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趙素芳醫師
整理 林秀美
在高醫啟川大樓中央走廊的牆壁上,有個女孩跳躍田埂的畫面,讓許多過往行人印象深刻;不少人好奇問:「那個女孩是誰?」我告訴大家:「那是半世紀前的我!」
我是醫學系第六屆畢業生,那時候高醫校園就像畫面中的景象,田埂溝渠縱橫其間,教職員生得走田埂上下學,因此一個個練就跳躍的功夫,連女生也不讓鬚眉。
我們班上54名同學,只有3名女生。我們三位女生情同姊妹,上課都坐在一起,認真聽講、勤做筆記。或許是我長相可愛,同學都暱稱我是「小寶寶」。
從小喜歡塗鴉的我,原本想念建築系,但父親認為「女孩子爬高、爬低不好」,我只好順從父命從醫。我的父親是小兒科醫師,我則是選擇婦產科,婦幼相輔相成,異曲同工,都是在行醫救人,到現在我沒有後悔身穿白袍。
行醫逾半世紀來,一直無法忘情藝術創作,50歲時重拾彩筆,常趁著接生的空檔,拿起畫筆揮灑幾筆。因為我動作快,開刀快、畫畫也快,因此已故畫家劉奇偉稱我是「趙一刀」。在我的生命中,「醫術」與「藝術」是同等重要,醫術讓我體驗拯救生命的價值;藝術則陶冶性情、涵蘊心靈。
為感念高醫對我的栽培,我捐了100幅畫及25件雕塑作品,包括勵學大樓一樓大廳的創辦人杜聰明及陳啟川先生銅像、同盟路校門入口處的「炬航」,以及「史懷哲大道」椰林樹蔭下大小不一的作品,每件作品都有我人生的閱歷,以及對生命的尊重,希望觀者能放慢腳步,細細品味。
1999年,我被推舉為校友會第13屆理事長。基於感恩之心,加上當時校友會處於負債狀況,我上任後的第一個行動就是募款。從不跟人伸手要錢的我,為了校友會發展只好「潦」下去,嘗盡酸甜苦辣,有些校友私下碎碎念:「股票都輸了了,那有錢捐啦?」但我還是不死心列了一份清單,逐一拜訪、打電話。很感謝校友們相挺,共募得700多萬元,使得校友基金會得以成立。當時馬偕醫院院長黃俊雄幫忙在該院號召高醫校友捐款多達八、九十萬元,讓我很感動、也很感恩;還有和我私交甚篤的洪文棟學長開玩笑說:「我們交談不到5分鐘,我的荷包就失血了60萬元。」
當然,我自己帶頭捐了50萬元,並指定用途為附設醫院「南杏藝廊」裝修補助經費及校友會會務活動經費。那一年欣逢母校改名大學暨本會成立25週年慶,在這雙喜臨門、意義深遠的日子裡,校友會舉辦了一系列活動,有友誼性的球類活動、小港醫院參觀、晚會等,個人也辦了一場畫展,共襄盛舉。
由於募款得來不易,我珍惜每一分錢,絕不浪費,我理事長任內開會,一律吃便當。同時將這700多萬元放在銀行定存,不得動用本金。「若不固守老本,700多萬元很快就吃光光!」讓我欣慰的是,基金會至今「擱有底」。
2005年個人有幸獲頒「母校貢獻類」的傑出校友獎,感謝母校對我的肯定。前幾年,我再以父親「趙秀珍」名義,在新落成的國際研究大樓捐了一間教室,提供學弟妹們上課實習之用。這是身為校友竭盡所能回饋母校,同時紀念父親最好的表達方式。
多年來我一直在台北行醫,每有校友到台北演講,我都會盡量抽空去聽講,並「拜託」學弟們:「好好加油,高醫就靠你們了!」時光匆匆,當年培育我的母校已屆六十大壽、陪我一起成長的校友會也已四十有成;而當年在田埂上跳躍的女孩,如今也已升級為阿嬤了。回首過往、展望未來,還是那句殷切的祝福:「希望高醫要更好!」(轉載自《飛越四十.澤被八方–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紀念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