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mag」的全部文章

港醫健康促進 活化醫院角色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管理室 黃建民主任btn_pdf

在過去醫院的主要角色是提供民眾疾病治療,但隨著預防醫學的推廣,健康促進漸漸受到重視,而本院在民國97年即發覺到導入健康促進醫院的重要與未來發展性,因而加入台灣健康促進醫院網絡成為健康促進醫院(簡稱HPH)一般會員,期望能對HPH有進一步了解。起初本院對HPH的精神亦是懵懵懂懂,經過三年的學習觀摩,於100年成為HPH國際網絡會員,除了奠定健康促進醫院模式運作的基礎,也從病友、社區、職場、員工等各種角度推動屬於小港醫院健康促進服務的特色。

HPH

健康促進特色服務 

「三高病友」健康促進

    本院依在地醫療特性特別建構三高病友照護服務,除了開設三高門診外,特別98年起於醫院二樓設立「三高走廊」,推動「三高病患自主健康管理」服務模式,鼓勵有三高問題之病患透過定期運動,改善自身健康狀況。除此之外,並安排復健師協助為病人進行評估,制定運動處方,同時還提供每週1次的衛教課程。自開辦至今平均每年收案百人,每月三高走廊腳踏車使用人次平均每月高達750人次,且確實達到改善民眾三高、增加個人體適能及提升生活品質之目的。未來仍將持續推動服務,並積極推廣「運動存摺」,期望病友養成健康生活習慣。

 「社區健康」促進

有鑒於三高病友接受本院「自主健康管理」服務結束回到社區後,因缺乏專人管理追蹤,往往容易「復高」。故於101年8月起推動「社區體適能」方案,期望民眾在家中或社區內即可做到主動性健康管理。服務初期,在社區內定點、定時開辦體適能課程,教導民眾簡易的有氧體操,培養其運動習慣。爾後,經過為期三個月的訓練,具有一定的運動技巧和習慣後,輔導其成為自發性的運動社團,並吸引其他社區民眾的參與。在第一次試辦即獲得熱烈迴響,約有30位民眾定期參與,遂於102年3月開辦第二班,並預計於半年後開辦第三班,希望能慢慢於社區內形成示範團體,吸引愈來愈多的民眾參與,同時規劃與「社區志願服務方案」相結合;輔導參與體適能活動之民眾投入社區服務行列中。

 「職場」健康促進

本院地理位置鄰近工業區,自開院起即以照顧勞工族群為理念之一,並逐步推展出職業健康促進相關服務,在穩固院內各相關服務項目後,橫向整合相關單位,擴大服務層面與深度,架構出「整合性職場健康促進服務」。其特色在於將所有關於環境職業醫學之服務彙整於一條服務鏈上,無論是企業健康促進服務、一般勞工所需的醫療與相關權益,以及職災勞工所需的復工訓練與相關補助等資源加以彙整,增加企業或勞工服務可近性,該服務亦於2012年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

 「員工健康促進

     在醫療服務業中,同仁對於健康知能的素養多數高於其他產業,但在背負病患照護的龐大壓力下,不易履行健康生活行為,因此以整體文化為訴求,建構「港醫樂活」特色,藉由大環境、制度面著手,提供同仁健康優質的職場環境且進一步活絡健康促進活動。

  1. 健康環境建置:除了院內健康樓梯外,特於院外設置員工專屬體適能中心,供員工健身與舒壓。
  2. 運動性社團:組成單車社與羽毛球社,且常規性舉辦聚會活動。
  3. 運動會:舉辦小港醫院醫療照護盃,倡導健康促進並連繫同仁情誼。
  4. 減重比賽:於100年起舉辦減重大賽,由院方提供獎勵辦法。
  5. 健康促進講座:包含壓力、戒菸、健康知能等相關講座。
  6. 員工家庭日:鼓勵員工攜家帶眷參與,增進家庭支持力量,提升心靈健康。

 健康促進未來展望

本院秉持著CARE關懷照護之核心價值,提供全人健康照護,近年來除了強化醫療照護品質外,積極拓展健康促進服務及與提升員工健康,在長期耕耘之下,於今年榮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促進醫院典範選拔「優良獎」與「友善職場獎」。榮耀肯定,促使我們更將致力於強化組織健康管理政策、擴大健康促進資源、開發多元化活動推動等策略,帶動員工與民眾健康促進活動參與、強化友善職場環境、深植健康促進概念與擴展社區健康促進服務。期許未來將健康促進醫院成功推動之經驗於院際間交流及分享,邁向健康促進醫院之典範。

『按摩小棧』正式進駐高醫附院

高醫附院社會服務室 劉姵均主任btn_pdf

自從民國100年明眼人亦可從事按摩服務後,使原工作機會及社會競爭已相當弱勢的視障同胞而言,生活條件與生存處境更為艱困。為此,政府與社福團體更為積極推展身心障礙者就業輔導,也熱切期盼社會各民間企業能積極提供適當場所,協助設置按摩小棧,藉以增加更多視障同胞的就業機會,進而維護其自力更生的生存機會與生命尊嚴。

基於用心關懷與積極照顧弱勢族群的社會責任,本院今年持續發揮社會企業的精神,在附院首長們的大力支持下與多次的院內外跨部門的溝通協調與釋疑釐清後,委由社會服務室主導設置的『按摩小棧』計畫案,終於在102年10月1日由委託經營的高雄市按摩工會專業視障按摩師正式進駐與開張,附院特別規畫及免費提供有許多民眾等候且位置明顯的啟川大樓二樓手術室家屬休息區一部分區塊作為『按摩小棧』專區,以有愛無礙的用心、友善態度展現高醫人對身心障礙者自食其力及社會參與權的維護理念與行動教育。預計本專案可提供給二十位視障按摩師參與每週到院輪班工作而受益,讓不見陽光的障礙人生因此有了愛的曙光,擁有明眼人般自立生活的經濟來源及自我尊嚴。

『按摩小棧』,目前設有行政助理一位及三位視障按摩師定點提供院內疲勞、緊繃的民眾、員工舒適的按摩服務,每位視障按摩師皆為通過丙級以上按摩技術士考試合格且愼選到院服務資格。服務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點到下午5點,遇國定假日、颱風天、特殊狀況將暫停營業。服務收費平價,快速按摩10分鐘100元,為回饋高醫人,員工憑識別證前往,可享按摩10分鐘贈送5分鐘的加值服務,最高贈送20分鐘。服務上,也考量民眾個別的健康差異與醫療安全,不提供住院病人及不宜按摩狀況者按摩,按摩前,行政助理也會建議並協助民眾測量血壓,視障按摩師也會詢問身體狀況。歡迎高醫人在忙碌打拼需要放鬆一下的時刻,不忘前往按摩小棧體驗,藉由你我群體溫暖的炬光照亮社會需要陽光的角落。

賀 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再度獲頒 推廣「安寧緩和醫療意願註記健保卡」宣導優秀團體獎

附院社會服務室 劉姵均主任btn_pdf

安寧近年來,無論是衛福部、各醫院,甚至民間團體均不遺餘力配合國家政策推展「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註記於健保IC卡上的理念。主因乃民眾雖對於安寧緩和醫療照護已較有概念,但往往因本人意識清楚時,未能提早向家屬表達此意願,以致家屬或醫師於關鍵時刻不敢貿然替患者做決定或揣測病人意願。因此,唯有積極宣揚「尊嚴善終」之理念並鼓勵民眾於健保卡中註記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才能讓家屬或醫師屏除為病人決定或無法確定之為難,也能更真正的依循「病人意願」做出正確決定。

為增進民眾對安寧緩和醫療照護的認知,我國自2006年起,即透過各界大力宣導,傳遞民眾正確安寧療護認知,推廣民眾簽立「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向來對於配合國家政策推展上不遺餘力的本院,亦不負眾望,於2011年榮獲行政院衛生署頒發「推廣安寧緩和醫療意願註記健保IC卡」宣導前十大優秀團體獎。101年7月至102年6月間,社會服務室為提升民眾簽署率,積極結合志工與運用活動宣導策略,除增加定點定時志工便民服務之外,亦透過院內宗教團體、社會福利團體及表演團體之活動舉辦配合進行安寧註記宣導,同時,為改善民眾註記意願書外寄他會上傳電腦登錄時間太久與便利民眾查詢預立健保卡順利註記與否,本室今年也增加了安寧緩和醫療意願註記資料庫系統登錄服務,以協助民眾書面資料登錄上傳及進行查詢。

以上的努力及用心,使本院每月民眾簽署安寧註記意願率逐月突破上升,再度於2013年10月4日榮獲衛生福利部頒發醫療機構推廣民眾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註記健保卡」宣導成效前七大績優單位的殊榮,今年獲獎者分別為臺北榮民總醫院、台中慈濟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馬偕紀念醫院、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及亞東紀念醫院等7家醫院。衛福部次長林奏延指出,2006年開始推廣「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唯當時民眾對安寧療護認知不足,剛開始申請人數寥寥無幾,全國每月僅平均678人申請,目前每月已有4200人申請,可見在積極宣導下民眾已慢慢接受安寧醫護觀念。

然而,台灣安寧照護協會理事長邱世哲也表示,台灣雖已有17萬人已完成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註記,但換算人口不到 1%,接受程度高的多數為癌症末期患者,包括大腦病變、心臟、腎臟與或呼吸道等末期病患,顯示多數民眾對安寧緩和的照顧模式還是一知半解。為呼應每年有超過70個國家在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六共同為安寧療護發聲,本院也將持續抱持「破除迷思,讓安寧緩和醫療更普及(Achieving Universal Coverage of Palliative Care: Dispelling the Myths)」的理念,協助民眾克服害怕安寧療護的迷思:「安寧療護只有提供給癌症病患、接受安寧療護代表不久於人世、安寧療護只會使用成癮性的嗎啡來處理疼痛」,讓更多民眾正確認識及體認提早預立安寧療護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的重要性,讓人人有機會為自己或家人的最後一里路預做最好的準備。

達文西機械手臂之臨床應用與未來展望

外科部 王照元部長btn_pdf

達文西手術系統的發展歷史

自1987年Dr. Mouret成功地完成第一例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後,腹腔鏡手術就逐漸被大力推展,讓病人能獲得微創手術的最大效益,同時也完成了外科醫師對微創手術的夢想。同時期半導體及電腦科技的同步發展,造就了機器手臂成功地應用於工業製造、核能物料處理、軍事保全甚至在深海及太空探索等新創科技領域。如何將機械科技運用在腹腔鏡手術上,進而突破腹腔鏡手術的局限,就是許多科學研究團隊與醫師共同努力的目標。1991年英國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團隊使用「Probot」機器人進行前列腺切除手術,則是全世界第一台的手術專用機器人。之後陸續有各種不同的微創手術機器人被提出,如1992年的微創手術機器人系統「AESOP」(Automated Endoscopic System for Optimal Positioning),1998年的「Zeus」手術機器人以及在1999年的da Vinci手術機器人系統。da Vinci 手術機器人系統並於2000年獲得美國FDA許可。2009年上市的第三代的達文西手術系統(Si System),是一套具有3D-HD超高解析度視覺影像、仿人類手腕關節靈活的手術器械、精密準確且直覺反應的操控系統,讓外科醫師擁立體感覺,大幅提昇手術的精準度與靈活度,更能讓外科醫師達到心手相應的境界,增加了更多完成手術的可能性。

民國102年4月3日,在董事會、校長與院長的全力支持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正式引進第三代的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系統(Si System),也是高屏區首家引進此系統之醫學中心。同時間也陸續派出多位醫師出國接受達文西手術專業訓練,包括到韓國的延世大學Severance醫院的胃腸及一般外科王照元教授、黃敬文醫師、陳漢文醫師和蘇家弘醫師,肝膽外科的李金德教授、郭功楷醫師和王森稔醫師,泌尿科的黃書彬主任,李經家醫師和柯宏龍醫師;到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醫院的婦產部蔡英美教授和張裕醫師,胸腔外科周世華教授,心臟外科陳懷民醫師、謝炯昭醫師和黃建偉醫師。另外也派出多位手術室資深護理師到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醫院接受達文西手術護理訓練,以期在進行達文西手術時能協助醫師,讓手術進行更加順遂,也相對縮短許多時間與提升效率。如此可見董事會、校長與院長對達文西手術的期待與鼎力的支持,希望能運用此精密手術設備嘉惠許多的病患,提升高醫之醫療水準與品質。

目前歐美多數大型醫院已經廣泛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來進行外科手術,美國FDA許可達文西手術系統於一般外科、大腸直腸外科、心臟外科、胸腔外科、泌尿外科、婦科、小兒外科及耳鼻喉科,全球現已裝置了約2,500餘部達文西手術系統,每年全球執行約45萬例達文西手術,手術量年成長25%。適用的病症包括大腸癌、直腸癌、肥胖症(Obesity)、甲狀腺腫瘤、胃癌(胃腸及一般外科、大腸直腸外科);肝癌、膽道膽囊癌、胰臟癌(肝膽外科);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脫垂、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腫瘤、尿失禁(婦科);攝護腺癌、腎臟腫瘤、上泌尿道腫瘤(腎盂癌及輸尿管癌)、腎上腺腫瘤、膀胱癌(泌尿科);肺部疾病、食道疾病、縱隔腔腫瘤(胸腔外科);二尖瓣手術、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臟外科)。2013年4月6日婦產部團隊順利完成高醫第一例機器人手術,截至2013年10月4日高醫已進行69例機器人手術(如表1),而且手術的結果都令病患相當滿意,相信以後能嘉惠更多的病患。

表1 高醫附院至9月底完成之手術例數

臨床科 小計
胃腸及一般外科 16
婦產部 29
肝膽胰外科 13
泌尿科 11
總計 69

依照多數外科醫師的觀察及醫學文獻的報導,達文西機械手臂的結果都不亞於傳統腹腔鏡手術,甚至某些部份已優於傳統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機械手臂著實已成為國際外科手術之新趨勢,開啟外科手術的嶄新紀元。

I love KMU之健康事業經營委員會

林志隆主任秘書btn_pdf

校院一家一直是高雄醫學大學建校近一甲子以來強調的優良傳統,創校時篳路藍縷,借用愛國國小教室上課,三年後在舊三樓的第一棟一樓設立病房,做為醫療服務與教學之用,經過這麼多年來高醫人的辛勤努力,高醫醫療體系已達目前之相當規模,計有一校三院,不僅在醫學人才之培育外,在對民眾健康之維護與促進上也有顯著之貢獻。有鑑於促進高醫醫療體系之溝通與集思廣義,以提升行政及決策效率,自101年8月1日起成立高雄醫學大學健康事業經營委員會至102年9月底為止,共計28次會議,提案58個專案,除管46個。在劉景寬校長「ILKMU」之「Innovation創新研發、Legislation法紀制度、 Knowledge知識傳承、Mission使命榮譽、Universality國際視野」治校理念下,高醫醫療體系之三院也各自提出ILKMUH(Harmonization)、ILKMHK、ILKMTT,經過一年來的努力,確實達到預期之成效。

Innovation創新研發: 以創新思維提升研究之創造力,以研發成果促進產學合作,實踐轉譯醫學。訂定國際學研大樓共同實驗室分配及管理原則與校院空間規劃管理原則(含辦公桌椅設備一致化方案),發揮研究資源之最大功效。人力培育與延攬政策如下:與中研院生物資料庫合作案,提供師生研究題材、檢體與國家型計劃合作機會。訂定主治醫師就讀研究所獎勵辦法、科部級研究型主治醫師設置要點與主治醫師研究工作評估標準,提升主治醫師之研究能量與意願。並訂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醫學研究人員聘任辦法,以期延攬優秀研究人員加入高醫醫療體系團隊。

Legislation法紀制度: 包括法規的重整與改善、組織再造與制度的調整、權責相符與授權賦能、法紀倫理教育的推行等。在組織架構上決定三院組織架構、管理部門組織架構、體系資訊系統業務權責單位規則、附設醫院三中心(國際、遠距、健康管理)組織規劃、業務整合與執行概況。在人事方面包括職員工考核辦法、醫院科室績效評比指標、三院人力支援成本計算、三院急診人力協調原則、人資三法初步規劃案、主治醫師三軌制規劃、客座醫師聘任辦法、大同額外PF之檢討、大同醫院年度醫療獎金分配與三院個資法因應執行現況,且研擬二代健保制度下薪資及會計帳務作業原則與高醫醫療體系微軟授權方式,以期從制度面提升工作效率與獎勵優秀員工。

Knowledge知識傳承: 大學教育的核心價值在於人類知識的傳承,建立人的主體性,達成全人教育;於此基礎上傳授專業領域教育與研究創造力。新訂臨床型教師設置要點與新聘升等計分標準與教學型主治醫師敘薪及評核標準,提升主治醫師之教學能量與意願,並將教學貢獻度予以採記與獎勵。一校三院也對TMAC檢討與提改善方案,以期更進一步提升教學能量。

Mission使命榮譽:使命榮譽可以喚醒自覺、堅定意志、凝聚向心力。「救人濟世」是醫學大學的使命,臨床教學研究與醫療服務是附設醫院的使命,小港醫院與大同醫院以同樣的使命深入社區醫療;更重要的是,高醫醫療體系整體的使命感與榮譽感的凝聚。為此校及三院重新討論宗旨、願景、目標、核心價值,與醫療體系的經營理念,除定期報告三院業務經營分析、預算報告案與總額執行概況,並就現況分析與提出因應對策,評估二代健保之影響及因應措施。獎勵個人績效有個人績效計算增列之醫療項目、提成比率及代碼設定與自費醫療獎勵辦法之訂定。研訂三院人力支援成本計算,另完成一校三院採購及保養合約共同原則方案,由三院採購在每一學年度開始分類彙整聯合採購項目,排定招標計畫時程表,陸續完成洗腎機等醫療儀器訂定共同採購時程及MRI共同維護保養,重大醫療儀器(如大同醫院放射腫瘤設備設置)也在共同的協議下,以醫療體系最適當分配下進行相關市場、人力及空間之評估。

為發展醫療體系之版圖,以期將醫療服務更深遠更廣,研議擴大醫療體系與長期照護、養護案與及評估潛在發展機會。包括北長青、人慈、人愛養護之家、署屏新大樓案、和春案、旗津ROT案、永達技術學院擬出售健康休閒中心等。以日本長照體系參訪心得做參考。由於兩岸交往之頻繁,在大陸浙江杭州蕭山醫院與溫州東方醫院醫療合作案也是討論方案之一。

Universality國際視野:拓展國際視野乃為了瞭解全球性與共通性之事務與現象,能夠平衡高醫醫療體系發展方向,增進知識菁英維護普世價值之良知,也加強弱勢族群醫療(偏遠與山地醫療、國際志工)與推動國際醫療,實質達成國際接軌之目標。以附院國際醫療中心發展國際醫療,國外醫療服務包括所羅門、史瓦濟南、馬拉威、北印度、南印度與索羅門群島。

Harmonization 和諧合作: 有鑑於促進高醫醫療體系之完整性,塑造優良與統一之體系形象是勢在必行之作為,為此一校三院已就校院之全名與縮寫之中英文、字型與適用處及標誌logo予以統一,目前除本校已有商標權外,三院也就商標權提出申請。另規劃高醫醫療體系識別證多卡合一之功能,不僅有利門禁管控、上下班刷卡與在職進修學習課程登錄,加上捷運卡功能,更能使用教職員證搭乘捷運、公車、船泊、借用高雄市公共腳踏車等大眾交通工具,預計未來也可用之於小額消費刷卡與醫療費用刷卡,並與台北捷運卡結合,這多卡合一之“卡卡專案”,勢必可提昇高醫醫療體系之形象,高醫人也可自出門上班到下班回家都可用到高醫人教職員證,是另類的高醫人替自家宣傳的好方法。在今年六月舉行一校三院教職員證版面投票,使員工能更進一步直接參與校院政策推行,增加員工凝聚力,真可謂一舉多得。在三天的網路投票,就有近三千教職員工投票,顯現高醫人之向心力與對此議題之重視。

高捷公司也提供個人使用部份享有搭捷運八五折優惠及二小時內轉乘公車半價優惠及租賃公共腳踏車一小時免費優惠等等;企業部份將臨近後驛捷運站冠名高醫大,並提供該車站一幅廣告燈箱一個月(免收20萬/月刊登費)及設置門診查詢機為期十二個月(免場地租賃費用)。

在全體教職員工歡渡五十九週年校慶並迎合建校一甲子之際,高醫醫療體系有著嶄新的教職員證,不僅提升高醫醫療體系的優良體系形象,也是高醫人之福利措施。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有了完善的法紀制度,仍需大家的打拚,身為高醫的一分子,一直相信在劉校長與三院院長的領導與大家的努力下攜手並進,高醫醫療體系明天會更好。

102年校園藝術季

人文社會科學院 李宗勳btn_pdf

人文社會科學院為形塑校園的藝文風氣,102學年校園藝術季以「親近藝術、關懷生命」為主軸,繼上半年的成功開創,下半年9月至12月規劃了文、史、哲、藝、社等不同類別的藝文講座,增加學生專業領域外的知識; 靜態展覽則展出水墨、粉彩及攝影等不同領域的美學;動態表演部分,除西洋音樂外,加入許多台灣在地傳統的元素強調本土精神,如陣頭、傀儡戲以及原住民音樂等,期待給同學多樣與不同的感受。

本學期的藝術季表演活動,特別固定於每週三,以【藝起來輕3】為口號。且特地於9月25日(星期三)下午5點30分,於國研大樓廣場舉行藝術季的開幕,邀請本季參與演出的團隊,金曲獎得主嚴詠能老師、打狗亂歌團、全國電音三太子,大馬路行動雕像,帶偶回家裝置藝術工作坊等,熱熱鬧鬧的開場,為這學期所安排的精彩藝文活動做宣傳暖場。

十月分安排有教學相長的踢踏舞表演、校慶當天的「土地公進鄉團」的傳統鄉土音樂、校友吳國揚等數名醫師薩克斯風表演,展現專業外的音樂專長、中山大學劇藝系演出戲劇「是人皆如此」等,讓同學有個豐饒且與以往不同的十月震撼。

十一月則邀請曾獲100年台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的戴曉君,介紹她在澳洲街頭彈唱,如何以音樂跨越語言的隔閡,結識不同文化的朋友的故事、由拓譜樂團以「吉他說書人」的方式,融合文學與音樂進行表演、中山大學的李美文教授以及方永信小提琴家的古典樂演出,『貝多芬「春」V.S「克羅采」─小提琴&鋼琴編織的英雄與田園』等,讓同學的初冬沉浸在音樂、文學與美學的陪伴。

十二月的冬天,我們將用音樂暖熱同學的心,每周三中午在校園會有街頭藝人的即興演出,讓音樂陪伴同學一起過冬、嚴詠能老師的「唱遊美麗島」,紀錄台灣在地精神,讓同學重新找回純樸的熱情感動、最後由中山大學巴洛克室內樂團「木管五重奏」,以輕快的木管音樂帶來不同的饗宴,木管悠揚的樂音為同學們帶來下一年的美好期盼。

首屆高醫大樂齡研究苑樂齡大學新生開學典禮

推廣教育暨社會資源中心   蔡宜蓉、陳以德 組長btn_pdf

高雄醫學大學102年9月起開辦樂齡研究苑,針對全國各大專院校樂齡大學畢業生進行全面招生,首屆「高醫大樂齡研究苑」在9月6日開訓,同時迎接第三屆「高醫大樂齡大學」新生。

自100學年度起高雄醫學大學已連續三年獲教育部獎助鼓勵辦理「樂齡大學」,以55歲以上的社會人士(學歷不拘)為招生對象的兩年制「樂齡大學」,自開辦後,叫好又叫座,今年102學年度再度招滿學員,加上原101學年度入學之二年級樂大學員,已超過100名樂大長者將在未來兩年內,與大學生一樣穿梭在高雄醫學大學校園內,聆聽醫學、人文、藝術、科技等高等教育課程,接受多元知識薰陶。並有專門為長輩量身訂作的樂齡班級專屬課程、參觀訪問與服務實踐獎勵。只要少少學費,享受高醫大的高等教育資源,重拾書本入班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健身又健腦,為銀髮歲月留下美麗的篇章。

今年最特別的,除了超過100位的「高雄醫學大學-樂齡大學」學員即將開始新的大學校園學習生涯,第一屆「高醫大樂齡研究苑」也展開首航。「高醫大樂齡研究苑」是以全國各大專院校樂齡大學畢業生為招收對象,吸引唸完樂齡大學後,對於學習孜孜不倦,想要永續徜徉在高醫大高等教育校園中的可敬長者,繼續其學習之路。「高醫大樂齡研究苑」屬於教育部終身教育司鼓勵的高齡自主學習團體,由樂齡研究生們自行討論規劃整學期的課程主題,推薦教師,與高醫大推廣教育暨社會資源中心共同推動辦理諸多課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高醫大樂齡研究苑」研究生們並自行規劃定期的參訪行程,使學習的環境與活動,不以校園為限。首屆樂苑研究生有21名鶴髮睿智長者報名參加。

參加高醫大樂齡學習,不論是兩年期的樂齡大學,或永續的樂齡研究苑,都是對抗退化,實踐在地活躍老化的最佳社會學習資源。

第一屆高醫護理營

護理學系 簡淑媛講師btn_pdf

引領企盼的『第一屆高醫護理營』終於在102年的7月開跑了!這是一場充滿專業性與趣味性的體驗,雖然只是短短的三天(7月12日至14日),卻讓參與的高中學子對護理有了初步的體認,也觸動了他們內心對護理的感動。這是一場漂亮且成功的首航!

護理營,是讓一群尚未踏入護理專業領域的高中學子認識並體驗護理。因此,在課程的設計上,我們是以專業結合遊戲的方式來規畫,同時兼具護理的知識、技能,以及營隊的趣味及娛樂性。內容包含:以人類不同階段的發展,搭配闖關的大地遊戲;從基本急救術到災難護理的應用;從大體老師的遺愛故事到認識人體構造;以時下醫療相關戲劇的劇情,結合基本護理技術的操作;以團隊合作的表演,學習溝通技巧;從操作身體檢測儀器到認識自身的健康狀況;地利之便,我們也安排了醫院的參訪,在專業護理師的解說及問答中,高中學子對護理臨床業務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當然,對於這些專業課程的評值,我們也以醫學大學特有的考試方式—跑台,進行成果的驗收,過程既緊張又刺激,讓學員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免俗,我們也保有青年學子對營隊企盼的活動:一場Hi翻天的迎賓螢光晚會,穿插一齣懸而欲泣且絲絲入蔻的大學愛情劇;驚心動魄的「夜教」,讓他們驚聲尖叫;尋找駁二特區景點的拼圖,是人文與旅遊的結合;以及品嘗高雄在地美食。

雖說是第一屆護理營,但報名及參與的對象遍及全台,最令我們感動的是,營期碰上地球史上最大的颱風「蘇力」,但我們的報到率仍高達88.6%,且最遠的東部還全員到齊。當然,護理系師生群策群力的策畫也沒讓他們失望,在最後的評值中,對於本次活動「非常滿意」達66.0%、「滿意」有34.0%。質性的評價,也是充滿了讚賞:「很少有學校辦護理營,真的很謝謝高醫」、「第一屆就能辦得如此好玩,真的很厲害」、「雖然營期遇到颱風,但不影響興致」…,甚至還希望「若活動時間為五天四夜會更佳」。另外,我們也從小隊輔處聽到很多學員的心聲:「我今年參加過了,我明年還能不能來參加」、「這一個月我來高醫參加了兩個營隊,但護理營帶給我好多的感動」…,這些點點滴滴實在不勝枚舉。

第一屆護理營的成功,除了護理系師生的努力外,我們也很感謝社團法人高雄市護理師護士公會、102年度教學卓越計畫主軸七、高中優質精進計畫的經費贊助,以及高雄醫學大學相關處室、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的配合,讓我們在各項優勢下,順利締造這歷史性的佳績。

高齡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熱鬧成立

高齡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 陳桂敏主任btn_pdf

本校創辦於民國43年,迄今已有60年的歷史,為台灣第一所私立醫學大學。自創校以來,一直期許學生本著專業訓練基礎、關懷社會大眾,以維護及促進弱勢族群之全人健康為使命。為配合「教學卓越、研究創新、優質人文、社會關懷」之校務發展理念、「維護及促進人類健康福祉之大學」之辦學定位及學校整體發展方向,自100年積極申請籌設「高齡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並於102年8月1日正式成立。本碩士學位學程之設置宗旨,即是為了滿足現今社會激增之高齡族群長期照護需求,培育實務知能與人文素養兼備之進階高齡族群長期照護專業人才。本碩士學位學程整合校內各領域之豐沛專業師資,與本校整體發展方向及本校附設醫院之「無縫隙高齡長期照護模式」發展密不可分。

本碩士學位學程教學研究特色為:(1)整合跨專業領域課程,完整涵蓋高齡、全人、全程之照顧服務概念。(2)建立規劃與執行高齡長期照護治療性多元健康促進方案之能力。(3)佐以經營管理實務教學,培養學生勝任高齡長期照護之領導者角色。及(4)鼓勵創新思辨,激發學生對高齡長期照護相關議題之評析研究潛能。

課程設計也配合本碩士學位學程(1)跨專業領域整合,提供高齡者全人、全程之照顧與服務,(2)強調健康促進於高齡長期照護之重要性,(3)培養學生能勝任高齡長期照護之領導與管理角色,及(4)激發學生對高齡長期照護相關議題之評析與研究潛能之四大發展方向。

本碩士學位學程於102年8月1日上午假第一教學大樓N427會議室舉行成立揭牌儀式,邀請高雄市政府衛生局何啟功局長、社會局張乃千局長及本校劉景寬校長、楊俊毓副校長、辛錫璋研發長、羅怡卿學務長、本學院教師、本學程合聘教師及研究生共約40人與會,儀式簡單隆重卻意義非凡、會後並合影留念。

少子化衝擊之招生策略轉型與因應

教務處招生組 何佩珊組長 /教務處研究生教務組 張基隆組長

btn_pdf

隨著時代變遷,社會結構出現少子化的型態,其對於整體教育發展所造成的衝擊,已經明顯反映在當前及未來幾年的教育體系變革上,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因此,本校無不重新思索教育之目標與策略,以提升學校整體形象與重點特色,並藉由建立多元適性的入學機制,適時調整各招生入學管道之因應策略,協助社經弱勢之優秀學生就學,落實多元選才的精神。

少子化問題持續發酵,各大專校院招生將在105學年度面臨第一波衝擊,如何預做因應,且透過招生形態的轉型,持續拓展新生源,乃為本校當前最迫切且重要課題之一。有鑑於此,本校近年來除積極舉辦校級或系(所)級招生說明會外,亦與中山大學共同赴高中端進行招生宣傳活動,更藉由平面雜誌、網路e化平台提高曝光率,增進大眾對本校聲望與辦學優勢之瞭解。就大學部而言,亦以「建立多元適性入學機制,關懷經濟弱勢學生」為核心,開展招生策略如下:

一、建構完整的學生來源資料庫,深入高中端進行演講與宣導
分析學生主要來源之重點高中,以本校教師專業為基礎,主動赴高中校園進行專題演講,並結合客製化招生宣傳簡報與文宣資料,將學校的辦學理念、特色與績效融入議題,並讓本校在校生以校友身分回高中母校,進行大學生活經驗分享,與學生直接互動,提升未來學生對本校的認同感。

二、提高大學甄選入學比率,落實大學適性選才理念
為實踐適性選才之彈性,本校結合教育部放寬大學甄選比率政策,於103學年度擴增甄選入學比例,整體「繁星推薦」與「個人申請」比例約佔核定招生名額之58%。

三、照顧經濟弱勢學生升學,減免考試招生報名費用與交通費之補助
本校自102學年度起,提供大學個人申請低收入戶考生報名費全免與交通費補助,另中低收入戶考生則予以報名費減免30%之優惠。

四、調整大學入學方式,建立更多元適性的入學機制
因應十二年國教的實施,研議「大學招生制度」與「大學入學考試」之調整方案,進行「不同管道入學之學生在大學表現」之統計分析,做為調整大學招生與入學考試之建議。目前已規劃103學年度提供部分學系之大學個人申請優先錄取低收入戶學生之名額,且針對不分系招生、大學延後分流的可行性進行審慎評估中。

再者,有鑑於高等教育當前的發展願景係以人才培育為核心,本校創校已近一甲子,如何在下一甲子持續強化研究所優秀人才延攬,優化研究人才培育品質,乃為當前需努力之目標。爰此,本校透過報考資格的鬆綁、課程分流規劃及亮點核心技術之推動,規劃研究所招生與教育策略如下:

一、碩、博士班報考資格鬆綁與多元化,積極拓展新生源
就碩士班而言,簡化筆試考科,以減少考生負擔;就碩士在職專班而言,取消筆試考科及英文畢業門檻,並放寬報考資格,以提升學生的報考意願;另就博士班而言,自103學年度起,全面取消筆試科目,並放寬轉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與環境職業醫學博士學位學程報考資格,開放未具MD學生得參加報考。再者,針對系所合一之教學單位加強推動五年一貫,另未設置系所合一者,則規劃跨領域學程,以提供學生跨領域修讀。最後,輔以本校已建置之產學實習媒合平台,收錄校內職缺,主動提供學生就業機會。同時,提供優秀碩士生擔任實驗室助教或技術人員,協助指導學生實驗,藉以提升就讀博士班人數。

二、訂定碩、博士班研究生轉所機制,提供適才適所進修管道
為鼓勵研究生適才適所發展,教務處研究生教務組目前正研擬碩、博士生轉所機制與相關辦法,以提供學生更多元之選擇。

三、推動碩士班課程分流,強調學術型與實務型雙軌育才
由於產業結構的快速改變與創新,加速就業市場的職缺變化及就業型態多元化。為增進研究生問題分析、團隊合作、跨領域及創新開發能力,以提升就業競爭力,本校除已有藥學系碩士班、臨床藥學碩士班、口腔衛生學系碩士班及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碩士班參與教育部推動之「提升學生實務專題能力試辦計畫」外,目前亦積極進行「教育部補助大學校院推動課程分流計畫」申請,申請類型包含「創新模式」、「專業學院」及「研發菁英」等領域,期透過分流機制,提供學生走向學術研究訓練或專業實務應用的生涯進程。

四、建立研究所亮點核心技術,提升系所專業技術與產學之連結
結合研究所學術型與實務型課程分流機制,協助各研究所建立所屬亮點核心技術,並著重實務技術的訓練,包含:一、加強高階精密儀器的使用訓練;二、提升專業技術與產學的連結;三、開放資源整合中心予研究生使用,以提供完整培訓及認證。

五、積極建立雙聯學制,提升學生國際競爭力
本校目前已與美國哈佛大學等48所大學院校締結姊妹校,合作計畫涵蓋交換師生、協同教學、課程研發、研究計畫等,已累積豐碩成果。近2年來更積極推動與國外大學建立雙聯學制,目前除與世界排名384之匈牙利Szeged大學及世界排名80之瑞典Uppsala大學建立雙聯學制外,亦與美國全國性大學排名45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洽談合作協定簽署,期透過跨國共同指導博士班研究生及互相選派學生就讀,持續增進學生國際競爭力。

少子化衝擊、十二年國教變革及國際化競爭等,對學校學生的質與量產生持續性的變化。因此,面對社會時代的潮流與教育體制的改革,期能藉由以上策略作為轉型之契機,建立差異化的自我定位和優質化的教學品質,使本校在人才培育的歷程上能持續奠碁紮根、開展枝葉,並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