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泌尿科的拓荒者 – 江金培教授

圖資處出版推廣組 徐淑倩專訪btn_pdf

江金培 如果說:「高醫皮膚、泌尿科只有一人」,大家一定會覺得簡直不可思議,但是高醫皮膚泌尿科在民國46年草創時期的確如此,而擔任「校長兼撞鐘」的靈魂人物,正是高醫第一位泌尿科醫師-江金培教授。雖然已屆90歲高齡,身體仍十分健康硬朗,聽江教授娓娓道出創設皮膚泌尿科的艱辛歷程,時光又仿佛回到四十年前,令人欽佩這位為高醫奉獻一輩子的榮譽校友。

江教授畢業於台大醫學院醫科第五屆,畢業後即在台大皮膚泌尿科擔任住院醫師直至主治醫師及講師。民國46年應恩師杜聰明博士之邀,攜家帶眷南下高雄,僅憑著簡陋的實驗設備及一股堅忍不拔的毅力,在南台灣展開皮膚泌尿科的拓荒歲月。創立初期,江教授身兼數職,教學、看診及開刀等工作集一身。當時住院部設在學校校區,門診部是在目前六合二路上租來的二層樓民房,每天例行公事就是騎著腳踏車往返門診部,病房與開刀房之間。由於當時處於戒嚴時期常有宵禁,有時遇上急診病患或至病房巡視病人,一旦超過午夜十二點就無法回家,值班室不敷使用蚊子又多,往往只能小憩片刻,等待天亮繼續上班。江教授笑著說:「這真的是要能吃苦耐勞的人才撐得下去」。就因為人手不足,連手術麻醉及術後照顧病人也得一手包辦,如遇急診病患,所有教授、護士、技術員全都一起參與協助,即使是內科醫師對外科並非那麼專業,也常互相幫忙,那種不分你我共體時艱的革命情感,仍令他懷念至今。

談到高醫學生的特質,江教授認為「團結愛學校」的精神是高醫學生最大的優點,儘管當時校園環境資源不足,反而讓學生凝聚更大的向心力,逐步闖出自己的一片天。此外,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也是高醫的特色,特別是在草創時期,老師與學生的年紀相差不大,經常被誤認。江教授笑稱在早期泌尿科是個冷門科別,甚至常被人嘲笑為花柳科,為了使更多學生對泌尿科產生興趣,在課堂上會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吸引同學注意。多年來教育英才無數,許多南部泌尿科醫師都是江教授的得意門生,包含江教授的小兒子江博暉醫師,目前是高雄長庚泌尿科部定教授級主治醫師,父子檔在泌尿科領域極富盛名。雖然江教授在兩年前已不再繼續為病患看診,仍不時與江博暉醫師討論泌尿科的問題與新知,這也正是他人生座右銘的實踐「活到老,學到老」。江教授在民國八十四年退休,退休後仍定期參加泌尿科相關的討論會,除非出國否則很少缺席。因為他認為醫學領域的發展極為快速,原地踏步就等於退步,唯有不斷地追求新知才不會落伍。

高醫這些年來的茁壯發展,身為拓荒元老的江教授特別有感觸,從當初什麼都沒有到現在什麼都有,江教授認為學校與醫院整體是往正確的方向前進,特別是塑造公辦民營醫院模式典範-小港醫院與大同醫院,讓學校培育的優秀醫學人才更有機會發揮所長。他特別指出高醫沒有政府補助,亦無財團支援,全是在自給自足、自立自強的狀況下苦心經營而成,從建築物彼此間都有空橋連結可看出端倪,因為要蓋一棟新大樓是非常花錢的,在財源不是那麼充裕的情況下只能一棟一棟慢慢興建。雖是如此,對施工品質的要求可是一點都不馬虎,在他擔任附設醫院副院長期間,還曾經親自監工就是擔心偷工減料的情況發生。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江教授回想起五十七年前的孑然一身到今日高醫整個規模,更期許高醫應該將發展目標放在躋身國際級一流大學而努力,他也相信憑著現有的穩固基礎繼續努力,乃指日可待之事。江教授對高醫深深的期許,言猶在耳,格外珍惜此次採訪機會,也感謝有這麼一位蓽路藍縷為高醫開創打拚的老前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