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我們華人必學的古文。台灣的高等教育也一直將此篇文章奉為圭臬,奉行不已。
欣逢高醫創校60週年,讓我們在緬懷前輩們的無私奉獻與感念創校的艱辛之外,當然要反省我輩在大學之道的發揚上做到了多少。做為台灣第一所私人創立的醫學院,我們是否承繼了孔子儒學的精神、是否實踐了前輩的興學初衷?確實需要虛心並用心檢視。
高醫有幸,歷年來都能有非常優秀的校長為我們掌舵,在歷史巨輪的蒼海中走出我們自己的航線。論近十幾年來,我們先有王國照校長恢弘的擘畫,在升格大學後增設系所與增加學生,並適時地優質化教學品質。緊接著余幸司校長帶來了研究的動能,提倡了更高階層的研究風氣,提高本校於國際的能見度。而現任劉景寬校長承襲了兩位前校長的成就與基礎,以治校理念「ILKMU」規劃學校短中長程目標,在全體教職員生共同的努力與支持下,諸多治校政策在這兩年多來得以順利推展,同時朝著世界五百大的目標邁進。當然,這也要感謝創校後歷任首長的經營,協助高醫健全財務結構,奠定穩固的基石。一甲子以來,高醫的教育在人格培養上相當重視關懷弱勢與人文內涵的陶冶,尤其是醫學從業人員的人格,這可以從我們榮獲醫療奉獻獎的人數得到印證。
反省至此,我輩當無愧於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諄諄教誨,回顧創校時無私奉獻的前輩,至少達到了他們對成立本校的堅持與執著及對教育的信念。然而今日高教環境丕變,在重溫六十年的光榮與輝煌之際,我們也需探討如何科學地將學校的發展繼續向前推進,未來任重道遠,機遇稍縱即逝。高醫在邁向下一個一甲子之際,首先面臨的挑戰是相當嚴峻的,那就是少子化與全球化,如此之壓力也是帶來轉型的契機。職是之故,我們應該強化決策管理機制,讓組織中的管理者有較多的實質決策權,透過這樣的強化與調整,才能建立統整性與前瞻性的規劃與執行,並進而追求更佳的組織運作效能。有了這樣的調整,高醫才能很快速地建立具特色的教育資源與環境,並迅速提升競爭力,且在這場新興的挑戰中脫穎而出,讓我們拭目以待。
最後,希望高醫能在下個一甲子,真正邁向國際化,並成為國際一流的醫學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