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立志要濟世救人,並深愛堅信自己選擇的張文宇董事,行醫一甲子,致力投入肝炎防治與研究卓然有成,榮獲中華民國第23屆醫療奉獻獎,他說得獎是對高醫肝膽胰內科團隊及基金會的肯定,也是日後自我反省,自我鞭策的更大動力。
2013年七月間接到主辦單位評選醫療奉獻獎初選的訊息後,肝膽胰內科同仁即著手協助製作訪查簡報,這次參與評選的有五十多人,張文宇董事是八位得主之一,去年10月25日前往台北受獎,目前醫療奉獻獎獎座放在家中的客廳裡。
當主辦單位公佈醫療奉獻獎得主的名單後,他心想自己是個平凡人怎麼會得獎,醫生不是自己的本職嗎?為醫療奉獻也是理所當然,心甘情願的,自己該做的事因此受獎反而覺得很歹勢。他說當醫生是最容易行善的職業,當醫生再加上愛心,每天都可以行善做好事,也很慶幸自己入對行。
祖籍台南安平醫生世家的張文宇,曾祖父、祖父、父親與兄弟一家四代都在行醫。大學聯考時原本考取台大化學系,當了一個多月的台大生,丟了一台代步嶄新的腳踏車後,碰巧當年創校的高雄醫學院首次獨立招生,一心想從醫的他如願考取,1954年10月16日參加開學典禮,從此和高醫結下一世情緣。
張文宇董事為高雄醫學院第一屆畢業生,畢業後選擇回到母校服務,有鑑於台灣早期醫療匱乏,肝臟疾病猖獗,在研究與醫療上有其特殊性與重要性,高醫畢業後進一步出國赴日進修研習肝膽胃腸新知,回國後全力投身肝病研究。
他從最基層的住院醫師做起,一路升任到肝膽內科主任、內科部主任,高雄醫學大學名譽教授及董事等職務。回憶過往記憶深刻的是在醫院有二十幾年時間,都從事肝臟疾病的相關研究工作,當年肝病被視為國病,被認定無藥可醫,當1965年的B肝及1989年的C肝診斷檢驗相繼被發現,終能一步步揭開肝臟疾病的神秘面紗。
原本以為退休後可以清閒度日,未料到在退休前一年(1999.08.08)陸續創設了「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及服務病友為主的「肝友會」等團體,將服務觸角伸入社區、校園及偏遠鄉村山地。透過民間力量,教導許多社區民眾與校園學子們有關肝病防治觀念與正確知識,並提供肝病篩檢、義診及轉介服務,幫助許多偏遠弱勢病患獲得及時、妥善的醫療照顧,由於長期以來對偏鄉及弱勢族群的關懷與重視,是其獲獎的重要因素之一。
1985年張董事在高醫內科創立全國第一個肝膽胰內科,可謂台灣消化系醫學界空前之創舉,如今肝膽胰內科已成為高醫內科系大科之一,所謂一步一腳印,從艱辛開創肝膽胰內科之初,一路呵護,達到現今規模,點點滴滴均可見其投入之心血與努力,也是雀屏中選的另一主因。
張董事身兼臨床研究醫師與學校教師身分,見證整個醫療水準快速提升與醫學研究日新月異的發展,深感未來將面對醫療大環境之劇變與嚴苛考驗,深知基礎與臨床醫學相輔相成的重要,由於他的真知灼見,1985年正式創立肝膽胰內科,近三十年已見證肝病醫學自無法診斷、無藥可醫至今可主動預防、早期診斷及積極治療之顯著進展。
醫療領域博大精深,單靠一人之力絕對無法克其功,必須群策群力、協同合作,不斷栽培人才,代代相傳,才能永續經營,愈來愈壯大,因此醫療工作很難獨善其身,更要懂得團結合作。
以高醫肝膽胰內科為例,近年研究成果卓著,不僅獲得國家品質標章銅牌獎之肯定,團隊多位研究者連續獲得高醫研究傑出獎之榮銜,而這些成果在國際上為美國肝臟學會及歐洲肝臟學會所引用, 2012年2月於台北舉辦的亞太肝臟學會已列為制定C型肝炎治療準則之依據。
在教學上他始終秉持著有教無類的精神,如今有多位學生在他的指導下得到博士或碩士學位,並培育出7位內科學教授,對學校臨床教育貢獻卓著,實是醫學教育之最佳典範。由於眾多後生晚學跟著張董事的腳步,全力在肝病領域上努力,也使得高醫肝膽胰內科成為我國最富深度及知名度的肝病研究機構,分別於國內外知名學術期刊發表了二百多篇學術論文,並有多篇論文發表於國際性知名期刊。
此外,張董事亦主導參與多項校內、外之研究計畫,積極推動科內之分子生物學、影像學及臨床治療之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張董事曾代表台灣參與國外多項多中心研究與臨床試驗,表現突出亮眼,成果極為豐碩,為高醫、也為台灣提高消化醫學界在國際間之知名度。
張董事於1999年曾榮獲得行政院一等服務獎章、並名列高雄醫學大學第十屆傑出校友,擔任教職期間認真推動學術研究並積極提攜後進,秉持「身教重於言教」原則,為台灣醫界培育諸多英才,對本土醫學教育不遺餘力,亦是醫學教育界之最佳典範,2009年獲得高雄市醫師公會高杏獎,如今又獲得醫界更高的榮譽「醫療奉獻獎」實至名歸。
張文宇董事對醫療的熱愛始終如一,目前一週一次門診、二週一次一般醫學內科資深教授迴診教學,董事會有事就來,自由自在。
年近八旬獲得「醫療奉獻獎」的肯定,除了肝膽胰內科及基金會的同仁與有榮焉比他還開心,他不忘初衷、滿懷感恩,期勉自己持續在崗位上付出無私無盡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