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未分類

昂首六十 璀璨高醫

秘書室整理

btn_pdf

 

今年本校將歡喜迎接六十週年校慶,歷經一甲子的光陰,在這歷史性的時刻,邀請所有海內外高醫人,共同慶祝高醫六十歲生日。

高醫大六十週年校慶規劃一系列精彩活動,有健康路跑、國際研討會、學術演講、慈善音樂會、才藝展覽、校慶典禮…等各項慶祝活動;今年首次於校慶典禮前(10月12日,星期日),籌辦「校友逢時(十)重聚」活動,邀請各系所畢業屆滿10年、20年、30年、40年、50年之校友返校聚會聯誼活動,讓海內外的校友能藉此機會重聚,探望老師、看看母校的成長,再次重溫高醫求學時美好回憶。

高醫大在全體教職員生的共同努力,校友及熱心企業的扶持,培育社會具競爭力人才,也讓校園更為國際化與多元化、更加追求學術卓越化。

一甲子 60年,是一個循環,一個新的開始,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就像這次校慶的主題一樣,期待高醫大再次寫下璀璨的一甲子。

焦點活動介紹

  • 校慶百人排字 (I KMU 六十)

在今年畢業典禮的時刻,為使學生有參與校慶慶祝活動的機會,本校學務處特別規劃『 I ♡ KMU六十』人字幕活動,邀請102學年度畢業生,於畢業典禮前完成人字幕排列及拍攝。

人字幕排列活動前,多位同仁先行於操場進行字幕畫線,以利當天人字幕排列的進行。然而天氣不作美,不穩的氣候時雨時晴,工作同仁一起辛苦規劃的石灰線因一場大雨化為烏有,參與工作的同仁只好重新畫線,直到活動前一天晚間七點半左右才完成所有佈置工作。參與的同仁也祈求拍攝當日能陽光普照、工作順利。

天佑高醫,隔天,人字幕排列拍攝時天氣晴朗,在本校300多位應屆畢業生與諸多工作同仁的協助引導下,共同譜出熱愛高醫、慶祝高醫六十週年校慶的熱情,應屆畢業生也為母校及自己留下歷史鏡頭畫面。

  • 文史紀念刊物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回首高醫一甲子前的校園風光,優美而古拙的舊三棟,空曠的操場上放牧著牛羊,四周盡是綠油油的稻穗與田埂。入夜之後螢火點點,有一股令人馨怡寧靜之感,也讓由此孕育而出的高醫人,總有訴說不完的故事與回憶。

回想創校時的篳路藍縷,直到今日,本校的發展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將這段彌足珍貴的校史紀錄下來,作為高醫一甲子的時代見證,校史的整理及編纂顯得格外重要。為求完整記錄本校六十年來的人事物,並兼顧客觀記述與感性敘述,經過六十週年校慶文史編輯委員會開會討論後,決定以三大冊分門別類呈現,以不同風貌寫下本校的歷史風華。其一為「耆年韶光:高醫甲子史話」,深入考證並脈絡分明標誌出本校各時期發展的重要歷史足跡。其二為「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藉由實際採訪本校百餘位典範人物,特別是本校歷屆醫療奉獻獎得主、傑出校友與榮譽校友等之事蹟,勾勒出更多元面向的高醫歷史、醫學教育與社會貢獻的成就,塑造本校榮光。其三為「歲月風華:高醫歷史圖說」,蒐集本校創校以來相關影像照片,並以圖像照片之編輯為主,文字說明為輔,透過一張張生動的照片,為本校歷史留下一段段精彩的印記。

六十週年校慶紀念專刊編輯工作,動員龐大的人力及物力,無論是校史整理編纂、典範人物的採訪及歷史照片的蒐集等,各項作業費時繁瑣,目前已在緊鑼密鼓進行最後的定稿。這套刊物不僅是本校的成長紀錄,更是高醫人溫暖的記憶,同時也是歡慶高醫走過甲子歲月最有紀念性的生日禮物。

  • 六十週年紀念品

為慶祝本校六十週年生日,除了一系列活動的辦理之外,也特別製作精緻紀念品,做為校慶紀念的禮物。校慶紀念品將呈現高醫一甲子風華,展現高醫醫學教育核心價值,精選創校六十年來校園歷史人文景觀照片,呈現在紀念品的設計元素上。其中撲克牌紀念品更是以六十週年校慶LOGO及SLOGAN得獎作品做為設計元素,輔以五十二張校園人文建築等歷史鏡頭做為撲克牌圖樣,相片區分四大主題,分別為校園建築、服務研究、人文活動、校園景觀等,完整呈現高雄醫學大學創校六十週年來莘莘學子走過的歷史痕跡。而其他六十週年校慶紀念品將分別製作,以校園景觀為主題的明信片、帽子、證件伸縮扣、隨身碟、鑰匙圈,以及紀念外套、衣服等,提供回到母校的校友在新創的紀念品中尋找昔日的校園記憶。

  • 校友逢時(十)重聚活動

本校創校至今,已培育出近四萬名校友,遍佈於產、官、學各界,在所有教職員工生共同奮鬥及校友的支持之下,逐步成為「亞洲頂尖、世界一流醫學大學」。今年特於校慶典禮前(10月12日,星期日)籌辦「逢時(十)重聚」活動,擴大邀請各系所畢業校友返校聚會、聯誼及聆聽校友音樂會,同時也讓海內外校友藉此機會敘舊寒喧、探望老師、看看母校的成長,重溫高醫求學時的美好回憶。

創校60年來能夠茁壯踏實,實屬不易,無論國內外、不分舊枝新葉,時時刻刻關注母校,也為母校增添許多助益。在六十週年校慶同時,我們要號召高醫大所有校友,永續傳承創校精神,傾力協助母校、提供更多成長的動力。我們也衷心地期待校友在六十週年校慶時刻重返母校參與60週年「逢時(十)重聚」活動,見證這留下歷史的一頁。

  • 校慶典禮及創意校園市集

10月16日是創校紀念日,依循往例將舉辦盛大的慶祝典禮,邀請海內外貴賓一起分享高醫大的成長。會中表揚研究傑出與教學、輔導優良的教師們,鼓勵及感謝其致力於學術、教育、學生輔導工作的熱忱。典禮中也特別感謝校友及企業界人士的捐資興學,才能使得高醫大持續的進步與成長,企業人士及校友們著實功不可沒。

當日,學務處也將結合舉辦校慶園遊會方式帶動全校校慶活動熱鬧氣氛,藉此活動宣傳校園人文之美、促進全校教職員工生之情感交流,同時結合周邊社區的資源,促進本校與附近社區居民之互動。這次校慶園遊會將開放給全校教職員工生及公益團體設攤,整個園遊會攤位共分為四區,包括:

  1. 美食遊藝區:呈現高雄地區特色美食及小型趣味活動,有得吃又有得玩。
  2. 文創百貨區:提供多類型創意商品及生活百貨,豐富生活。
  3. 跳蚤市場區:鼓勵大家釋出二手用品交流,響應環保生活。
  4. 創業發表區:由本校師生展出個人或團隊發明,並設有體驗區讓參與者仿效學習。
  • 學術研討會

本校「傳染病與癌症研究中心」將在今年10月17及18兩日在國研大樓會議中心舉辦「2014 傳染病與癌症國際學術研討會」。本會議主要是探討與癌症相關的傳染病及其致癌機制。感謝科技部的補助,本會邀請該領域多位重量級人物蒞臨演講,包括2008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Harald zur Hausen教授、愛滋病權威何大一院士、美國哈佛大學Myron Essex教授、美國國衛院 Vineet N. KewalRamani教授、美國霍普金斯大學Jonathan Powell教授、德國科隆大學Herbert Pfister教授、及國衛院龔行健院長。此外,多位「傳染病與癌症研究中心」的成員及國內知名學者也將共襄盛舉,發表最新的論文。

由過去研究得知,大約有20%的癌症與傳染病有關。病毒與細菌都可能是危險因子,B型及C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慢性發炎可能導致肝癌。B型肝炎病毒感染得到肝癌的風險提高200倍。HIV感染的患者由於免疫失調,獲得癌症的機率也增高。子宮頸癌可由人類乳突病毒引起。胃癌的發生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造成的慢性發炎有密切關聯。本研討會將針對以上主題加以探討。值得一提的是,本研討會設有壁報展示區,歡迎國內外學者投稿,前三名的壁報並有獎金,希望透過國際學術交流,啟發學者及年輕研究人員對癌症相關的傳染病及其所引起的癌症產生興趣,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升我國傳染病與癌症研究水準與競爭力。會議相關資訊請上網 http://cicar.kmu.edu.tw/index.php/icidc-2014,或搜尋CICAR。

校慶系列活動之多元、多樣性難以完全概述,本校從年初即展開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包括學術活動、大型健康路跑活動、社團藝文等相關活動辦理,未來將陸續安排更精彩豐富的活動,號召所有高醫人共同參與,"逗陣"慶賀高醫創校六十週年。

102學年度畢業典禮紀實

秘書室公關組/王之青

btn_pdf

本校102學年度畢業典禮於6月7日(六)上午假綜合集會場盛大舉辦,共有1600多位畢業生齊聚一堂,在全校師長與學弟妹、以及魏福全院士、陳田植董事長、陳建志董事、許勝雄顧問、連熙隆顧問、中選會張博雅主委、高苑科技大學曾燦燈校長以及衛生局何啟功局長等貴賓的祝福下步出校園。

一掃連日陰霾,燦爛的陽光照著六十年歷史的高醫大校園,劉景寬校長與三位副校長與各院院長、師長帶領畢業生校園巡禮,穿縮在舊棟與國際學術研究大樓之間再回到史懷哲大道,進到大家俗稱的風雨球場(綜合集會場),隨著巡禮腳步,每一處的校園記憶逐漸被喚醒。校園中盡是學子掩不住笑意地飛舞留影,滿溢著學成歡樂的笑聲與學弟妹的祝福,鮮明的畢業典禮布條飄揚宣告著:「今天,我們畢業了」。

劉景寬校長致詞時以「立足高雄、擁抱台灣、放眼世界」的精神來期許畢業生,學校不僅重視同學在校的成長,同時重視校友在全國乃至世界的發展,希望畢業生走出校門,成為校友,也展現高雄醫學大學擁抱台灣,貢獻台灣的決心。

陳田植董事長的致詞向畢業生說聲恭喜,也向家長、老師說一聲辛苦!勉勵學子今後擁有「高醫畢業」的身份,要更加謙虛學習,努力經營自己,找到對生命的感動,對人生的熱情,並把專業貢獻給社會、國家和世界。並送一句箴言給畢業生: ”Destiny is not a matter of chance. It is a matter of choice.”,希望這在學子的人生每一階段都受用,因為每一位都會是高醫永遠的驕傲。

校友總會蘇榮茂理事長致詞:提醒學子常思學校是從初始兩層樓的舊三棟,到今天有一校三院,校區院區中大樓駐立,一切成果得來不易,期許學子畢業後以「一日高醫人,終身高醫人」為榮,不忘校友責任在社會發揮所長,讓母校日後也能以校友為傲。

今年是創校滿六十周年,也是創學以來別具意義的畢業典禮,校方特別邀請中研院魏福全院士蒞臨典禮為學生致詞祝福,並頒贈名譽博士學位。魏院士以其成長學習的歷程來期許畢業同學應發揮自己的潛力,保持樂觀的態度,為自己打造一條康莊大道。

魏福全院士是本校第13屆醫學系畢業校友、也是第6屆國內學術類傑出校友,在2012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第29屆院士,也是中研院第一位擁有外科醫師身分的院士。魏院士是著名的整形外科顯微重建手術權威,其學術聲望備受國際肯定,名列近代「整形外科發展史上20位手術研發創新者」之一,曾獲選世界重建顯微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是屬於世界級顯微重建手術權威。也曾擔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整形外科顯微手術研究員以及美國路易維爾大學手外科顯微手術研究員,發表相關學術研究論文超過四百餘篇。

今年的畢業生包括了11位甘比亞專班的學生、1位史瓦濟蘭碩士班學生、以及2位來自印度的博士生,皆在高醫大六十周年校慶之際完成學業,別具意義。總計,今年畢業人數1,654人,包括學士班1,272人(含大學部、二年制在職專班、醫檢學程),碩士班334人,博士班39人。

102學年度畢業典禮魏福全院士致詞摘錄

敬愛的陳董事長、劉校長、各位董事、中選會張主任委員、各位傑出校友、各位老師、各位即將畢業的學弟學妹們早:

首先我要在這個場合祝賀我的學弟學妹們:大家今天完成了一生中學業裡最重要的基礎。因為母校給我的良好基礎,讓我可以在往後行醫的日子裡,用這種科學方法進行研究,而終獲一點成就。

醫學系畢業服完兵役後在母校附設醫院外科擔任第一年的住院醫師時,由於當時非常佩服把整形外科技術傳到台灣的羅慧夫醫師,所以我依依不捨地離開母校,到台北馬偕醫院、長庚醫院追隨,之後並在他的鼓勵和引薦下,前住加拿大跟美國接受專業重建顯微手術的訓練。直到1981年初回國後,就開始長達33年的重建整型外科生涯,最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利用顯微鏡進行顯微重建手術。

這30多年來,我經歷過許多有利的外部條件。第一個訓練是我剛開始學會技術回來時,正好是這項專業萌芽之時;第二是當時台灣工商起飛,工安不足且交通事故多,所以有很多手部、下肢外傷患者,這是我所學的顯微手術能夠發揮的最大功能處;第三,勞保的實施讓病人可以安心就醫;第四,有上級適時的大力支持,給我所要求24床的加護病房。因此,在1981年到1990年初期間累積非常多臨床經驗,我發現不僅重建顯微中心服務量和種類已遠遠超過世界各大顯微中心,研究和教學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來台接受訓練的國外研究員和訪問學者返回國家為其國人服務,也同時在很多國際場合上替台灣發聲,提高了台灣的尖端醫學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我是第一位外科背景的中央研究院院士,這件事鼓勵大家:魏福全除了高雄醫學院醫學士的學位之外,沒有什麼其他進修學歷,他可以達到,大家還有什麼不能達到的呢?我也分析自己能當選的原因:

第一個機會:因為強調轉譯(Translation Research),才有我利用一般最基礎的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以及生物力學,得出研究發展出重建顯微手術的學理跟技術。第二個機會:國際化顯得世界排名(ranking)的重要性提高,在專業領域裡面,能夠在世界上排名於前,努力就會被看到,加上掌握趨勢,機會就自然來臨。

此外,跟大家分享:成功的時候很高興,但是失敗的時候也要樂觀地去看待它,從失敗的地方發憤圖強,把悲憤化成力量;同時,每三至五年設定一個目標,達成後又不斷超越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高雄醫學院是我的母校,在我當選院士的時候,第一個給我最溫暖祝福的也都是來自母校的同學、校長,所以我滿心感激,以後如果能夠有機會替母校服務我一定盡其所能。最後,祝賀同學們鵬程萬里,心想事成,也祝賀母校不僅立足高屏,而且要跨過濁水溪、跨過淡水河,然後也希望母校不只在教學方面能夠繼續有所斬獲,也希望在學術方面能夠有更好的成績,謝謝!

 

生命科學院院長─生命科學院的教學變革與策略

生命科學院 王麗芳院長

 btn_pdf

隨著時代的變遷,學校教育方針出現了細微的變化。以往的科學研究是走向領域的專精化,研究學者致力於自己擅長的領域獨立研究。但是科技的日新月異、資訊的快速傳播,研究學者開始轉型為具備不同領域的整合能力,運用跨領域的整合研究能力來解決問題。此外,大學教育以前視為學生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現在轉型為輔助學生進入社會的技職教育。

學生家長與教育部紛紛要求學校能針對學生畢業後的就業能力提出辦法與策略。針對這些改變與訴求,生命科學院配合教學卓越計畫的規劃,新增兩項教學方略:

一、融入專題導向式學習(PBL)教學法,發展跨領域實作專題

二、場域/企業實習的媒合與訓練。

以下是這兩項教學方略的介紹:

一、融入專題導向式學習(PBL)教學法,發展跨領域實作專題

為培養學生生物醫學及醫藥化學的跨領域能力,由師生共組跨領域學習團隊,每一團隊均以Project為導向,以共同學習為策略,以專題導向式學習(PBL)為方法,以實驗設計與執行為實踐,深化其跨領域學習的重要性,並養成學生自我學習及團隊合作之態度。期能經過跨領域的實作專題學習,給予本校具潛力的青年學子深入學習的機會,進而培育「自我學習」、「反思回饋」與「專業創新」能力兼具的生技產業專業人才。

102年度發展跨領域實作專題團隊共34組,參與學生人數共34人,並於103年4月22日~23日,舉辦生命科學院學生論文口語競賽暨壁報展,展示共計3天,參與人數共470人次,整體活動滿意度平均4.2分(採5分量表)。

二、場域/企業實習的媒合與訓練

以人才培育為軸心,結合核心課程及產業共同規劃「實習訓練計畫」,安排學生於暑假至相關研究單位或企業職場進行見習或實習,擴大產學連結與合作。

生命科學院大二及大三生於每年規定時間內提出暑期實習申請,申請名單皆經由各系學生實習委員會審核通過後至校外實習單位實習,實習期滿後,學生需經過實習考核機制(按照各系的實習規定繳交相關資料,如:實習滿意度調查表、實習證明/證書、實習報告、實習考核成績等)才算完成實習訓練,另外,學生需依照各系要求並參與實習分享座談會,期能鼓勵同儕至校外實習。

  • 輔以生醫產業資料庫,媒合實習單位

102年度合作廠商共13家(產學處媒合5家、生命科學院媒合8家):SGS、農改場、基律科技、肽湛生技、幸福醫療器材、加特福生技、友霖生技、瑟繽德斯生技、港香蘭藥廠、加樂生技、台南市衛生局、宜蘭勝洋休閒農場、後灣村人文暨自然生態保育協會。103年度合作廠商共15家(生命科學院媒合15家):SGS、加樂生技、港香蘭、瑟繽德斯、恆旭電子、台南市衛生局、生泰合成工業、車城國小、衛服部、綠色工坊、農委會林試所、華聯生技、海生館、農委會苗改場、中研院。

  • 結合實習單位,共同設計實習訓練計畫

102年度生命科學院學生共34名至校外實習,完成件數達33件、擁有職場實習證書達97%,學生皆繳回實習完成證明、實習報告書、實習滿意度調查表等相關文件。103年度生命科學院學生預計共26人次至校外實習,實習回校後學生需繳回實習完成證明、實習報告書、實習滿意度調查表等相關文件,利於統計完成件數、擁有職場實習證書比率、滿意度檢核。

希望透過這些的教學變革與努力,能讓生命科學院的教育品質更能滿足每位院內學生的需求,也符合學用合一的教育方針。

健康科學院:發展現況與展望

副校長兼院長 陳宜民教授

btn_pdf

 

今年適逢高醫創校六十週年,成立於1999年8月的健康科學院今年也恰巧要過15歲的生日。

本學院是本校改名大學後所成立的6個學院之一,位於本校濟世大樓四至七樓。從第一任的院長余幸司教授(也是高醫改制大學後第四、五任校長)起,健康科學院成立之宗旨,即在於養成能夠支援現代先進醫療、滿足「少子高齡化」之社會需求、能終生學習之健康照護專業人員。

歷經幾任院長的催化與整頓,目前健康科學院共設有6大學系: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公共衛生學系、物理治療學系、職能治療學系、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與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提供7項學士學位課程(含學士後醫學檢驗數據整合判讀學士學位學程)、8項碩士學位課程(含新設置之物理治療碩士班與醫資管、醫放、職治三門碩士在職專班),另外,公共衛生學系並設有5學年學碩士學位學程、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與公共衛生學系並提供有三門醫檢、公衛與環境職安三門博士學位課程。

本學院系所涵蓋的專業類別為全高醫最多的;每年約有330名博士、碩士、學士各級學生畢業,可立即投入多元、專業之健康醫療照護實務職場或研發領域。今年更特別的,是本校第一屆(也是目前唯一!)的外籍生專班「甘比亞生物醫學學士專班」十一位同學也光榮地加入本院畢業生的行列,在6月7日晉升成為校友,在此也祝福他們在歸國服務時一切平安、順利,更成為甘比亞衛生保健與健康照護把關的尖兵。

在過去的一年本學院高潮不斷;2013年與台灣塞爾克斯應用生技有限公司於11月19日聯合舉辦高醫6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之食品安全與檢測技術研討會,由本學院公衛系吳明蒼教授與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曾德賜主任針對食品添加物與農藥之檢測做深入的探討,並由植物醫學的角度談論農藥殘留與食品安全。

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學生團隊分別榮獲第八屆青輔會戰國策創業競賽創新創意組冠軍以及2013年經濟部工業局主辦之「尋找智慧生活實踐家-智慧家庭創意應用提案活動」首獎,以「復健So Easy」為主題行銷展現新式居家自主復健輔助系統榮獲首獎-聲寶企業獎冠軍。2014年初高醫-哈佛大學兩校聯設之例行「衛生管理實務」課程熱鬧登場;由本學院公共衛生學系碩博士研究生16位與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研究生10位一起參與至高雄在地的大公司如光陽機車、中鋼、台電興達發電廠、台灣寶理塑膠大發廠與永豐餘高雄廠等做一系列職業安全衛生課題的實地檢視與研討。

2014年三月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碩士班亦辦理了「美國醫院管理實務專討」國際學程,由該學系碩士班醫務管理組與美國維吉尼亞州立大學(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醫務管理學系(Department of Health Administration, School of Allied Health)建教合作,舉行跨國之國際醫管學程(美國醫院管理實務專討,2學分)。2014年本學院也陸續接待了來自德國科隆大學人類科學院Barbara Fornefeld教授(2012年德國人權得主)並與該學院簽訂雙邊合作意向書、來自日本日本九州大學醫學量子科學系教師們參訪本學院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與高醫附院相關部門、來自日本北海道大學保健科學研究院師生參訪健康科學院物理治療學系與附院復健科並做協同教學,介紹日本高齡與失能者之居家改造。

在6月底本學院也將召開全院共識營,邀請來自台大、陽明等國內標竿學校的專家學者與校內專家一起來做本學院的總檢討,也協助凝聚大家的想法,為未來規劃新的藍圖路。

而在下個十五年,配合學校前進五百大的目標,本學院也對師生們有更多的期許與規劃;在講究具備國際化涵養、全人教育養成、重視實證學習精神的學習氛圍下,本學院所訂的定目標,是要以「全人健康照護、環境健康專業」,成為南臺第一、台灣頂尖、貢獻國際的健康科學院。

本學院將由創新研發、法紀制度、知識傳承、使命榮譽、國際視野等五個面向來鞭策與敦促學院上下,期許師生人人皆能以創造與捍衛健康環境與人生的先行者(frontiers)自居,並以身為高醫「健康」人而自豪。

推動高醫醫療照護體系發展之健康事業經營委員會

林志隆 前主任秘書

btn_pdf

本校服務社會之精神,在本校創校初期即已奠定,首任校長杜聰明博士即以身作則,帶領著教師與學生深入到山區偏鄉,深入了解在地需求,除了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之外,1958年起「山地醫師醫學專修科」的開設,更用心研究當地民眾所面臨到的醫療問題及解決方法,同時也將這些研究的成果,用於人才培育的教學課程當中。目前高醫醫療照護體系,包括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自1957年,1,668床)、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自1998年高雄市政府委託經營,496床)與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自2010年高雄市政府委託經營,430床)。

奠基於過去經營高雄市立小港醫院15年有成之豐富經驗與成效,本校受委託經營高雄市立大同醫院3年卓然有成,具體實踐「優質醫療、健康社區」的使命。2003年SARS後,劉校長當時擔任高醫策略聯盟召集人,規劃建置高醫醫療體系,有系統規畫對外支援。整體性協助署立旗山醫院與署立屏東醫院醫療,落實在地化醫療政策。其後,支援署立恆春醫院以提升屏南地區急重症醫療,深受衛生署及民眾肯定。

時至今日,總計專任支援13家醫院、門診手術49家醫院與急診13家醫院,山地偏遠地區支援有桃源區、那瑪夏區、茂林區與牡丹區,社區醫療群共3群19家診所。為雙向轉診醫療及緊急醫療處置,成立遠距健康照護中心,聯結各縣市合作醫療機構家數53家。秉持這樣的教育精神與理念, 持續的「山地鄉巡迴醫療」與「索羅門的醫療援外服務」等,都是本校「仁醫」教育精神的具體展現,也深深影響了本校的師生。自創校以來,已培育出了26位的醫療奉獻獎得主。

健康事業經營委員會承接與推動高醫醫療照護體系之發展,旗津醫院ROT案本校取得第一優先議約權,目前已經完成議約,預定今年九月正式營運。旗津是台灣醫療服務與醫療教育的誕生地與世界熱帶醫學文明的發源地,更是台灣醫學教育及醫療從業者尋根之地。

高醫大身為南台灣歷史最悠久的醫學大學,同時也是旗津區所屬城市高雄市唯一的一所醫學大學,應當效法馬雅各醫師、萬巴德醫師兄弟等先賢,以旗津島為根據地,結合歷年來高醫大附設及附屬醫療作業機構的醫療教育資源及對於該地區居民的醫療服務經驗,在地建構起一個具有「教學、研究以及服務」的醫學教育生態系統(Health Education Eco-system),進而提升我國未來在「老人醫學」教育、研究與服務等相關領域的進步,這是此次高醫大爭取旗津醫院委託經營的主要目的

為因應高齡化社會,長期照護人才急速需求,高醫大除了開發長照學程、老人學程外,也增設長期照護碩士學程與建構智慧長期照護平台與學程。為提供本校長照相關系所師生的教學研究,及善盡高醫大之社會責任,高醫大決議增設長期照護機構。

爭取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興建案起於,新北市政府衛生局102年8月28蒞臨本校附院參訪,汲取本校經營高雄市立小港與大同醫院之經驗。102年10月12至13日之102學年度高醫醫療照護體系主管共識營,研議進軍北上。半年前,在本校董事會鼓勵與高醫校友的支持下,一校三院啟動了新北市土城醫院專案小組。

新北市土城醫院BOT案是我們的一個重大挑戰,其他有意願的機構皆已經準備近兩年,我們醫療體系啟動很晚,雖然明知路難行,高醫人勇敢參與嘗試,邁出了與彰化基督教醫院積極合作之後往北的更大視野。102年11月26日本校即拜會新北市朱立倫市長,表達有意爭取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興建營運暨移轉案(BOT)之意願。

隨即於102年11月起,多次北上與北區校友會及土城區區長商討並交換意見。健康事業經營委員會與溝通會也召開數十次會議,並成立土城醫院規劃委員會及各工作小組,又再一次發揮健康事業經營委員會之功能—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興建營運暨移轉案之規劃。

在校院同舟共濟努力下,本校之申請案雖然並未獲評審之青睞;但我們因此獲得寶貴之團隊經驗,並進行校院之虛心檢討。如同校院首長立即發出「齊奮起 高醫人 」之文中勉勵大家的話: 「我們醫療體系啟動很晚,雖然明知路難行,高醫人勇敢參與嘗試,邁出了與彰基積極合作之後往北的更大視野。在這個過程裡,迅速累積許多不同的經驗,顯然我們過去引以為榮的OT及ROT經驗,在面對BOT案時是不足的;但是透過這個土城醫院BOT案的挑戰,高醫的知識庫裡又增添了一項重要資產、累積了重要經驗。未來在台灣仍有其他BOT案的機會,我們將於適當時機能有較充分的準備再次參與。」

60年前,臺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教授南下高雄,與在地的前高雄市長陳啟川先生,在一片水田中播撒下醫學教育種子,如今枝葉茂盛、繁花錦簇,培育近4萬名醫學精英,蔚為國用乃及五大洲。今日,我們承襲開拓創新與奉獻關懷的精神,以高雄市立小港醫院(OT)及高雄市立大同醫院(ROT)受委託經營成功的經驗與成效,期許能秉持深耕本土的誠心與履新務實的經營理念,以高醫體系的醫療專業與管理效率,獲得社會大眾的信任支持,充分體現國際一流醫學大學的願景。

打造醫學科技人文的土城醫院案雖戛然而止,高醫人絕不輕言放棄各項對外拓展之機會。仍立足於堅實的基礎上,以團隊合作累積的經驗與資產,探討組織結構和管理效率,設立各階段檢討及調整目標,前瞻規劃並創造未來無限的可能。未來的努力方向包括海外部份如馬來西亞醫院合作案,與北部天成醫院建教合作案的深化,未來爭取申請蘆洲醫院興建營運移轉(ROT)案。另外長照部分,人慈人愛長照計畫已經報教育部審議。

在慶賀「昂首六十,璀璨高醫」之際,繼「同舟共濟之小港醫院」,接著「大家同心之大同醫院」,與「齊心齊力之旗津醫院」,到眾志成城之醫療照護網絡拓展,再創高醫體系之經典風華。

最後以高醫校歌互勉之!

「…樂學至上研究第一,齊為大眾保健康
不懼風暴不畏炎陽,像參天的大王椰
奉獻愛心服務人類,譽滿杏林永芬芳
高醫人,齊奮起! 高醫人,齊奮起!
為今日的成就歡呼,向明日的理想邁進!」

立足高雄、擁抱台灣、放眼世界-勉勵六十週年畢業生

劉景寬 校長

 btn_pdf

燦爛的陽光欣然照耀六十年歷史的高醫大校園,在莊嚴而溫馨的畢業典禮上,學士班1,272名新的學士,334名碩士,39名博士,在今年度順利獲得高醫大的畢業證書,其中也包括15名外國學生,他們是11名甘比亞專班的學生、史瓦濟蘭碩士班學生一名、以及來自印度兩名的博士,共1,654名同學於本校六十周年校慶之際完成學業,別具意義。學校不僅重視同學在校的成長,同時重視同學畢業後在全台灣乃至世界的發展,希望畢業生走出校門,成為優秀的校友,也展現高雄醫學大學擁抱台灣,貢獻世界的使命。

台灣是個海洋國家,具有航向世界的國際觀與原創精神,高醫大要將醫學教育、研究與醫療服務推向國際化。高雄市,是西方醫學進入台灣的港口,本校的創辦,承襲了這樣的地理區位與歷史脈絡。1865年,馬雅各醫師和熱帶醫學之父萬巴德醫師等,先後在旗津看診,並開辦了醫院和醫學校,這是西方醫學在台灣的起點,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也帶來了醫療奉獻的精神。

本校首任校長杜聰明博士在六十年前建立了本校,創校目標除了提供醫療與強調研究與教學之外,也重視偏遠地區的醫療奉獻,當時杜校長並親自帶領山地醫療服務。迄今,高醫大所培育出來的三萬多名校友,不只貢獻台灣社會,並且分布於歐美、日本各國,貢獻卓著。

就像今年畢業典禮邀請特別演講的魏福全校友,即是非常傑出的整型重建外科巨擘,也是國內第一位外科學的中研院院士,其學術聲望備受國際肯定,名列近代「整形外科發展史上20位手術研發創新者」之一,曾獲選世界重建顯微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是世界頂尖顯微重建手術權威。魏福全校友的成就就是高醫人「立足高雄、擁抱台灣、放眼世界」精神的體現與成就典範,母校以他為榮!

近年,高醫大同學們在校內外的表現是十分突出的。年年獲得全國性學生社團特優獎項,高醫學生會更獲得今年度全校性自治團體全國成果競賽的第一名;我們的各項體育社團在全國醫學盃裡面是有名的黑(皮膚)衫軍;合唱、聲樂、弦樂、管樂等文藝社團也是全國優勝。

社團不僅在國內大專院校赫赫有名,更有揚名國內外的高醫學生志工服務,不論是在台灣的山地醫療,還是足跡遍佈馬拉威、印度、印尼、索羅門群島的海外醫療志工服務,屢屢獲獎;同學的團隊合作與服務奉獻的精神,充分展現於此。在研究與產學發展方面,我們大學部與研究所同學,參加各學會研究競賽都有很好的成果,參與產學研發之國家創新獎及戰國策全國創意、創業競賽,持續兩年都獲得冠軍。

我們也努力持續營造優良的教學環境,讓同學們能於在學期間擁有「立足高雄、擁抱台灣、放眼世界」的能力基礎。本校是教育部認定的「教卓典範大學」,全國僅有五所大學榮獲核定四年獎助經費,本校是其中之一,能獲得高度肯定,是因為本校強調「學用合一之跨領域健康專業人才」的教學卓越目標,以因應國人健康與醫療需求,提供國家重點產業人才之需並緊扣政府強調人才培育政策。

除了專業能力外,學校已經全面推展書院教育來培養學生通識素養與軟實力,這也是全國校院首次將大一新生全數納入書院教育的工程,藉此培育兼備科學能力、人文內涵與公民素養的高醫人。這些素養與軟實力都是離開校園後,除了專業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成功因素。目前仍繼續努力提升教學效能與學習成效,促使卓越教學永續經營,躍升為東南亞醫療專業人才培育重鎮,協助學生職涯無縫接軌提升就業競爭力等。

為了深化研究,朝向邁入世界五百大,學校全力強化校內外跨領域研究,除了持續推動環境醫學及熱帶醫學研究外,也整合一校三院研究與臨床資源,設立重要校級頂尖研究中心,如:「傳染病與癌症研究中心」、「天然藥物暨新藥研究中心」、「轉譯醫學研究中心」、「血脂質生科研究中心」、「骨科學研究中心」及「生物標記暨生技藥物研發中心」等,並且邀請國內外頂尖專家學者指導。也藉著校際間學術研究的策略聯盟來有效整合資源,如與中山大學二校攻頂策略聯盟、又與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成功大學及陽明大學等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協議;另為促進醫療教育及研究合作,與彰化基督教醫院和奇美醫院簽訂更緊密合作合約;並與學研機構如金屬工業中心、工研院進行實質交流合作,期許藉由校內外資源共享以達到事倍功半的目的。

學校也持續努力打造一個國際化的校園,培養本校師生具備國際移動力,加強國際學術合作。除了積極強化姐妹校交流與實質合作關係,新增海外合作學校是重點工作之一。今年度已經完成了拜訪哈佛大學的醫學院院長、公共衛生學院助理院長,及麻省總醫院心血管科主任等討論雙方合作,拓展與馬里蘭州高等教育及與佛羅里達州高等教育單位研議雙學位及合作案。在亞澳與歐洲方面,與國立索羅門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德國科隆大學及澳洲Griffin大學簽立雙方合作合約。

在這些國際合作工作上,獲得許多海外校友之支援與協助,感謝美國與日本校友會、去年與今年拓展成立之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澳洲校友會。本校以醫學大學之社會責任,將持續擴大醫療版圖並深化優質服務,進軍長期照護系統;迎向國際潮流推展產學合作,成立創投或校產企業;提昇世界排名,增強國際能見度。

畢業生走出校門後就是高醫大的校友,正如重視同學在校的成長一般,本校同時重視高醫大校友在全國乃至世界的發展。今天,是台灣社會風起雲湧的時代,我們清晰地體認到青年學子的創造力與爆發力,足以展現無限的能量。這一代的青年學生成長於民主自由的時代,能獲得開放進步的教育,也展現成熟理性並有批判力的思維,與果決的行動力。只要有勇氣與努力,不畏懼任何挑戰,新一輩高醫人的成就將有無限可能!

高雄醫學大學創校迄今即將邁入一甲子,在此一重要的時刻,期許今年的畢業生與所有高醫人,抱持奮鬥不懈的態度和認真樸實的價值去面對所有的困境與挑戰,堅持理想、實踐夢想、服務社會、提昇台灣整體價值。並記得「立足高雄、擁抱台灣、放眼世界」,讓高雄醫學大學開創新局,永續發展,並成為亞洲頂尖大學、國際一流學府。

高醫人應有的使命

陳田植 董事長

 btn_pdf

七月三十一日深夜,當醫院同仁正準備著小夜大夜班交接的時候,醫療體系內的各院急診室突然大量的湧入傷患。不久,附設醫院及大同醫院的急診室就啟動了收治大量傷患緊急應變計畫,董事會也在第一時間接獲通知。這一連串的簡訊與電話鈴聲開始了高雄81氣爆災害大量傷患的緊急治療過程。

在深入了解災害概況與附院醫療動員情形之後,本人非常欣慰當晚高醫人發揮了校歌中齊奮起的精神,原來應該下班的小夜班醫護人員都自動自發地留下協助,還有更多的同仁紛紛趕到醫院幫忙,彰顯了附院裡平日的訓練有素。從一開始的急救、緊急手術、行政團隊的病床調度、重症病人照顧人力的調配……等等,皆能忙中有序。同仁們本著人飢己飢、同舟共濟的精神,主動加班服務病人,十分令人感佩。

高醫體系內的醫院總共收治了64名本次氣爆傷患,其中20名傷勢較嚴重者住進了加護病房。在高醫醫護人員全力投入搶救與悉心治療下,病人的病況逐漸好轉,有從加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的,也有病況改善出院的。病人們陸續恢復,顯示高醫一流醫療服務的水準。再一次,高醫醫療體系醫院承擔了應肩負起的社會責任,也贏得社會大眾諸多的認同與肯定。

高醫創校一甲子,我們培育出許多術德兼備及仁心仁術的醫療從業人員,我們的校友在台灣的醫界表現優異,為母校建立了良好的形象。附設醫院從早期同仁的蓽路藍縷,發展成今天1600床的醫學中心,每個世代的努力功不可沒。有了前人努力的根基,今天才有優質的醫療設備、完整的體制、精良的醫術來為病人服務。展望未來,人口老化、癌症盛行率增加,以及急難事故外傷等,都是我們在醫療面即將面臨的挑戰。

唯有同仁們一起努力,各司其職,在各自的領域裏腳踏實地的提升醫學專業品質,累積自己與高醫醫療團隊的能量,一旦社會國家有所需要,才能適時發揮,搶救病人的性命,為受災的家庭保留住生活的支柱,更進而為國家社會奠定安定的基石。這也是曾經擔任過高雄市長的老董事長陳啟川先生一直期許高醫人應有的使命感。

身為高雄市民的一分子、高醫的大家長,看見了此次事件裡社會各界所表現出的愛心與關懷,本人深受感動,因而由董事會帶領校院共同發起自由樂捐活動,希望體系同仁能繼續秉持醫界人溺己溺、同舟共濟的愛心,共同為受災的高雄市民盡一份力,協助傷者及罹難者家屬早日走出傷痛、協助受災戶重建家園。

這一次的氣爆救災,大家辛苦了!感謝所有校院同仁的付出,各位犧牲奉獻的高尚情操感動了許多人。高雄還是一個充滿樂觀、人情味的地方,在這兒養成的醫療人員熱情有活力。我們有現代化的醫療服務,幫助病人脫離苦難。眾人的愛心撫慰著災民的心,更協助他們能夠早日恢復生活的秩序。願此類意外不再發生,祈佑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