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本校於1999年改制為高雄醫學大學,同時將原由教務處統籌規劃之「共同科」更名為「通識教育中心」。本校通識教育課程的規劃與設計朝向五個使命構面:生命倫理、人文素養、社會關懷、國際視野、終身學習。並隨著社會的多元變遷、知識的快速發展、國際化的步調加速,與時俱進的調整教育目標與策略進行課程架構的改革,期使通識教育配合本校的特質,發揮最大的教育功能。
特色重點
102學年起我們將大一新生全面納入高醫書院教育,由校長親任書院院長,帶領書院導師與學習助理共同致力於全人學習氛圍的營造。利用正式課程與非正式的潛在學習活動,輔以優質化的住宿生活學習情境,拓展生活學習面,使學生學會從關懷自己進而關懷他人,發揮同理心,並將此素養實踐於校園生活之中,培育兼具醫療專業實力與人文關懷素養之人才,充分落實本校的核心價值。
成果與展望
本校學生除了專業性學科外,同時必須修滿28學分的通識教育,方能畢業。課程內容分為必修課程的「基礎通識」及選修課程的「博雅通識」。
一、 基礎必修課程,旨在提升學生本國語言文化的素養、外文與資訊化能力,以利全球化與在地化的接軌,及未來就業與國際的競爭力。
- 其中「服務學習課程」自2008年起擴大為全校性必修;該課程乃為加強學理的實際印證,貫徹實踐性課程的精神,並落實服務人群、關懷社會的教育理想。服務學習課程由本中心連結許多在地的醫療、社會服務機構、民間公益團體等,作為學生服務實習的場域,以一學年的時間從做中學,希望藉由「實踐」幫助學生在成為專業人員前,更能親身體會、同理被照護的對象,更客觀地觀察實習場域,以建立未來成為專業人後所需反思、檢討的機制;期在實踐中體認服務的真義,並提升人際互動、團體合作的技巧,建立真正內化的利他精神與人本內涵。
- 本校在語言教學上,亦規劃有英語自學教室,提供學生完善之英語學習資源,輔以英語學習角活動、文化講座、英語檢定測驗講座等各項活動,強化學生語言文化之能力。
二、 博雅選修課程,著重於提升課程內涵的精緻度與銜接性,將正式課程分為「核心課程」、「深化課程」、「輔助課程」三大類,並輔以不定期舉辦的課程講座及藝文講座等,作為延伸課程。
- 「核心課程」依不同的教育目標與課程內容,設計分析作為現代化「全人」所需的基本能力,以能力範疇做領域區隔的基礎,開發了公民素養、全球在地、思考推理、經典文化、審美鑑賞、科技、醫療與社會、自然探索七大領域,在同一領域中匯集不同專業背景的學者共同思考、研發多元向度的整合型通識課程。
- 「深化課程」係以各學院為開課單位。本校所謂的「深化」,係以強化兼顧學院特色與通識四大教育目標「人文關懷」、「創新思辨」、「自主學習」及「宏觀視野」的通識課程,是人文素養融入專業的深化,不同於其他大學以高年級或知識進階作為深化的設計。
- 「輔助課程」係強調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培養學生問題解決及行動抉擇及對職場社會了解之知能,有助增強學生的社會競爭力與職場接軌能力,為全校性選修課程。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通識教育強調的「全人」需要多元向度,強調的「終身學習」需要與時俱進。本校的通識課程,將以更完整的通識理念輔成本校作為醫學大學對生命關懷、社會服務、國際展望的辦學宗旨,實現全人教育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