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量尺規導入課程運用實例分享

教務處學能提升組張榮叁組長

btn_pdf

「成效為本」在於將教育重心由傳統的重視學習資源投入轉為重視學生的學習成效,意指重視學習結束後學生所擁有的能力。學生學習成效相關標的包含教師教學知能的提升、成效為本的課程規劃及多元學習成效評量等面向,透過三大面向的推行,形成教學品質確保的永續迴圈。近年來,為協助教師在課程規劃設計之際,即能融入本校基本素養與系所專業核心能力,並建立明確的課程學習目標與核心能力、能力指標間的關連性,本校透過線上「標準化課程大綱」系統建置,來串連課程學習成效標準與多元檢核,並結合評量尺規(Rubric)與測驗藍圖(Blue print)等多元的學習成效評量工具,實際檢核學生在課程活動中學習核心能力的成效,達成確保學生學習成效的目標。然而,評量尺規的設計並非一次到位,必需透過計畫(Plan)、試做(Do)、檢討(Check)、行動(Action)的循環過程,才得以提升評量尺規的品質,本文將以筆者於藥學系臨床藥學碩士班所開設的「藥物治療學特論」為例,進行多元學習成效評估的案例分享。
「藥物治療學特論」課程目標旨在培養臨床藥師具備三大基本能力,包含(1)評估病情:收集病患資訊、評估病患之與藥物相關的需求、確認藥物治療問題;(2)建立照顧計畫:發展治療目標、介入活動的內容、建立一份追蹤評值的時間表;(3)追蹤評值:評估病患的真實治療結果,並決定患者的進展達到治療目標。透過課程的設計及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學法的融入,及結合筆試、口頭與書面報告等多元評核方式,促使學生能應用臨床藥學專業知識,提供各項藥事專業服務,並提升用藥安全(詳見圖1)。

圖一

1   「藥物治療學特論」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一覽表

為提升學生口頭與書面報告檢核之客觀性,筆者透過評量尺規的設計,來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向,即早發現自我學習優缺點所在,進而逐步提升學習成效。以下謹針對「藥物治療學特論」評量尺規的發展歷程進行摘述:

一、
第一版本評量尺規共規畫有四個評估等級,包含低於預期、發展中、熟練、典範,每一等級均涵蓋10項評估指標,透過評估指標的設計來評核學生的「語文溝通及表達能力(含:(1)專業表達及溝通能力、(2)撰寫專業論文能力)」,及「臨床藥學專業能力(含:(1)應用臨床藥學專業知識能力、(2)用藥安全能力)」(詳見圖2)。

圖片2

 

2   評量尺規第一版

二、第二版本評量尺規仍規畫有四個評估等級,每一等級均涵蓋11項評估指標。每一評估指標的設計,均對應至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一覽表所列之「學習成效標準」,透過學習成效標準的檢視,評核學生的語文溝通及表達能力與臨床藥學專業能力。另因學校近年來積極宣導師生尊重智慧財產權,並購置有Turnitin系統,為檢視學生報告之原創性,特將此列為指標之一,除作為教師評核參酌外,亦作為學生自我警惕。此外,重新調整評估等級與分數,藉由拉大級距提升鑑別度(詳見圖3)。

圖片3

 3   評量尺規第二版

三、第三版本評量尺規仍規畫有四個評估等級,每一等級涵蓋10項評估指標,並將評估等級為典範者,調整配分為10分。每一評估指標的設計,仍對應至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一覽表所列之「學習成效標準」,透過學習成效標準的檢視,評核學生的語文溝通及表達能力與臨床藥學專業能力。考量學生已漸能掌握學習重點,並往評估指標邁進,因此,第三版評估指標略做調整-「隨著課程的進展,評估學生能否從『發現不一致處或疑問』,進而『批判確定並合理解答疑問』」,以逐步提升學生學習層次(詳見圖4)。

圖片4

 

 

 

 

 

 

 

4   評量尺規第三版

綜上所述,評量尺規的運用除可避免教師主觀的成見或既定之刻版印象外,亦能明確回應學生對於評分高低之疑問並立即予以回饋,進而協助教師檢視並調整課程目標與教學行為,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就學生而言,學生能事先掌握評量標準及等級範圍,規劃有效的學習,並藉此掌握自我學習的優缺點,及未來應改進的方向。整體而言,評量尺規的設計並非一次到位,也不是因應評鑑之需,學習成效評量必須建立確實PDCA回饋改善機制,唯有一步一腳印用心扎根、紮實推進,才得以促使教與學的品質永續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