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未分類

103年5月至7月高醫大事紀要

 btn_pdf

5月2日

舉辦「口腔醫學院第6屆國際研究日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外學者包括姊妹校日本愛知學院大學野口俊英教授和小木信美副教授、日本東北大學川井忠助理教授及國內台灣大學、陽明大學和成功大學等6位學者共同參與,會場展出研究成果海報展。

5月3日

護理學系102學年度加冠導光典禮於第一教學大樓B1演藝廳舉行,劉景寬校長、信心護理文教基金會鍾信心董事長、蔡瑞熊健康關懷文教基金會張峯紫董事長、及高雄市護理師護士公會潘純媚理事長等貴賓應邀出席觀禮。典禮全體護二學生加冠、導光、勉勵祝福外,還包括優良護生表揚、系會會長交接、微電影發表、戲劇表演及舞蹈表演等。

 6月7日

本校「102學年度畢業典禮」於綜合集會場盛大舉行,清早八點由劉校長帶領畢業生校園巡禮腳步,慢步掀開躲藏在校園角落的記憶。畢業典禮當天,特別蒞臨會場的貴賓有陳田植董事長、中選會張博雅主委、及醫學系十三屆校友等校內外貴賓,一致為畢業生獻上滿滿的期許與祝福。典禮中劉景寬校長致詞時以「立足高雄、擁抱台灣、放眼世界」的精神來期許畢業生,並特別邀請傑出校友及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的整形外科顯微重建手術權威魏福全院士蒞臨典禮演講,為學生致詞祝福。今年的畢業生包含11位甘比亞專班的學生、1位史瓦濟蘭碩士班學生、以及2位來自印度的博士生,總計畢業人數1,654人,學士班1,272人,碩士班334人,博士班39人。

6月10日

由本校劉景寬校長率領鄭丞傑國際長及醫學院蔡哲嘉副院長,前往大陸與當地4所頂尖大學—浙江大學、南京醫科大學、東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締結學術合作交流協議。為見證高醫大締約,本校中國大陸校友會江文舜副會長全程陪同參與每校簽約典禮。以優勢強項研究領域,進行學術研究、醫學教育與師生實質的共同合作交流,特別是可由學生、研究生及研究人員短期互訪及長期實際協同研究及課程研習先開始。

6月19日

2014國際醫療展覽會於台北世貿中心展覽館盛大展出,高醫大集結一校三院(附設醫院、小港醫院、大同醫院)等跨領域產學合作頂尖研發成果及創新卓越技術專利,以優質育成企業MIT精品展示、智慧生活體驗、嚴選專利技術分享區三大主題區域,展示高醫大醫療研發頂尖創新技術。

6月24日

舉辦2014臺灣-馬里蘭高等教育會議(2014 Taiwan-Maryland Higher Education Conference),邀請馬里蘭多所知名大學及臺灣全國大專院校校長、副校長及國際事務主管與會,主辦單位教育部黃碧端政務次長期望透過會議,建立臺灣與馬里蘭學術合作機會。高雄醫學大學並在此次的會議中,由高醫大學劉景寬校長與馬里蘭大學代表-巴爾的摩縣分校教育學院院長尤金‧雪佛(Eugene Schaffer)共同簽訂姊妹校。

6月26日

舉辦102學年度人體暨器官捐贈感恩大會,並於會後進行無語良師入殮儀式。有17位無語良師陪伴學子渡過解剖實習課程,上百位學生同聚一室感念無語良師並對家屬的感恩。高醫大校長劉景寬致詞表示,大體老師與器官捐贈大德以其個人的無私奉獻,引領高醫學子真正進入醫學專業的殿堂,使醫學生透過實際的人體解剖,認識人體精密的結構。

第18屆傑出校友選拔得獎感言

陳珠璜校友(醫學系第19屆)

btn_pdf

 

最近認識了一位同樣是台灣子弟,在美國、台灣,都得奬無數的傑出學者。他已發表三百篇以上論文,其中登在 Nature, Science這類世界頂尖期刊的有30餘篇。他的團隊目前已研發出治療某種最棘手癌症的新方法,不久就要進行大型臨床試驗。他説他的目標是要發展出真正能幫助病人的新治療方式並在臨床上推動它的應用價值,專注於真正實質上的貢獻與奉獻。見賢思齊,我想這也就是「高醫傑出校友」這項殊榮付予得獎者的鼓勵與期許。這位學者所強調的和我一向執行的研究方法是一致的,那就是積極進行團隊間的合作,以期更有效、迅速的達成研究的目標。

根據這兩年多來實際參與的經驗,我認為高醫的各級研究團隊早已具備與人合作的實力和胸襟,這是非常值得慶幸的。科學研究的成果從來不是單憑在個人的成就,要凝聚各個單位的努力,多元發展與合作,才能使研究的成果上一層樓。所以今後我對自己的期許就是盡全力幫助學校各研究單位進行校內、校際、和國際間的合作。至於對社會的實質貢獻方面,我們也是要專心致力於新診斷和新治療的發展。在這方面,我們目前有一些初步進展,今後也是要藉由合作方式加快腳步,以期加速突破,嘉惠世人。
最近,在參與「肝臟週」(以肝臟為主題,與參訪的哈佛大學教授進行學術交流)的活動中,我很驚喜的發現很多高醫學生都能講一口漂亮英文,而且很有求知、求好的精神。這些年輕學生就是學校的 stem cells;這些幹細胞健康、活潑、有生命力,高醫這一位才剛剛 60 歲的青年就會長的很好,即使有小傷也會很快被健康的幹細胞修補回來。雖然高醫和世界一流大學比起來,還有一段距離,但是我們有我們的使命,我們有我們的夢想,追逐夢想的過程就是最快樂的時光,大家一起參與這「築夢」的過程當然會更加的快樂。在髙醫這樣有生機的大家庭裡,我們的逐夢團隊是由成熟細胞和年輕幹細胞構成,我自然也會努力在這團隊中盡一份力。
很多很多年前,在第七講堂,一個夏天的午後,年紹的杜聰明教授仍精神奕奕、細心的講解藥理和做學問的方法。不記得確實的內容,但是創校導師杜院長的音容笑貌至今仍然歷歷在目。他的治學與做人的精神一直是我效法的目標。想起謝獻臣院長也讓我緬懷不已。我告訴他我要到美國留學,他說:「去,你不會很快回來,但有一天要回來。」在美國,我知道很多校友,人雖不一定時時在故鄕,但一顆追隨南天十字星的心卻早已尋路回家。頂著南天星,我也在這隊伍裡。


 何啟功校友(醫學系第25屆)

從事公職是始料未及,記得民國92年SARS期間,在任職防治工作小組南區召集人的第一天,我到九如路的健保局高屏分局主持防治會議,當時出席者有三大醫學中心及各醫院的院長或代表,幾乎都是醫界大老或前輩,當日我順利地主持完會議,並把中央指示的任務清楚交代,當晚10點回到家,我對我自己和太太說「好像我能做這些事」;四年後,96年間陳菊市長住院高醫期間,受許院長推薦到衛生局擔任局長,轉眼至今已7年多。

今天能因高醫醫學系推薦獲得『領導者類傑出校友』,深感榮幸。感謝母校對我在行政工作上的肯定,對自己由內科轉任職業醫學及公共衛生的堅持亦得到認同。

回想自己能夠勝任行政工作,除了所有工作同仁的協助、盡心發揮所長,支持我的理念,有一些是可以提供大家參考的,略述如下:
高醫附設醫院能提供環境允許我專心從事職業醫學20年,奔走於雇主及勞工之間,學習傾聽及折衝;並由過去在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2年流行病學的訓練,學習到多方思考、解讀資料的方法,以及內科訓練時急診期間,建立的遇事不亂、迅速判斷、處置明確、追蹤異常等,這些讓我在衛生行政工作中,能在簡短會議裡,不迴避問題,抓取重點,並給予指示,也因此能完成市立大同醫院民營化及衛生行政中心的興建這2項重大的工作。

在衛生局工作7年中,經歷議會質詢、預算審查、人事關心等繁瑣事務及壓力,妥善處理登革熱、食安風暴、媒體輿情等,秉持的自我理念就是「想自己少一點,想別人多一點」,領導者需以關心同仁的角度,給予明確的指示,才能讓大家一起完成共同的目標,而當同仁盡力卻受到不當指責時,領導者需挺身而出,承擔責任;相對地,當同仁表現不佳,亦須明確指正並追蹤進度。

今天能夠獲獎,感謝過去師長的栽培,陳菊市長常說人生難得有幸能擔任首長參與施政,在此也感謝市長給予的機會及肯定。

最後,僅以我初到衛生局時,帶給同仁的一句話:「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的豪情,期許與大家共聚的時光,人不能預測機會何時來,但把握每一次遇到的挑戰與機緣,全力以赴,隨時學習隨時準備,是唯一可以做的努力!

祝福大家!


 洪純隆校友(醫學系第11屆)

很感謝母校與校友們的支持,獲選為18屆母校貢獻類傑出校友之殊榮,時值母校創立60大壽之際,倍感榮幸。本人於民國52年9月入學,59年6月畢業,服役一年(馬祖),於60年7月就進入母校附設醫院外科接受住院醫師訓練(四年間均以值班室為家),CR後,蒙黃宗人教授(醫2)及謝獻臣院長推薦進入台北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訓練受教於施純仁教授門下,65年8月回歸高醫外科受聘講師,從此專注於神經科學(主以神經外科)之服務、教學、研究至102年7月底退休,迄今的高醫醫師生涯中,有幾件往事,值得回憶:

  • 擔任附設醫院行政工作:曾任院內急診、神經外科、神經內科、醫務秘書、外科部、神經醫學中心等主任,副院長及第七任院長。
  • 參與A、B、C棟(民國74-77年)及啟川大樓(民國86-92年)之籌建及主持搬家計畫,曾被喻為「搬遷專家」。
  • 副院長及院長間,改變醫師薪資制度,籌劃PPF績效,並順利付諸實施。
  • 教學方面:指導碩士生8名、博士生16名,目前他們均兼校內外機構要職,與有榮焉。
  • 研究方面:學術論文300多篇,並有四本專書,神經外科學(部定大學用書)、高血壓與腦中風、醫院生存法則(醫管)及腦中風發生那一刻。
  • 參與學術團體活動:曾任第三屆臺灣神經外科學會、第二屆神經脊椎外科學會、第十七屆臺灣外科學會、第十一屆國際外科學會臺灣分會、第十屆疼痛醫學會、第十屆中華民國醫事法律學會等6項理事長,此外並當選為十數個相關學會之理、監事,及政府、社會團體機構之顧問及委員會委員等。
  • 遵照榮退歡送會,同事們的贈言「退而不休」,目前受聘高醫大附設醫院顧問醫師,仍持續週一上午門診、下午教學,週二小港醫院教學門診、參加院內晨會及討論會之活動。

在整個生涯中,上述之過程,都是師長與同仁們的提拔、照顧與支持之成果,在個人活動與各界之接觸,發現高醫畢業的校友在各個領域中,都有很傑出之表現,都是傑出之校友,此次承蒙系友羅永欽、吳文正(醫25)等之推薦,有幸獲選,應是一項鼓勵服務於高雄醫學大學及附設中和紀念醫院40多年的「辛勞獎」吧!感恩,謝謝!


 盧志華校友(藥學系第19屆)

自從在56年(1958)前,以聯考第二志願考進高醫藥學系進修,五年後畢業迄今,時刻都以高醫為榮。十二年前(2003)得到高醫藥學文教基金會表揚為傑出校友時就非常感恩。從2004年起就一定利用寒假期或沒有課的時短期回母校幫助教學及改革,如今再次得到母校選為本年度母校貢獻獎,實在衷心感激。

回想到在51年前受到杜聰明院長的鼓勵出國進修,1969年博士畢業後,41年之久在密西根大學及伊利諾州立大學藥學院教書期間,時常以高醫藥學系的盧盛德教授及楊藏雄教授為我教學及做研究的準則。我在1990年受到謝獻臣院長的邀請,突破白色恐怖的很多不便,但能首次回台三個月,有份参與當時生命科院的設計及藥學系博士班的新藥研發及立体有機化學課的教學,實感榮幸。這更成為我1995年得到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UIC) 的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ward 之後,決定專心參與在美國藥學教育之改革有密切的影響。

自從2010年在UIC退修之後,除了繼續參與在美國藥師聯合會裡 (由2005 到2017年止),擔任二個藥師執照監定考試委員會委員,也讓我更有空能每年數次回台,在各學校的藥學系或醫院藥局,為提升臨床與基楚科學的整合做努力。這幾年很高興能看到高醫藥師及學生在這方面有很出色的表現。

回想到自高醫畢業迄今,能在各領域裡為校爭光,今夏更得到 UIC 藥學院以我的名字設立講座教授及如今獲得母校貢獻類傑出校友獎,這有如 “icing on the cake”,感謝至極。

June 27. 2014, Laguna Woods, California


 柯乃熒校友(護理學系第12屆)

今年2014年感謝高醫護理學院及護理科系校友會推薦,獲得『社會人類文化類傑出校友』,深感榮幸。感謝母校及校友對我長期致力於性病與愛滋護理專業照顧及將台灣照顧經驗推展至國際社會的肯定與期許,這個獎項背後來自我最摯愛的家人無私地包容,成大醫院愛滋夢幻團隊的齊心協力,成大護理系所同仁的支持及研究生們的努力,還有台灣愛之希望協會及愛滋民間團體工作夥伴對於愛滋防治及多元性別平等的堅持。

我將這個獎項獻給我的爸媽及所有抵抗愛滋汙名刻劃的夥伴們。

第18屆傑出校友暨第15屆榮譽校友選拔經過紀要

btn_pdf

高雄醫學大學傑出校友的選拔係自民國80年開始辦理,至民國103年共計舉辦過18屆傑出校友選拔以及15屆榮譽校友選拔活動。共計已選出87位傑出校友與20位榮譽校友。

此次第18屆傑出校友暨第15屆榮譽校友選拔活動於民國103年3月14日前函請:

  • 董事會。
  • 各區校友會。
  • 校內單位:各系、所、科室、附設醫院(含次專科)及小港醫院、大同醫院。

推薦傑出校友暨榮譽校友候選人。

本次傑出校友與榮譽校友選拔,共計收到傑出校友申請案  件、榮譽校友申請案0件。並於103年5月2日召開選拔委員會會議,全體委員共計21位,14位出席、7位請假。

會中審查通過14位候選人資格,並聽證各候選人優良事蹟慎重研議後,隨即進行無記名投票;以得票數超過出席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票為當選,票選結果共選出5位傑出校友。

另103年5月2日選拔會議臨時動議決議:依本校傑出校友暨榮譽校友選拔辦法第八條之規定傑出校友暨榮譽校友證書頒授以配合校慶或畢業典禮為原則。經徵詢各委員意見後,將第18屆傑出校友頒獎儀式更改至10月16日(星期四)校慶典禮頒發,並於校慶典禮中隆重表揚傑出校友與榮譽校友當選人。

 

第18屆傑出校友名單5位

陳珠璜(醫學系第19屆)
領導者類 何啓功(醫學系第25屆)
母校貢獻類 盧志華(藥學系第2屆)
母校貢獻類 洪純隆(醫學系第11屆)
社會人類文化貢獻類 柯乃熒(護理學系第12屆)

 

第18屆傑出校友優良事蹟

陳珠璜校友(醫學系第19屆)

致力於研究陰電性低密度脂蛋白之致病機轉及臨床議題,在該研究領域領先於全世界,於2012年12月在高醫成立血脂生科研究中心,領導及整合各臨床科及陰電性脂蛋白之基礎研究,建立國際研究交流管道,提升校院研究水準。曾獲任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Biomedical Journal等數家雜誌編輯委員、美國心臟協會(AHA)研究計畫審查委員。已發表論文一百零一篇蓋醫學歷(N Engl J Med,JAMA)、分析化學歷AC)、血液學(Circ Res, Blood)、心臟血管(Circulation)、糖尿病(Diabetes, Diabetes, Diabetes Care)等各領域頂尖期刊。另獲專利WO/2013/036926,正研發新治療方法,用以治療心血管疾病及阿茲海默症。並極積教育及訓練年青研究學者(來自台大、中國醫、高醫、慈濟…等),回饋全台灣、整合各校人才,通力合作。

 

何啓功校友(醫學系第25屆)

2003年SARS時期,成功領導南區醫事人員抗煞,榮獲行政院表揚「不顧自身安危投入SARS防治獎」。2014年完成興建健康醫療服務園區,提供市民及衛生同仁優質服務環境,提升公部門為民服務形象。於2008年至2013年食安事件時期,提供消費者食在安全、安心之服務,包含假日無休的免費檢驗申請,並於大賣場設置「台產專區」,創造民眾、廠商、政府形象三贏局面,更在公私立醫院設立醫療諮詢管道,以利民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進一步設立跨局處食品安全小組,食品安全管理。全國首例以促參法委託經營創造三贏,醫院及政府雙雙榮獲行政院工程會金擘獎。推動市立醫院多元化興革方案,提升營運績效促使永續經營已見曙光。八大改造方案、市立旗醫院委託經營暨新建案。領導辦理高雄市健康城市計畫,讓高雄市於99年成為世衛(WHO)西太平洋區健康城市聯盟一員,讓高雄登上國際舞台,擴大台灣國際能見度。領導登革熱防治績效卓越,成功營造「健康、清淨、綠高雄」宜居城市,並創下近9年來登革熱病例數最低新紀錄,防治佳績獲得中央及各方好評。

 

盧志華校友(藥學系第2屆)

於College of Pharmac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UIC)擔任教授時期,因教卓越獲頒金蘋果獎。負責UIC藥學系課程規劃及執行,為該校所肯定且因教學傑出,並在榮退後獲得該校以其名字命名藥學講座。於美國參與藥物化學教科書之編寫,對藥物化學貢獻卓著。每年返校,將其所學專長,貢獻於母校藥學系及臨床藥學碩士班之藥物碩士班之藥物化學及臨床藥學教學不遺餘力,使師生受益良多。

 

洪純隆校友(醫學系第11屆)

長期服務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曾擔任神經外科主任及外科部主任15年、副院長10年、院長3年,也曾擔任多個醫學會理事長,含學會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灣脊椎外科學會、台灣外科醫學會、中華民國醫事法律學會、國際外科學院中華民國總會、台灣疼痛醫學會。更曾擔任政府機構-衛生署醫事審議委員會委員、高雄市政府顧問、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審查委員、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犯罪被害人補償審議委員會委員、國衛院醫師人力規劃小組委員。學術團體之理、監事,含台灣醫學會、外科醫學會、神經學會、神經外科醫學會、神經脊椎外科學會、內分泌學會、疼痛醫學會、中華民國醫事法律學會、腦中風醫學會、台灣神經腫瘤學會、台灣顱底外科醫學會、台灣醫療品質學會、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社會團體之理、監事,含高雄抗癌學會、彰化縣同鄉會顧問、高醫大校友會顧問、高雄市醫師公會、中華民國全國醫師聯合會、台灣醫院協會、台灣醫學中心協會。研究期刊論文計300餘篇。

 

柯乃熒校友(護理學系第12屆)

極積參與國際社會及醫療服務,並於2008年被遴選為全球最大的愛滋病護理照顧學會(Association of Nurses in AIDS Care)之研究及全球愛滋護理專家委員會委員,曾擔任國際護理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之愛滋病護理專家。2009年起參與成大醫院之「推展非洲地區國家衛生合作計畫」,至肯亞第三大城市Kisumu及Great Lakes University inf Kisumu(GLUK)推動台灣及肯亞醫療衛生合作案。2009年代表台灣受邀至亞太愛滋病會議專題演說及參與聯合國Asia Pacific Coalition on Male Sexual Health(APCOM)會議,並於2012年公開遴選成為台灣續任代表。

提升台灣愛滋護理的國際能見度,曾擔任國際護理學會愛滋病護理專家,推展非洲地區國家衛生合作講師、受邀參加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csw)暨非政府組織周邊會議主講者,前往東西亞、美洲、歐洲、非洲及澳洲等地之研討會進行學術交流,並協助中國大陸各地區疾病控制中心進行受滋病防治及醫護人員的訓練。長期關注於男性同性行為族群之性病及愛滋防治、創造以性別平等為基礎之愛滋照顧、擔任校園性別友善社團指導老及成立同志健康中心。熱心參與公眾事務:擔任各項政府機構、民間團體及學術專業團重要幹部,包含行政院衛生署愛滋病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會委員、教育部愛滋病防治育委員會委員、台灣愛滋病學會副秘書長…等。推廣實證護理教育,2009年獲得澳洲實證中心國際實證護理師資的認證。2011年起協助台灣實證護理學會全國各級護理學(系)校推動實證護理教育並協助醫院同仁設計發展以實證護理為基礎的照顧指引,運用在臨床病人照顧以提升照顧品質。

 

高醫走出去 世界走進來~郭守仁院長專訪

醫學系 張庭瑋 專訪

 btn_pdf

到彰化基督教醫院,映入眼簾的是「彰基走出去,世界走進來」的巨幅標語,讓人感受到這間擁有百年歷史醫院的雄心壯志與活力。近年來,彰化基督教醫院在郭守仁院長整合、領導之下,成為中台灣重要醫學重鎮,並積極參與國際醫療,協助落後地區提升醫療水平。秉持著耶穌為門徒洗腳,以及蘭大衛醫師切腹之愛的大愛精神,郭院長帶領彰基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民國58年,郭院長進入高學醫學大學醫學系就讀,當時台灣的醫療水平遠不及現在。全國僅有台大、北醫、高醫、中國與中山五間醫學院,再加上南部經濟發展相對於北部弱勢,使得早期高醫在辦學時更為艱辛。回想起大學生涯,在院長的印象中校園是小而美的,校園周遭是一畝畝的農田,今日的舊三棟是當時僅有的教室,醫院的部分則是現在醫檢大樓的前身。從前的高雄也沒有現今繁榮,因此學生少有交際與課外活動的機會,生活單純,所以能夠在學習上投入較多時間與精力。課餘閒暇時間,院長會騎腳踏車前往六合街尋找美食,品味生活的幸福。在繁重的課業裡,院長也沒缺席社團活動,參加登山社,不僅強健身體也欣賞台灣高山之美。

畢業後,院長憑藉優異的成績,進入台北榮總受訓並成為主治醫師,深深的感到南北巨大的城鄉差距,也讓院長回想起學校的師長們,願意離開台北優渥的環境,前往高雄任教,讓醫學的種子在南台灣萌芽並成長茁壯。謝獻臣院長、蔡瑞熊院長、陳瑩霖教授等等,這些師長們的精神讓院長相當敬佩。

郭院長在主治醫師第三年調任台中醫院外科主任,履行公職服務年限後,進入彰化基督教醫院擔任一般外科主任、外科部主任、副院長,現為彰基第十六任院長,在臨床工作、學術研究及行政管理皆有傑出成就。回顧進入職場後的日子,院長告誡我們不要一心只想走捷徑,也忌諱目光短淺,並勉勵我們要盡心盡力打拼。在當今社會,能夠靠關係的人不多,唯一能憑藉的是能力,畢業後別人會審視你的能力、道德、人際關係,要讓人願意相信你,把事情託付給你。

或許因為高醫地處台灣南部,有著南部人的誠懇、樸實,做事實在,令人信賴,高醫學生在他人眼中有著簡樸、真誠與實事求是的精神,讓人有穩定、信任的感覺。這樣的高醫精神,也成為郭院長將來職業生涯裡的助力。

郭守仁院長的專業是一般外科、消化外科、小兒外科及臨床腫瘤,談到外科及未來對於專業的願景,院長期許在外科的專業領域能夠不怕錯誤,面對錯誤並加以改正,才能持續精進,有更多的突破。做人要有大格局,不要小家子氣,並且要為理想而工作,而不僅僅是為了賺取金錢,這樣才能走得長遠。

對於高醫畢業的學生,院長認為高醫學生很親民、對待病患相當親切,待人誠懇,做事實在,常常默默地完成交付的任務;不過院長希望高醫學生能夠更有企圖心,例如以成為世界級的大師為目標,並具有世界觀,培養成為世界公民的素養,在強調國際化的今日更顯得重要。院長認為比起從前,現在的醫師競爭更加激烈,我們必須跳脫從前的觀念、框架,與全球競爭,這樣才能爭取到更多的資源。

自民國四十三年創校以來,高雄醫學大學成立邁入第六十年,集結眾多前人的努力才有今日的高醫,展望未來尤其是如今醫療產業競爭激烈,院長對於高醫有很深的期待。「要很拚!」院長用堅定的語氣道出對高醫的期許「如果不再裝備自己、持續努力,優勢正在一點一滴的流失」院長期待高醫能夠成為世界的醫學院,在國際上與其他醫療機構一較高下,院長建議高醫能夠以高雄、屏東、台東做為發展的基地,並整合學校、醫院與社會三方面的資源,在世界的舞台上競爭,讓世界走進來,高醫走出去。

護理傳承 信心九十~鍾信心教授專訪

護理系 謝佳宏專訪

btn_pdf

 

鍾信心教授於民國76年由台大提前退休來到了高醫,今年高齡九十三的鍾教授認為南部比北部更需要自己的專長,她的目的就是將教育水準提高,鍾教授認為職校畢業就成為獨立的護理人員,在專業及涵養上是不足的,也認為護理人員應有繼續學習的機會,因此在鍾教授任職護理系系主任的七年間致力於提升護理系教師的素質,栽培師資、鼓勵臨床研究,在學生方面也由原來的四班擴大為八個班級,鍾教授在護理教育方面成立「第一屆在職進修專班」,並於隔年成立了第一所護理研究所,這些都對提升南部的護理教育品質有很大的貢獻。

民國79年,信心老師決定成立「第一屆在職進修專班」,隨著時間的改變,護理也一直進步,信心老師說她發現所學的知識已經不夠因應護理環境,但是又沒有資源提供給這些臨床工作的護理人員們,所以才會有成立的動機。之後,鍾教授秉持著教育應該是平等的信念成立了南部第一所護理研究所,也就是現在的高醫護理研究所,鍾教授謙虛的說,那時候只是覺得研究所都在北部,這樣對南部的學生很不公平,不論是在職專班還是護研所,鍾教授都是站在學生的立場為學生們爭取最好的教育機會,為了提供學生更完善更充足的資源,鍾教授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及精力,為學生爭取最好的教育環境。

為廣大的在職護理人員提供學習的管道,並且讓護理職業學校的畢業生有再進修的機會,鍾教授於民國82年成立了護理系夜間部,即便這是鍾教授任職系主任的最後一年,鍾教授依舊沒有放棄那顆為教育理想堅持的心,而直到現在,鍾教授仍然在護理教育上努力,鍾教授為了鼓勵學生,成立了「信心護理文教基金會」,提供優渥的獎學金給學生們,讓護理系學生們能全力追求夢想而不用擔心經濟方面的資源不足,使得高醫護理系有更廣大的視野與前瞻性。

鍾教授說:知識重要,物質也很重要,如果說有錢有學問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那麼追求學問,就能有好的工作就有金錢就有物資,但事實上知識跟物資是無法滿足所有的需求,鍾教授舉自己為例,她說自己一輩子全力追求知識,而後來罹患胃癌,那時候才發現剩下的時間有限了,覺得好像知識、金錢都不能夠滿足自己,總覺得還缺乏什麼,感到心靈上的空洞,在自己接受治療之後,鍾教授來到高醫將自己投入護理,將護理教育為一生志業,當老師在護理教育上找到自我實現的成就感的時候也同時明白自己的價值與意義,因此當問到鍾教授有沒有退休計畫的時候,老師眼神堅定的說:「教育沒有退休的一天,會一直努力下去。」,要將護理的信念傳達給更多人知道,是鍾教授未來努力的目標與方向。

問鍾教授為什麼選擇高醫而不是在北部繼續服務,鍾教授笑笑的說:「南部的小孩很單純,被濃濃的人情味吸引,覺得高雄太陽很大很溫暖,南部人會照顧自己也同時關心別人,真誠地對待每個人。」鍾教授還說與高醫的情感像是家人一般親密,並不害怕自己是一個人,像是有一次自己突然暈倒被送到急診室,醒來的時候看見王秀紅院長與楊美賞教授在一旁照顧自己,那時候鍾教授知道自己在高醫能得到完善的照顧,所以已經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這也是讓鍾教授決定留在高醫的最大因素。鍾教授還說高醫護理系的教育一直都很完整,老師們的學識豐富,今年也同時聘請了男教師,希望護理學習能更加多元。最後鍾教授說;「留一句話給正在學習護理的護生們,請你們一定要相信自己成長的力量。也期許護生們能夠釐清自己對護理的定義,同時也找到護理對自己的意義。」,語末,鍾教授仍是心心念念護理教育,像是父母的叮嚀般,提醒著每位莘莘學子不要輕視自己的能力。

從心出發-「醫療 你責任在市區」

大同醫院社區健康發展中心  黃仲平主任  管理室  雷蕾組長

btn_pdf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日前以「從心出發–醫療,你的責任在社區」獲得遠見雜誌2014年企業社會責任獎入圍前33強,為10年來首次有醫院行業進入決選的一屆。大同醫院院長侯明鋒認為醫療機構除了疾病醫療的層次外,應發揮既有專業,走入社區,串連社會資源,建構健康促進網路,透過院內社區健康發展中心專責推動健康促進工作,落實企業社會責任,藉由建立運作機制,凝聚員工共識,進而減少醫療資源耗用,對民眾健康、環保與心靈等層面,均具有質變與量變的意義。

社區健康發展中心主要推動架構分為兩部份:一為醫院端醫療照護的延伸,一為社區營造部份,並以工具開發與使用、具追蹤與行為改善之社區三高篩檢模式與社區健康關懷點建置方式執行,希望以系統性與計畫性地將正確健康概念傳達民眾,同時能使其行為改變,健康狀況改善。大同醫院全力支持社區健康營造推動事項,102年度有關各項深化社區醫療照護面向支出已超過新台幣900萬元。

工具開發與使用:

大同醫院拍攝一系列衛教光碟,傳達各式健康資訊及居家使用衛材,影片講解速度放慢、字幕對比加強與放大,上傳網頁供民眾學習,另針對社區照顧者的技巧提升與壓力紓解,亦特別規劃專區介紹與示範。

此外,配合特殊族群健康資訊傳播,動員所有醫護團隊,透過常態性電台媒介傳播,經與潤利艾克曼收視聽率調查公司共同統計分析,傳媒類廣播電台使用的PR value及ROI均為全國第一;認知改變程度亦達81.26%、收聽有效達陣率達67.52%,成效均屬傳媒衛教中之佼佼。透過各電台收聽後QA有獎問答、網路及CALL IN意見反映,收集民眾對該議題之困惑或意見,20個月來累計4,215個問題,成為民眾對於健康資訊的重要改善參考。

因應高雄地區民眾接收訊息的特性規畫社區宣導車,依不同時期、議題,更換宣導車版面、調整廣播內容,至各街巷道路進行訊息放送,此種訊息傳播在特殊事件中具有安定民眾心理作用,推動至今約出車162車次,總宣導時數1,652小時。

具追蹤與行為改善之社區三高篩檢模式:

大同醫院針對區域進行大規模三高篩檢衛教活動,企圖發掘社區中未自知之三高病患,配合醫院建置後續追蹤與運動、飲食行為改善介入,期能一改過往活動舉辦或簡易追蹤單一模式,全面從篩檢端、追蹤面至民眾行為改善,得到完整、專業的服務,截至目前為止已至社區中篩檢超過1,000個案,配合開辦常態性運動與飲食班,為社區民眾提供三高問題解決方法。大同醫院預估投入逾150萬元進行此方案,預期減少十年內標的民眾因不明三高問題治療及後續照顧費用約1,300萬。

社區健康關懷點建置—協助社區據點發展健康評估工具社區健康發展中心協助規劃推動「健康社區認證」工作,初期建置合於各社區面對外界評鑑一致性考評內容單及評量標準,第二階段則透過專家協助進行社區輔導與試評,過程施作都是經由empower觀點進行,推展一項紮實、有助於提升社區能力、凝聚社區共識的方案。

 企業社會責任深化、擴展與新模式建構:

近年來少子化情形愈趨嚴重,許多國小出現大量教室空間閒置,大同醫院主動向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提出活化校園計畫,租賃大同國小8間閒置教室,投入經費重新規劃社區健康促進講堂及運動教室,針對不同年齡層、不同族群需求,設計不同屬性課程,課程內容涵蓋知識面、運動面、飲食面、心理面、復健面,對象分為高齡/婦女/青少年/兒童,平均每月開課堂數約50堂,希望營造/吸引每年常態性參與互動民眾13,000人至20,000人。

企業回應社會責任的手法日新月異,亦愈趨多元及具策略性,企業須運用本身專業回應外界期待,並能兼具營利與公益功能,在這股浪潮上,大同醫院將透過實踐CSR,為社會帶來更大正面效益。

義剪打理門面 助弱勢與重症病患

大同醫院院長室  陳益良高專  管理室  雷蕾組長

btn_pdf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日前舉辦勿忘我病友會講座暨愛心義剪活動,針對失智症、帕金森氏症與腦中風的病友進行衛教宣導,並使用AD8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對50歲以上民眾進行早期失智症篩檢。此外,亦結合企業志工理念,邀請南山人壽幸福基金8位同仁與社區髮型沙龍3位設計師到院進行愛心義剪活動,使民眾與住院病患能一面吸收疾病衛教資訊,一面打理「門面」,身心靈均獲得照顧。

「我要打薄。」「旁邊要剪短。」「讓設計師幫你設計。」討論髮型設計的聲音在大同醫院此起彼落。此活動想法源自「照顧社區弱勢重症病人-照顧者負荷減輕計劃」,許多重症病患在醫療機構能獲得優質的醫療服務,但返家後重擔將落入照顧者的身上,成為照顧者不能承受之重。大同醫院本著優質社區醫院服務理念,整合醫院內外資源(含居家護理、居家安寧療護、營養衛教、出院準備服務與社區資源等),以單一窗口方式,提供病患以及照顧者進行全人照護,減輕照顧者負荷。

病患家屬陳太太認為義剪是廣結善緣的活動,讓病人對醫院不會那麼排斥,雖然身體不舒服,但是心情上輕鬆愉快,也會讓病情更為好轉;已住院8天的江先生因中風而不能言語,一經設計師巧手剪髮便淚流滿面,看護協助解釋病患對於義剪活動十分感動,醫院提供貼心服務讓他很有親切感;朱阿姨則是前來聆聽衛教講座的社區民眾,對於設計師的手藝讚不絕口,經過打理變得年輕許多,她希望義剪設計師能常常來醫院辦活動。

大同醫院社會服務室主任謝文蒨指出,「大同在這裡,開拓、深耕不缺席」,醫院透過各種活動設計,期望能減輕病患與家庭照顧者之照顧負荷,並由醫院主動來整合相關社區資源與企業志工之參與,發揮企業社會責任的力量,幫助弱勢病患、關懷社會。

 

提供多元醫療服務 打造美容醫學中心

小港醫院皮膚科  金依瑩主任

btn_pdf

近年美容醫學盛行,民眾對自身外觀美感的要求也與時俱增,但在挑選醫療院所時總是有諸多疑惑,相信以高醫體系的優質品牌及小港醫院的貼心服務,將可帶給社區民眾高品質的美容醫學服務。

”美容醫學”(Aesthetic Medicine)是新的醫學領域,結合了主觀外在的美感和專業的醫學知識,精髓是醫師以自身所學技術,結合最新科技儀器,產品及實証醫學,以侵入性或非侵入性的方式來打造個人化的美感,小港醫院美容醫學中心經歷數年評估,今年四月在院方全力支持下開始動工,七月即將正式營運,除了提供專業的諮詢外也規劃溫馨具隱密性的治療環境。

港醫美容醫學中心目前的儀器有鉺雅鉻雷射、銣雅各雷射(淨膚雷射)、晶鑽脈衝光、飛梭雷射、水滴電波拉皮等儀器,可處理除痣、色素斑、老人斑、除毛、除刺青、回春、痘疤等美容相關問題。並有左旋C、傳明酸、保濕導入及果酸、杏仁酸、胜肽酸換膚等治療。整形手術方面,本院皆由整形外科專科醫師執行整形手術,範圍涵蓋拉皮、隆乳、鼻整形、抽脂、眼皮整形及自體脂肪移植等手術,並會視手術需要搭配麻醉專科醫師提供安全、高品質的麻醉。在填充物方面也引進了世界大廠原裝進口玻尿酸的填充物及原廠肉毒桿菌素的注射,期盼以完整的品項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美容醫學中心結合皮膚科金依瑩醫師、蘇雍順醫師、余維泰醫師、整形外科蔡秉諺醫師、曹舒淳醫師,共五位專科醫師以及具丙級美容師執照的護理師形成堅強陣容,從術前的諮商評估,術中的治療,術後的衛教追蹤等皆以專業的知識,具親和力的態度來面對每一位病人。

期盼在美容醫學進入戰國時代的當下,港醫美容醫學中心能夠以小港醫院長期在地經營的根基輔以專科醫師的專業建議來回應民眾對美麗的需求。

提升創傷醫療能力 成立顯微手術團隊

小港醫院骨科  傅尹志主任

 btn_pdf

小港醫院因鄰近大小工業廠房林立,同時區內的勞工人數不少,因此工業傷害必定時有所聞,再加上小港地區貨櫃車來往頻繁,嚴重之車禍相對頻繁,小港醫院常常可發現手指因機械操作不慎之截斷傷,及下肢車禍造成之斷肢,在往常,因為人力不足無法立刻處理必需常常後送高醫造成醫療延誤或者病人照顧不便,因此在小港醫院組成一個24小時待命之顯微手術團隊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因此在院長的促成之下成立了跨科之顯微團隊為小港地區甚至是南台灣或離島地區之居民提供完善及時之服務。

此醫療團隊由骨科及整型外科四位醫師所組成,每位醫師皆有顯微手術多年經驗,因此24小時都有主治醫師輪值,提供緊急顯微手術並且因跨科之合作可提供骨科、整型外科共同服務,使病患得到完善的醫療照護,而且為了能使病人手術能有充分的休息及照護,將要成立顯微加護病房,這將是南台灣之首創,也將使病人能夠有更好的預後。

但在小港醫院提供堅強後盾的同時,斷肢的保存也是一項重要的課題,若能好好的處理斷肢有時候能爭取更多的時間使手術能進行順利,那要如何保存斷肢後送醫院呢?一般我們可使用乾淨之紗布或手帕以生理食鹽水潤濕在用來包覆斷肢,再放入乾淨之塑膠袋密封,最後放入有冰塊之冰水中降溫後送,一般可延長24~36小時之手術時間,我們曾經有澎湖之小朋友手指截斷後,保存良好後送手術後存活之經驗。至於斷然只要用彈繃壓迫止血即可,若是使用止血帶則記得每15分鐘必需放鬆一下,以免缺血太久而組織壞死。有些人質疑手術後是否會恢復其功能,這則必須視受傷的程度而定,如果是單純的切割傷而且是末端截肢應可恢復至九成以上(如圖所示)。如果是多指且壓碎傷那可能需分次手術,先救活斷肢且避免感染,等到斷肢存活且穩定下來後(約需三、四個月)再進行肌腱移植或放鬆手術,至於前臂或上臂斷肢則必須多次肌腱轉移神經縫合及重建手術,但亦可恢復至可用功能。因此一旦受傷後,應該送至有豐富經驗的醫院,期盼手術後能恢復至最佳功能。當然,要能存活且恢復功能也需患者的配合,例如手術後必須禁菸酒及咖啡、茶等刺激性食物且保持患肢溫暖,術後一段時間必須開始積極復健,才不會導致關節僵直。

各位親愛的鄉親,希望在工作時大家能小心工安,若不幸發生工作傷害,若能正確的處理再加上醫院之堅強後盾可提供病人最佳的醫療。

全球無菸醫院認證金獎

附設醫院行政管理中心  萬盈宏

btn_pdf

 

「貴院在條文的內容及精神上掌握的很好,擬推薦貴院參加全球國際金獎競賽」,這是102年7月17日下午本院接受國內無菸醫院認證的總結會議時,總召集委員對我們的評價。頓時間,這幾個月來的辛勞,都有了代價;這幾個月來的努力,也都有了回報。

當3月份確定本院要接受今年的無菸醫院認證時,我們就開始召集相關單位籌組「無菸醫院推動小組」,在郭昭宏醫秘、吳鈴珠高專及黃洽鑽主任之帶領下,緊鑼密鼓的依據條文規定的內容分工及執行,藉由「歐洲無菸醫院網絡」(European Network for Smoke-free Hospitals ,ENSH)所頒布之10個標準、42個項目逐一檢視與準備。雖然在我們醫院每年各種大大小小的評鑑及認證中,無菸醫院證認的規模並不算大,但我們小組的每位成員們無一不卯足全勁的準備,從條文分工、自評表撰寫與修改、全院隨處可見禁菸標示與戒菸資訊、建立院內門診及住院病人戒菸轉介系統與流程、開設戒菸班與戒菸宣導講座、深入社區、校園及職場舉辦菸害防治講座、成立院內吸菸稽核小組、辦理戒菸衛教師訓練課程等多項措施,都是大家共同努力,從無到有所、一點一滴所建立出來的成果。

因此,我們也非常榮幸的於102年12月13日接受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頒發之「無菸醫院金獎」及「戒菸績優王」等獎項,本院更被國健署推派參加103年「全球無菸醫院金獎」認證,並從國內8家被推派角逐金獎的醫院中脫穎而出,成為「全球無菸醫院金獎」的得主之一,台灣最後亦僅有2間醫院(含本院)獲得此殊榮。

而我們建立的各項措施並不會因為認證的結束而結束,我們更陸續舉辦院內各臨床科戒菸轉介競賽,及多場戒菸宣導講座,以提升本院員工、病人及家屬的戒菸人數,而我們無菸醫院推動小組也衷心希望本院無菸醫院的政策能深植大家的心中,讓每位員工都是我們吸菸稽核小組的成員,主動勸導民眾勿於院區內吸菸,因為「無菸醫院」未來仍需依賴大家一起營造及維持,並共創一個無菸害的優質就醫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