無此效果。我們的研究首先顯示出,在人類ACE基因上的Alu序列,可在神經元上調控ACE啟動子的活性。此新穎的發現可連結ACE之插入/刪除基因型,與阿茲海默氏症之間的關係,並意味著Alu序列在人類ACE基因中,並非僅僅是一個”無用的”DNA序列而已。

  • 題目3:
    以推拉灌流驅動的中空纖維線上微萃取系統在水樣烷基酚液相層析分析之應用
    An on-line push/pull perfusion-based hollow-fiber liqu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ystem for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alkylphenols in water samples.

    (本校公共衛生學系趙玉英助理教授及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黃友利教授提供)
  • 作者:Chao YY, Jian ZX, Tu YM, Wang HW, Huang YL.
    Analyst. 2013 May 7;138(11):3271-9. doi: 10.1039/c3an36696k.

    本研究主要利用一新開發的推拉灌流中空纖維微萃取技術進行河水及自來水中烷基酚類物質(4-tert-butylphenol, 2,4-di-tert-butylphenol, 4-n-nonylphenol, 及 4-n-octylphenol )的線上微萃取,並以HPLC進行定量分析. 推拉灌流技術克服了線上連結中空纖維微萃取技術與HPLC時常遭遇的中空纖維流體漏失問題.在推拉灌流中空纖維微萃取系統中,我們以推拉注射針幫浦來驅動萃取接受相溶媒,同時並以電熱包及超音波探頭加速萃取時的物質傳輸。

    為得到最佳化的萃取條件,本研究分別針對萃取溶媒,中空纖維管壁填充溶媒及樣品溫度等數種變項進行最佳化作用分析。

    經最佳化後的推拉灌流中空纖維微萃取技術,其精密度為3.1-6.2%,定量線性係數為0.9989-0.9998,定量偵測極限為 0.03-0.2 ng mL(-1).由利用本技術萃取分析真實河水及自來水樣本所得到的分析結果可知,本技術確實為一可信賴的水樣烷基酚萃取技術。

  • 題目4:
    老年族群與非老年族群慢性腎臟病相關因子之探討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KD in the Elderly and Nonelderly Population

    (本校腎臟照護學系黃尚志教授提供)
  • 作者:Lin MY, Chiu YW, Lee CH, Yu HY, Chen HC, Wu MT, Hwang SJ.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3 Jan;8(1):33-40. doi: 10.2215/CJN.05600612. Epub 2012 Oct 18.

    背景與目的:目前並沒有研究針對慢性腎臟病人不同年齡層的危險因子進行探討,因此本研究利用一個社區為基礎的研究鑑別老年與非老年族群慢性腎臟病的相關因子。

    材料與方法:在2007年我們在一個世界上透析盛行率相當高的地區,高雄縣,執行了一個多步驟隨機抽樣的調查。慢性腎臟病定義為至少出現微白蛋白尿或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 ml/min per 1.73 m2。在老年與非老年族群和慢性腎臟病相關的因子將被鑑別出來(使用60歲為鑑別老年與非老年人的切點)。

    結果:總共分析3,352名個案,共687名慢性腎臟病患。加權後的慢性腎臟病盛行率為19.4% (95% CI: 18.0%-20.7%)。老年族群的慢性腎臟病,以腎功能下降為表徵,而非老年族群則以蛋白尿為主要表徵。在老年族群,危險因子包含過去病史中有糖尿病、有慢性腎臟病、有中風及未使用止痛針(危險對比與[95% CIs]分別為3.58 [2.06–6.22],3.66 [1.58–8.43],3.89 [1.09–13.87]及2.27 [1.21–4.17])。在非老年族群,相關因子包含過去病史中有痛風、B型肝炎及使用龍膽瀉肝湯(危險對比與[95% CIs]分別為3.15 [1.96–5.07], 1.66 [1.09–2.53], 及8.86 [1.73–45.45])。

    結論: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在不同年齡層有所差異

  • 題目5:
    A Functional Polymorphism at the FGF10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Extreme Myopia.

    (本校基因體醫學科卓夙航教授及眭致遠先生提供)
  • 作者:Hsi E, Chen KC, Chang WS, Yu ML, Liang CL, Juo SH.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3 May 7;54(5):3265-71. doi: 10.1167/iovs.13-11814.

    近視一直是台灣國民健康的一大問題。根據台灣衛生署統計,台灣小學的一年級學童裏有22%有近視眼,到了小學六年級近視比例更高達65%,並且其中有3%至4%屬於高度近視。因此國內外有許多團隊致力於尋找與近視相關的致病基因,但目前尚未有明確定論。

    從致病機制而言,造成近視之主因主要是因眼球拉長使得無法準確對焦於視網膜所造成。更甚者,眼球拉長牽涉到細胞外基質的重塑,並且需要許多相關蛋白質的配合,包含醣胺多醣(GAGs)、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金屬蛋白酵素的抑制因子(TIMPs)以及變型生長因子貝他(TGFβ)。這些證據是建立在各式近視的動物實驗上,包含雞、小老鼠以及猿猴實驗。本文主角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10 (FGF10)是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基因家族(FGF family)的其中一員,此基因家族在各類細胞及組織的發育及分化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根據2011及2012年在發育相關期刊的兩篇報導中指出,FGF10基因會透過調控GAGs, MMPs及TIMPs來促成淚腺的形成。在過去的數篇研究報告也指出,FGF10的缺陷,會造成生物眼睛相關組織的發育及分化異常。此外,2010年臨床研究期刊指出TGFβ會調控FGF10的訊息傳遞路徑。根據以上諸多報告,我們想了解與眼睛發育相關的FGF10基因是否與近視有所關聯。我們首先建立形覺剝離近視老鼠模式。

    簡單說來,以23天大的小鼠,將一隻眼睛矇起來。一個月後老鼠兩隻眼睛屈光度會產生顯著差異。經測量眼軸長,遮眼一個月的眼睛,眼軸長度顯著大於對側眼睛,確認近視老鼠模式成功。接著我們在此近視老鼠模式眼睛的鞏膜組織中,測試FGF10的表現量。在近視比較嚴重的眼睛中,FGF10的表現量比對側眼睛顯著高出2.57倍。此結果說明了鞏膜的FGF10基因表現在近視的過程中會顯著的升高。接著我們試著找出在FGF10基因當中是否帶有讓人容易得到近視的遺傳變異位置。經分析後,FGF10的所有遺傳變異,可以由8個代表性單核苷酸多型性(tagSNP)所涵蓋。我們找了1,020個近視度數超過600度的人作為近視組,以及960個度數低於150度的人作為控制組,進行這8個tagSNP的基因定型。其中,位於FGF10基因前半部的一個SNP(rs339501)顯示與近視度數超過1,000度的超高度近視有顯著關聯。

    在此SNP (rs339501) 上帶有危險基因G型的人,得到超高度近視的風險比其他人多出58%。接著分別利用兩個帶有原生A型及危險G型序列的冷光載體來進行報告基因分析,發現帶有危險G型的冷光強度顯著較原生型高。表示帶有危險G型的人,FGF10表現量較高,與得到超高度近視有關聯性。總結來說,我們的研究分別由動物實驗、人類檢體以及細胞功能性實驗層面說明FGF10是一個近視的危險基因。FGF10基因的SNP rs339501是一個與超高度近視有關聯的一個位點,危險基因G型的人會有較高的FGF10表現,並可能導致高度近視的發生。

(二)高醫骨科學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及心得分享
(本校生理學科/骨研中心何美泠教授/主任提供)

  • 骨科學研究中心(簡稱骨研中心)成立於2001年10月,宗旨為深入研究國人之重要骨骼與關節疾病的成因、預防與治療,達成從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組織學、乃至活體基因治療之一貫研究。重點工作為整合校內骨科學及相關醫學研究之人力與資源:開發創新之研究包括骨骼與關節疾病的病因探討與防治、研發藥物與醫材應用於骨骼再生醫學、關節再生醫學或應用於口腔、肌肉、韌帶之再生醫學;提供骨生理學、骨細胞生物學、幹細胞生物學、基因工程、組織工程之教學與訓練年輕學者。11多年來骨研中心共整合了醫學院、牙醫學院、藥學院、生命科學院之教授、醫師、博士後研究員共25人,帶領了碩博士生、大學生、外國生共183人。發表了90多篇SCI論文、更為高醫贏得國家研究補助經費達3億5419萬元經費,包括整合型計畫: NHRI整合性醫藥衛生科技研究計畫2題;經濟部學界科專計畫第一、二、三期共2億3676萬元;個人型計畫(包括1件國家型計畫): 73件共8587萬元。此外,產學合作計畫及廠商補助款共2566萬;專利申請36件、獲證10件;技轉3件共590萬; 2011年榮獲國家第八屆國家新創獎。研發工作發展至今,最接近臨床應用的研究是目前正在執行的經濟部學界科專計畫第三期的臨床前試驗,主要的研發產品A為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藥物,副甲狀腺素(1-34)可抑制退化性關節炎進程,將來應用於臨床可早期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免以關節軟骨流失太嚴重而需換關節,此產品目前已有配合藥廠共同研發正進行臨床前藥理、毒理、GMP量產等工作。另外產品B為含藥醫材具促進骨生長作用,可以應用於骨科或牙科病人之骨再生醫療,產品已完成GMP量產,積極尋找下游廠商承接。其他研究如脂肪幹細胞為基礎之軟骨之組織工程亦獲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之補助。骨研中心就像個聯合國,來自不同科別同時有40多名成員包括主持人、博士後研究員、博碩士生等一起工作,須不斷的爭取研究經費,讓他們無後顧之憂,埋首做研究。大型計畫的執行也有一些驚險的過程,科專計畫第一期或第二期將要結束而新計畫尚未通過時的空窗期,讓我們陷入「斷炊」的困境,PI們要不斷地絞盡腦汁想盡辦法為助理的薪水及健保渡過這空窗期。PI們掏腰包代支或付中心的開銷已是我們的常規了,外面的人只看到光鮮的一面並不知道經營的艱辛,PI們要有很深的共患難的情誼相挺才能渡過。為鼓舞士氣,我和學生找來「向前衝」卡拉OK伴唱曲,在忘年會時全體合唱,作為骨研中心之歌,互相激勵,就在「啊啊啊-向前衝!」的氛圍下凝聚了堅強的內聚力,研究團隊果真衝破逆勢、衝出美好的前景。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氣氛非常友善的happy team。
  • 張芳榮教授執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行政院經濟部技術處與多項產學計畫,至今發表SCI文章約240篇。去年至今一共完成20篇期刊論文之發表,12篇論文Impact Factor大於3(含4篇Impact Factor大於4及1篇Impact Factor為8.562的回顧論文)。目前為四種國際期刊之編輯委員,審查超過80種國際SCI期刊論文。美國化學會及美國生藥學會長年期會員、CGCM全球中草藥聯盟會員;台灣藥學會終生會員、中華天然藥物學會理事及終身會員。也同時兼任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合聘教授及本校與中研院合作轉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合聘教授。
    去年獲得本校2011研究績優教師優秀論文獎、2011專利獲證傑出貢獻獎、2011產學合作傑出績優獎等。協助指導多位學生完成國外進修與指導國外學生多人,並完成多篇國際合作論文。近年來也指導學生榮獲2011科技台灣探索(候鳥計畫)自然科學領域第一名及2012國家新創獎學生創新研發獎第一名-用於治療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之新型化合物等。
    目前研究題目廣泛,主要分為 1. 天然物化學 2. 藥物化學合成 3. 應用基因轉殖植物篩選動物活性模式 4. Epigenetic 策略進行微生物二次代謝物生產製程修飾 等題目。在不重複合作方向之前提下,實驗室接受各項各式生物活性、新技術與產學之結合合作。

(三)研究主軸

  • 1.張芳榮教授研究主軸:
    (1)天然物化學
    (2)藥物化學合成
    (3)應用基因轉殖植物篩選動物活性模式
    (4)Epigenetic 策略進行微生物二次代謝物生產製程修飾

    (高雄醫學大學天然藥物研究所張芳榮教授提供)
  • 張芳榮教授執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行政院經濟部技術處與多項產學計畫,至今發表SCI文章約240篇。去年至今一共完成20篇期刊論文之發表,12篇論文Impact Factor大於3(含4篇Impact Factor大於4及1篇Impact Factor為8.562的回顧論文)。目前為四種國際期刊之編輯委員,審查超過80種國際SCI期刊論文。美國化學會及美國生藥學會長年期會員、CGCM全球中草藥聯盟會員;台灣藥學會終生會員、中華天然藥物學會理事及終身會員。也同時兼任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合聘教授及本校與中研院合作轉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合聘教授。去年獲得本校2011研究績優教師優秀論文獎、2011專利獲證傑出貢獻獎、2011產學合作傑出績優獎等。協助指導多位學生完成國外進修與指導國外學生多人,並完成多篇國際合作論文。近年來也指導學生榮獲2011科技台灣探索(候鳥計畫)自然科學領域第一名及2012國家新創獎學生創新研發獎第一名-用於治療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之新型化合物等。目前研究題目廣泛,主要分為 1. 天然物化學 2. 藥物化學合成 3. 應用基因轉殖植物篩選動物活性模式 4. Epigenetic 策略進行微生物二次代謝物生產製程修飾 等題目。在不重複合作方向之前提下,實驗室接受各項各式生物活性、新技術與產學之結合合作。

  • 2.洪志興教授研究主軸:
    (1)治療氣喘藥物新的作用機轉,包括人類單核球細胞、呼吸道上皮細胞研究模式,各類治療氣喘藥物直接跟原廠申請,不用花錢。
    (2)近五年來開始進行樹突細胞之研究,最近幾年是以非常熱門的研究題目igenetic regulation 運用在 樹突細胞及環境荷爾蒙的研究方面
    (3)近兩年來開始進行人類巨噬細胞極化功能之研究,並運用於不同疾病模式。

    (高雄醫學大學小兒科洪志興教授提供)
  • 如何在外派大同醫院時持續研究呢?最重要是要先建立平台,幾種細胞株平台,很適合臨床醫師。動物實驗較困難,人力物力龐大,建議等細胞株平台設立好後才做。新研究者也可以先依附產量較大之實驗研究團隊,可以達到快速、省時、省力之效果,藉機建立自己的平台,平台建立好之後只要其中一個或幾個因子一換,馬上又好幾篇papers,即使外派,只要讓助理及實驗室一直在運作,就定期收割即可。
    臨床研究內容: 研究氣喘兒童臨床使用氣喘藥物後趨化激素及吐氣一氧化氮的變化,為氣喘兒童找到新的臨床指標,目前也跟成人胸腔科合作,研究成人氣喘之人類巨噬細胞極化功能影響,目前已經有不錯成果。
    研究心得: 新的研究者應先和已經建立好的研究室合作,建立幾個細胞研究模式,發表幾篇高IF文章,拿到國科會計畫,之後再和其他建立好的研究室合作,學習新技術,在結合自己已經建立好的模式,不段創新就做不完了。各科醫師或老師如果想跟小弟合作,非常歡迎並來電48-89127。

  • 黃曉靈副教授研究主軸:台灣東南亞籍新移民女性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不均等之研究
    (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 黃曉靈副教授提供)
  • 背景:台灣從1987到2010年間總計約13萬名外籍配偶,其中又以越南及印尼籍女性最多數,約佔全部的82%。文獻指出新移民媽媽由於語言因素及文化差異,其孩童普遍有較差的口腔健康狀況。藉由LHA社區健康工作者-Lay Health Advisors(LHAs)介入策略提供跨文化敏感性與適切性的健康照護於各種可預防疾病已被證實是有效。LHAs特質為建立社區溝通橋樑、降低介入對象文化及語言的隔閡,低成本的人力資源及經費。LHAs 的運用雖然廣泛,但於牙科領域的研究極為罕見,本研究根據國科會計畫案「台灣外籍配偶學齡前兒童之口腔健康促進計畫:應用PRECEDE-PROCEED 教育診斷模式及LHAs 社區介入策略」的基線資料評估新移民媽媽孩童口腔健康不均等現象。目的:探討新移民與本籍兒童口腔健康不均等及其影響因素。方法:以社區為基礎的橫斷研究法,收集南台灣新移民與本籍母親與學齡前兒童資料。590位(150位新移民、440位本籍) 4歲至6歲兒童與母親參與研究,學齡前兒童接受口腔健康檢查、母親完成自填式口腔保健問卷。多元迴歸模式分析兒童口腔健康與其影響因素。結果:齲齒經驗指數分別為新移民兒童6.05顆、本籍兒童3.88顆 (p<0.001)。新移民兒童的上顎前牙唇側面齲齒盛行率顯著較高為14.7% ~ 22%。新移民兒童齲齒經驗指數的影響因素分別為母親每天刷牙頻率少於三次 (aOR = 8.95, 95% CI 1.95 – 41.05)及母親沒有要求兒童吃完甜食後刷牙 (aOR = 3.54, 95% CI 1.04 – 12.03)。兒童牙齒填補顆數則與牙科定期拜訪相關 (aOR = 2.28, 95% CI 1.26 – 4.10) 。結論:新移民與本土籍兒童確實存在口腔健康不均等現象,新移民母親口腔保健行為與其兒童齲齒經驗有顯著相關,建議適切性的健康促進模式介入新移民族群以降低其口腔健康不均等。

  • 陳益昇研究主軸:
    (1)台灣產樟科植物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之開發
    (2)台灣產植物抗TB活性成分之研究
    (3)台灣固有種植物內生真菌二次代謝物之化學成分及活性之研究
    (4)台灣固有種植物台灣梭羅木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之開發

    (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 陳益昇教授提供)
  • 一、台灣產樟科植物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之開發:台灣原生種樟科植物依Flora of Taiwan第2版之記載共有51種10個變種及3個品型,而目前藥學系藥用植物學研究室擁有約1500種台灣產植物抽出物庫,利用這些資源從事台灣產藥用植物資源之開發,其中尤其是對台灣產原生種樟科植物,收集的很完整,與藥理學專家合作之下,已發表之論文有29篇,包括Beilschimiedia, Cryptocarya, Cinnamomum, Litsea, Lindera, Neolitsea, Machilus, Persea。目前繼續對Machilus obovatifolia (倒卵葉楠), Neolitsea konishii (五掌楠), Cinnamomum brevipedunculata (小葉樟), Sassafras randaiense (台灣擦樹)進行研究。為使台灣產樟科之資源早日能夠開發利用,目前將所有台灣產原生種樟科植物之每一部位(葉、莖、根)之抽出物,篩選抗發炎、抗氧化、抗癌之活性,結果會整理投稿,俾供各界參考。二、台灣產植物抗TB活性成分之研究:近八年來與醫技系彭健芳教授合作致力於台灣產植物抗結核桿菌活性成分之研究,迄今,由13種植物分離抗結核桿菌之成分,其中有數種成分其MICs < 3.125 μg/mL 。共發表14篇SCI論文,目前仍繼續研究的有倒卵葉楠、玉山灰木及台灣擦樹、蓮華池山龍眼、恆春楊梅。抗TB天然物之研究是本校之ㄧ個特色。三、台灣固有種植物內生真菌二次代謝物之化學成分及活性之研究:自2008年起採集100種以上之台灣固有種植物與新竹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合作研究內生菌及放線菌之二次代謝物,目前已有24篇國外SCI論文發表。而由本研究室主導研究之內生菌有Mycoleptodiscus sp., Lachnum abnorme,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homopsis theicola, Xylaria cubensis, Mollisia sp., Hypoxylon investiens等7枝真菌,第一篇研究結果目前已投稿于Phytochemistry. 由台灣固有種植物之endophytic study以發現新活性化合物,因需團隊合作,此類研究在學界上尚屬少見,是一種值得開發之領域。四、台灣固有種植物台灣梭羅木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之開發:由台灣產固有種植物台灣梭羅木根部分離到44個化合物,其中包含17個新化合物。reevesioside A, reevesioside F與epi-reevesioside F則對MCF-7與NCI-H460癌細胞具強的細胞毒殺效果,其IC50值分別為63+2及191, 728及200, 346及101 nM。其中reevesiosides A, D, F及epi-reevesioside F現正由台大藥學系顧記華教授進行前列腺癌及白血病之機轉研究中。本研究所得多個強心配糖體之新化合物,其中包含新奇的18, 20-epoxystrophanthidin類衍生物,2個新的糖基與2個罕見糖基,而cardenolide glycoside類化合物為我們首次發現於梧桐科,本計畫部分結果(13個新化合物及其抗癌活性)已刊登于Phytochemistry。而此植物之莖也具抗癌活性,目前已分離到21個化合物,包含3個新化合物,而根之水溶性層及果實也具強抗癌活性,今年8月會開始研究,而葉部則具抗發炎活性,目前正研究中,本植物各部位之研究,有助于台灣藥用植物之資源開發。

  • 王瑞霞教授研究主軸:糖尿病患疾病控制及社會心理健康研究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 王瑞霞教授提供摘要)
  • 近三年研究主軸聚焦於糖尿病及青少年健康議題研究,糖尿病研究涵蓋第1型及第2型糖尿病研究,研究成果、方法學或研究設計涵蓋:
    一、量表發展 (驗證性因素分析)
    1. Hsu H.C., Chang Y.H., Lee P.J., Chen S.Y., Hsieh C.H., Lee Y.J., Wang R.H.* (in press). Developing and psychometric testing of a short form problem areas in diabetes scale in Chinese patients. Th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SSCI) (Nursing: 71/97(73.2%), IF: 0.688)
    2. Wang R.H.*, Lin L.Y., Chung C.P., Hsu M.T. & Kao C.C. (2012). The psychometric testing of the diabetes health promotion self-care scal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20(2), 1-8. (SSCI) (Nursing: 71/97(73.2%), IF: 0.688)
    3. Wang R.H., Lo F.S., Chen B.H., Hsu H.Y. & Lee Y.J.* (2011). Short form of the Chinese version diabetes quality of life for youth: a psychometric testing in Taiwanese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Brief Report). Diabetes Care, 34(9), 1943-1945. (SCI)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8/122=6.5%, IF: 8.087)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第十七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學術研究獎第一名】
    4. Chen M.F., Wang R.H.*, Cheng C.P., Chin C.C., Stocker J., Tang S.M. & Chen S.W. (2011). Diabetes Empowerment Process Scale: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testing of the Chinese version.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67(1), 204-214. (SSCI) (Nursing: 11/97(11.3%), IF: 1.477)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第十六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學術研究獎第二名】二、影響生活品質因素之探討 (運用結構方程模式建構模式)
    1. Tang S.M., Yang S.C., & Wang R.H.* (in press). A model of school support and self-care behaviors to life satisfaction of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in Taiwan. Th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SSCI) (Nursing: 71/97(73.2%), IF: 0.688)
    2. Wang R.H.*, Wu L.C., & Hsu H.Y. (2011). A path model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Taiwan.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67(12), 2658-2677. (SSCI) (Nursing: 11/97(11.3%), IF: 1.477)
    3. 劉美吟、戴研光、洪薇雯、謝明家、王瑞霞*(2010)。第二型糖尿病個案情緒困擾、賦權感受、自我照顧行為與生活品質關係之探討。護理雜誌,57(2),49-60。三、運動及賦權介入對糖尿病控制之影響 (實驗性研究設計)
    1. Huang C. L., Tai Y. K., Yang Y. H., & Wang, R. H.* (2012). Efficacy of five-element gymnastics in glucose and lipid control in Taiwa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Research in Nursing & Health, 35, 419-429. (SCI) (Nursing: 7/99 (7.1%), IF: 1.708)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101年度護理研究成果競賽佳作獎】
    2. Chen M.F., Wang R.H.*, Lin K.C., & Chen S.W. Efficacy of an empowerment program for Taiwa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reviewing).四、糖尿病照顧知識分享 (系統性回顧)
    1. 唐善美、王瑞霞*、Diane Berry、陳美芳(2013)。青少年復原力概念分析:以第1型糖尿病青少年為例。志為護理,12(2),57-65。
    2. 郭嘉琪、王瑞霞*(2013)。充能概念的要素與策略應用之評析—以代謝相關慢性病為例。護理雜誌,60(1),78-86。
    3. 陳美芳、王瑞霞*(2012)。賦權於糖尿病個案自我照顧行為的應用:魔力策略。護理雜誌,59(3),68 -73
    4. 陳美芳、王瑞霞*、金繼春、陳重元、陳宇清(2011)。糖尿病個案之賦權內涵:一個質性導向的研究。新臺北護理期刊,13(2),9-20。
    5. 陳美芳、王瑞霞*、唐善美(2011)。以系統性文獻回顧檢視賦權介入在糖尿病個案的應用及成效。台灣公共衛生雜誌,30(2),93-109。一系列研究對國內糖尿病患疾病控制及身心社會健康已有初步概觀,未來將繼續投入介入性研究,並以縱貫性研究探討糖尿病患疾病控制軌跡及其影響因子,同時也將特別針對女性及老年糖尿病患進行研究,希望未來能對國內糖尿病患的健康有更積極貢獻,期待有興趣者能共同參與合作。

回第0009期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