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健康 放眼國際-杏輝醫藥集團李志文董事長回顧來時路

醫學系 張馨云 專訪

btn_pdf

 

不同於一般企業常將總部設在繁華都市地帶,杏輝醫藥集團的總部位處於青山綠水的宜蘭縣冬山鄉;而引領杏輝不斷往前邁進的掌舵手──李志文董事長,正是出身冬山鄉的子弟。

國人對杏輝的名號並不陌生,然而近年杏輝更引人注目的,是成功入股德國上市製藥公司MediGene,將主導乳癌新藥的研發與未來市場。杏輝此舉已開拓台灣生技業前所未見的格局,而回顧杏輝這些年穩扎穩打走來的足跡,以及李董事長的心路歷程,更讓人明白所謂在逆勢中成長、放眼研發、進軍國際市場等讚譽,並非無中生有。

對於這樣一位醫藥界人物,不禁令人好奇他過往的經歷。談起當年在高醫的時光,李董事長表示最初踏進校園,面對簡陋的硬體設備,講堂門口緊連著就是停屍間,不免令人難掩失望;而當時校方「重醫輕藥」的風氣,也造成藥學系資源明顯不足。然而即使在刻苦的環境中,時為學子的董事長仍有幸遇到教授們傾力相授,不僅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教授們勤懇為人與認真為學的態度,也在無形中對董事長有深遠的影響。談起師長,李董事長至今仍印象深刻的,尤屬指導生物化學與分析化學,並且深耕蛇毒研究的楊振忠教授(中研院院士,後至清華大學任教)、指導植物化學與藥用植物學,總是親力親為帶領學生走訪山野實際調查的盧盛德教授、以及當時的寄生蟲學科主任,而後擔任高醫院長的謝獻臣教授。幾位師長以身教讓李董事長體會到在學問之外,還有更開闊的人格典範值得追隨。

除了感念師長的教誨,李董事長也提及當年曾參加柔道社。這項運動不僅止於身體上的鍛鍊,更強調心性的修行;輸贏之間,意念或已千百轉。李董事長從柔道的學習中,不只磨練出堅毅的性格,也得以在年輕時一窺人生因果縮影。

身為家中獨子,父母相繼於青少年及大學時期離世,失去雙親庇護讓他更早體認,凡事要靠自己勇於嘗試。自高醫藥學系畢業之後,李董事長投入藥界,曾任職美商派德藥廠在台的業務主管,之後代理國內外藥品的經銷,此期間感於國人重洋輕土的用藥觀念,悄悄埋下開創一個以高品質取勝、足與國際大藥廠相抗衡的國產藥品事業之理想。在他29歲(1977年)時,大膽選擇於故鄉──宜蘭縣冬山鄉創立杏輝藥品。

回首杏輝在台灣從代理銷售藥品起家,進而透過國際代工累積經驗,當面臨產業升級、外移挑戰之際,李董事長的眼界已精準望向遠方,著手更宏大的事業版圖。1997年起,先在加拿大設立「CanCap製藥有限公司」,2002年併購「中國杭州天力藥業公司」,隨後又於新疆成立「和田天力沙生藥物開發有限公司」,2008年創立「杏國新藥股份有限公司」,並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如耶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台北醫學大學、國防醫學院等形成策略聯盟,致力於新藥研發,旨在為促進人類健康有所貢獻。

杏輝於大陸率先研發出血管型失智症新藥「管花肉蓯蓉」,為千年中藥史寫下嶄新的一頁;首先在台生產的紫杉醇化療針劑,不僅作為台灣的用藥指標,如今更將藉由跨國合作,開展乳癌治療的新氣象。除了以「生命‧健康‧科技」為企業信念,李董事長更抱持著「待人以誠,處事以靜」的胸襟,不只致力於提供優質的藥品守護大眾健康,也期望領導杏輝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讓台灣品牌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而今以業界的眼光再談母校高醫,李董事長表示,其實早在他念書時期,高醫就以啟發性的教育影響學生,那樣深富挑戰性的教學近似於今日的研究所風氣,意即不加限制、不設框架地鼓勵學生主動思考、探求新知。李董事長談起曾與高醫研究生交流的經驗,他認為高醫至今仍保留了這樣的啟發性精神,因而能看到學生思考敏銳、靈活運用所學的一面,這對將來無論在商界或學界發展,都是相當重要的資產。說起對母校的願景,李董事長懇切地希望,能在日後看到董事會與校方攜手合作,以教學與培植人才為辦學首要,帶領高醫邁向下一個甲子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