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知

回第0004期主頁

一、研究新知

  • Comprehensive and Highly Sensitive Urinary Steroid Hormone Profiling Method Based on Stable Isotope-Label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馮嘉嫻副教授摘譯))

    Weidong Dai, Qiang Huang, Peiyuan Yin, Jia Li, Jia Zhou, Hongwei Kong, Chunxia Zhao, Xin Lu and Guowang Xu*Analytical Chemistry, 2012, 84, 10245-10251

    類固醇荷爾蒙能調控人體中各種生理功能,因此在生物體內是個極為重要的物質,檢測人體中類固醇荷爾蒙的濃度,在了解相關疾病的機轉上扮演重要角色。在此篇研究中,作者們研發出一個新的衍生試劑:deuterium 4-(dimethylamino)-benzoic acid,d4-DMBA,此同位素標記試劑很容易就能與具羥基的類固醇荷爾蒙反應,而且能穩定存在。利用液相層析質譜儀(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進行檢測分析。在本篇研究中所合成出來的衍生試劑,不僅如同其它研究中的衍生試劑,能增加estrogens和androgens的偵測敏感性,而且還能全面性的針對含羥基之類固醇荷爾蒙,例如:androgens、estrogens、corticoids和progestogens,提高檢測的靈敏度。此外,部分無法與衍生試劑進行反應的類固醇荷爾蒙,例如:17α-hydroxyprogesterone、progesterone和androstenedione,其在衍生過程中不會被破壞,因此最後仍可利用LC-MS被檢測分析。本篇研究共可檢測24種類固醇荷爾蒙,而且衍生後其偵測的敏感度可提高103-104倍,因此24種的類固醇荷爾蒙偵測極限都可達ng/mL濃度以下。此方法成功的應用於檢測男性、女性和孕婦之尿液樣本中游離態的類固醇荷爾蒙。由於類固醇荷爾蒙在人體生理機轉中扮演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個全面性、靈敏的、專一的和精確的方法,來分析類固醇荷爾蒙代謝體能提供與荷爾蒙相關的疾病之新見解。

    圖1. 反應圖示(A)合成穩定的同位素標記試劑d4-DMBA;(B)利用DMBA衍生類固醇荷爾蒙

  • 題目:抗生素可以作為幽門螺旋桿菌-相關胃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之第一線治療嗎?(Antibiotics as the first-line therapy for Hp-associated gastric large B-cell lymphoma?)
    作者:高雄醫學大學暨附設醫院 副院長 陳立宗

    摘要:「抗生素可以作為幽門螺旋桿菌-相關胃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之第一線治療嗎?答案可能是的」, 這是2012.05 BLOOD期刊對來自臺灣團隊研究的成果–「幽門螺旋桿菌廓清療法是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早期胃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之有效治療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therapy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tage H pylori-positive gastric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s) 」所做的評論標題。
    臺灣研究團隊利用1996年開始的臺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Taiwa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TCOG)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Lymphoma of the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type of the stomach,胃MALT淋巴瘤) 疾病委員會的研究計劃,不僅將抗生素治療「低惡性度(low-grade)胃MALT 淋巴瘤」的觀念引進國內,且TCOG胃MALT 淋巴瘤疾病委員會與臺大醫院團隊基於單一有效治療的病例觀察,同時開始執行另一前瞻性 (prospective) 臨床試驗,探討幽門螺旋桿菌廓清在「高惡性度(high-grade)胃MALT 淋巴瘤 」– 組織學下,具群聚性的大細胞轉型或稱高惡性度轉型 (large-cell or high-grade transformation) 的胃MALT 淋巴瘤的可能療效。後者計劃成果論文收錄了,至今全世界最大型以抗生素治療 「高惡性度胃MALT 淋巴瘤」的病例數(JCO 2001; JNCI 2005) ,其結果顯示,近60%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早期高惡性度(high-grade)胃MALT 淋巴瘤接受抗生素治療後,可獲得與低惡性度胃MALT 淋巴瘤相近的穩定(durable)組織學完全緩解。這項發現強力地挑戰「含有群聚性轉型大細胞之高惡性度胃MALT 淋巴瘤,或根據WHO淋巴瘤諮詢委員會建議,稱之為具MALT表徵之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with features of MALT, DLBCL(MALT)], 均已喪失幽門螺旋桿菌依存性(Helicobacter pylori dependence),故應接受細胞毒殺化學葯物治療,而不應僅給與抗生素治療」的觀念。
    最近, 臺灣研究團隊又將幽門螺旋桿菌廓清療法之應用推進至組織學下不具MALT表徵的單純或原發性胃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 (pure or de novo gastric DLBCL),並將其療效的回顧性分析發表於2012.05 BLOOD 期刊,結果顯示早期胃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不論是否有組織學證據顯示其源自MALT淋巴瘤,有近六成的患者可在抗生素治療下,獲得淋巴瘤組織學完全緩解。同期BLOOD期刊評論專家,似乎基於這「臺灣經驗」勉強接受此一結果。雖然臺灣研究團隊過去十數年中持續發表相關的臨床及轉譯研究成果,發表於包括 JCO, BLOOD, JNCI, CANCER RESEARCH等著名期刊,但是評論專家對利用抗生素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胃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的理念,顯然仍抱持懷疑而並未完全信服,認為此一結果仍有待進一步的前瞻性臨床試驗加以證實。雖然這是個合理的結論,但是必須注意的是,西方國家受限於其醫療體系,多數屬公醫制度,頻繁地安排內視鏡檢查並不容易,因此在考慮無法早期偵測對幽門螺旋桿菌廓清療法無效的胃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可能發生快速地惡化,會延誤患者的化學藥物或放射線治療而影響其預後,故類似的前瞻性研究在歐美國家均未能有效執行 。
    然而臺灣研究團隊基於長期的臨床觀察與堅持,終於獲得了正向回應。2012.11 BLOOD刊出一篇由 義大利及奧國學者發表的簡短論文,描述第一個在西方國家執行「以幽門螺旋桿菌廓清療法作為局限期別胃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唯一治療的多中心第二期臨床試驗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as exclusive treatment for limited-stage gastric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phase 2 trial)」。此一研究於2003 – 2006年間共收錄了16位第I – IIE-1期的幽門螺旋桿菌陽性之胃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其中5位腫瘤組織學內具MALT特徵,另11位的腫瘤則否。幽門螺旋桿菌廓清後,8位 (50%) 患者胃淋巴瘤獲得完全緩解,另有 3位則獲得部份緩解,後者中兩位患者則在接受rituximab後亦獲完全緩解。整體而言,在未接受手術切除或細胞毒殺化學治療的情況下,10位患者可獲完全緩解 (完全緩解率為63%,95%信賴區間為39% -87%)。歐洲學者結論,他們的研究結果與臺灣研究團隊者相似,且依據這兩個研究結果,獲得一個重要的結論-「保留化學-放射線治療作為抗生素療效不佳患者的後續治療, 幽門螺旋桿菌廓清應可作為胃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第一線治療的選項」。
    記得2009年11月20-21日,在倫敦學院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舉行的歐洲胃腸道淋巴瘤學會(European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 Society, EGILS)年會中,MALT 淋巴瘤疾病類別的發現者,Professor Isaacson在大會主題演講 「MALT lymphoma: unanswered questions」中,引用主要來自臺灣研究團隊論文的數據,提出一個問題「我们能否以抗生素治癒胃腸道瀰漫性大細胞淋巴瘤? (Can we cure GI DLBCL with antibiotics?)」,並質疑為何血液病學者至今仍能無視於57%的組織學完全緩解率,而堅持抗生素不應做為胃瀰漫性大細胞淋巴瘤(DLBCL)的第一線治療。如今,自從臺灣研究團隊於2001年發表第一篇幽門螺旋桿菌廓清在高惡性度MALT淋巴瘤(胃腸道瀰漫性大細胞淋巴瘤)的治療成績,至今已是12年了,由一個病例個案的觀察,經由研究人員起始的前瞻性臨床試驗 (investigator-initiated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加以證實,及對自己觀察結果的堅持,此一成果最終得以對以抗生素治療胃腸道瀰漫性大細胞淋巴瘤的可能性提供強力佐證,而獲國際學界的肯定,並且或將改變早期胃瀰漫性大細胞淋巴瘤的標準治療。這應也是另類的臺灣之光吧!DNA損傷藥物是目前腫瘤治療的第一線藥物,這類藥物可以很快的活化ATM和ATR磷酸激酶進而活化其下游的兩個磷酸激酶Chk1和Chk2,這一系列的活化反應即稱為DNA損傷反應,細胞啟動這機制透過停止細胞周期、修復損傷、和讓損傷細胞死亡,得以維持基因體的完整性。過去研究以藥物抑制ATR活化能在具有p53和ATM缺失的腫瘤中造成合成致死效應 (synthetic lethal effect),顯示這個抑制策略可以改善DNA損傷藥物的敏感性。本篇研究發現天然物protoapigenone (WYC02)和其合成衍生物WYC0209對於多種腫瘤細胞株都有毒殺作用;WYC02會造成有絲分裂CHO細胞之染色體異常,但卻沒有像其他致突劑有引起明顯的DNA損傷反應。更進一步探討後發現,這類化合物反而是抑制DNA損傷反應,WYC02和WYC0209能特異性抑制ATR下游的Chk1和FANCD2活化作用,對Chk2活化沒有影響。藉此作用,低劑量的WYC藥物即能抑制ATR下游相關訊息功能,例如 S/M和G2/M監查點,和DNA雙股斷裂修復功能;除此以外,我們也在細胞培養和小鼠異植腫瘤兩個模式證實,當合併處理cisplatin時,WYC可以增加癌症細胞或腫瘤對引起DNA股內交叉鏈結藥劑 (interstrand cross-link-generating agents) 的敏感性。本研究的結果證實WYC02和WYC0209可以抑制ATR訊息傳遞,特別可以用來針對監查點特別活化的腫瘤,提高因oncogene活化而快速分裂腫瘤的藥物敏感性,或改善腫瘤對於DNA干擾藥物的抗性。

回第0004期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