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未分類

手護台灣 薪火相傳-手部衛生接力活動 推動醫療照護人員落實手部衛生

大同醫院院長室  陳益良 高專
管理室  雷蕾 組長
品質中心 魏本珺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日前在侯明鋒院長的帶領下,自發性配合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響應世界衛生組織(WHO)「2015手護台灣:薪火相傳」手部衛生接力活動,208位同仁在2小時內連續不間斷實現手部衛生接力,呼籲全球共同響應以推動醫療照護工作人員落實手部衛生。

活動由急診團隊開場,重新編排時髦又帥氣的「洗手舞」,為洗手活動揭開序幕,並由侯明鋒院長、張瑞根副院長及王文明副院長帶領全院主管進行洗手宣誓「大同薪火、手護台灣。協力!洗手!救病人!」,期許藉由醫護人員每天不斷重複的小動作-「洗手」,傳遞大同對於病人安全之重視,亦能有效降低院內醫療照護感染的發生。

目前全世界已累積有170多個國家的醫療機構登錄響應,此手部衛生接力活動的構想源自香港浸信會醫院於2014年舉辦的醫護人員手部衛生接力活動,共有277人參與接力,該院不僅以此項創新活動登錄於金氏世界紀錄,且藉由活動推廣有效提升醫院工作人員對手部衛生的遵從性。

大同醫院208位醫護同仁一個接一個展開「內外夾弓大力完」的洗手步驟,彰顯大家對醫療照護的專注與嚴謹,活動影片已上傳You-Tube, 並可於大同醫院與疾病管制署臉書「1922防疫達人」觀看。

委託高醫經營5周年-歷任院長回娘家 植桂花 祝「貴」「發」

大同醫院院長室 陳益良 高專
管理室 雷蕾 組長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日前舉辦5周年院慶活動,活動邀請衛生局副局長鄭明倫、高雄醫學大學董事長陳田植、高雄醫學大學校長劉景寬、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賴文德及曾任職舊大同醫院院長的張耀雄院長、沈邦棟院長、吳鐘熊院長、嚴建藏院長、鄭光晴院長、顏郁晉院長、黃祖源院長、鍾飲文院長及委託高醫經營後的第一任院長余明隆,共9名院長特別於院慶日回娘家,並親植桂花,祝大同醫院富「貴」齊「發」。

5周年院慶活動以「+5大同」為口號,意旨向市民宣誓「這裡有大同」,5年來不分晝夜「走出醫院、走入社區」,市民的健康促進、疾病預防及醫療服務等社會責任均由大同來承擔。今年特別邀請舊大同醫院的歷任院長回娘家,一同見證大同醫院近70年的醫療史及轉變。院長們分別為大同醫院植下桂花,祝福院務蒸蒸日上,富「貴」齊「發」;高醫亦回贈「傳醫之寶」精品水晶,感謝前輩數十年對醫界的貢獻,10位院長並相約8月花期,一同返回大同醫院共聞桂花香、同飲桂花釀。

此外,民眾謝蔡金牙女士及其女謝惠晾小姐特別捐贈大同醫院乙台社區健康照護服務車,謝蔡金牙女士提到因長期看到許多身障及臥床病人無法自行就醫,更有許多鰥寡孤獨的長輩因不方便行走而捨棄就醫,故與女兒商量後決定捐贈社區健康照護服務車為社會服務,亦希望能透過這次拋磚引玉的行動,鼓勵更多人重視神聖救護工作的需求。侯明鋒院長承諾未來將會好好規劃運用,使社區民眾能因其善心而受益。

院慶大會中邀請大同醫院的好厝邊-大同國小學生及社區媽媽們表演舞蹈,展現大同醫院努力深耕社區的成果。同時,大同醫院亦出版「陪伴‧紀念筆記本」,向5年來一步一腳印共同陪伴成長的夥伴們致敬。

國際低碳醫院團隊合作-最佳案例獎獲獎紀實

小港醫院院長室 張偉洲 高專

世界衛生組織公共衛生與環境部門指出,醫院是最高耗能的產業之一。為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於2010年接受健康促進醫院國際網路(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Health Promoting Hospitals and Health Service,簡稱HPH)秘書處委任,成立「健康促進醫院與環境友善國際委員會(Task Force on HPH and Environment)」, 結合健康促進醫院國際網路、國際無害醫療組織(HCWH)及台灣的力量,共同推動醫療院所環境永續行動。為提升HPH會員醫院在節能減碳執行成效與分享,國健署於本年度舉辦第2屆「國際低碳醫院團隊合作最佳案例獎(2014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Friendly Hpspital Team Work Best PracticeAward)」,期盼共同推動醫療院所環境永續行動。

小港醫院從開院迄今,在各項環保議題上,一直努力實踐節能減碳的理念與行動,因此,將這16年來的努力,匯集成豐碩的成果,向國健署提出參賽申請,希望能與其他國際醫院一起競爭、共同分享最佳團隊合作案例獎。經過兩階段嚴格的國內、外專家評選後,本院終能獲得評審委員的青睞與肯定,獲得本年度國際低碳醫院團隊合作最佳案例獎,同時獲國健署推薦,於今年6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辦的第23屆國際健康促進醫院研討會(2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alth Promoting Hospitals and Health Services)中受獎, 並在大會的會前會中(preconference) 以Creating a green environment initiatives with Kaohsiung Municipal為題,代表本次獲獎的醫院,向國際社會分享本院在節能減碳議題上的實施經驗與具體成果。

小港醫院在節能減碳的議題上,在開院之初,創院院長賴春生即率先引進PACS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讓小港醫院成為全世界華人醫院首家無片化醫院(filmless hospital),這樣的遠見,讓現場與會的醫院代表,印象非常深刻。整個經驗的分享從介紹小港醫院開始,續以善盡社會責任的角度出發,再將本院在健康促進及全面節能的作為上以5R(Replace、Reduce、Reuse、Recycle、Resource production) 為分享基礎,最後強調本院的特殊貢獻與作為及未來的願景,進一步向與會者報告,獲得包括除台灣代表外,來自挪威、澳洲及歐盟等國的專家學者高度的肯定。

本院在歷任院長的支持下,持續推動環境保護與節能減碳的行動,並將此一有系統的作為,視為實踐醫院社會責任的重要部分。地處傳統工業區的小港醫院,周邊盡是高汙染的重工業區,此區域的碳排放量,在全台灣名列前茅,本院在節能減碳的努力,並不僅止於院內員工的作為,更關心到社區環境的共同營造。在Replace方面,更新高耗能、低功率的機電及熱水設備、公共區域逐步更換成LED照明設備、配合市政府設立公共腳踏車租賃站及電動機車充電站等,綠色採購已達年採購量的37%;Reduce方面,更換兩段式省水馬桶、電梯分流管理、設置太陽能板、設雙層防漏玻璃窗,降低能源的耗用與浪費,雖然醫療業務量持續成長,但是能源的耗用有效得到控制。在Reuse上,全院發放環保餐具、會議不提供拋棄式紙杯與餐具,也提供高纖餐食,減少碳排放。各項的Recycle行動包括:民眾未使用的藥物回收、資源回收、廢棄物減量等; 從Resource production上,開院之時就由員工捐建空中花園、大門前綠意盎然的杏林綠廊,每年有效減少碳排放1605公噸。未來,小港醫院在建構綠色醫院共識下,持續結合社區推動節能減碳行動,並積極參與國內、外相關學習分享活動,期許能為環境的永續與保護持續做出努力與貢獻。

2015高醫國際護師節活動-改變的動力 高效能照護與高效益成本

附設醫院護理部
李育珮 督導
陳美杏 主任

每年的5月12日是國際護師節,各醫院護理部多會舉辦慶祝大會,除了宣揚國際護理協會ICN的護師節主題,還要讓大家有屬於自己節日的感受。

今年由護理部外科系籌劃,5月4日慶祝活動揭幕式安排在高杏樂廊,用音樂的饗宴展開今年國際護師節活動,護理長悠揚的鋼琴演奏及熱情志工的葫蘆絲吹奏,吸引來往病友駐足聆聽。高杏樂廊旁場地設置六個護理衛教小棧,強調護理的多元角色,全方位守護民眾的健康,有糖尿病衛教師、慢性腎臟病衛教師、戒菸衛教師、口腔衛生護理師、中醫護理師、出院準備服務個管師、居家護理師及安寧病房護理師,提供血糖控制衛教、戒菸衛教、口腔衛生衛教、高血脂中醫保健、失能及居家照護問題諮詢及推廣「安寧緩和醫療健保IC卡註記」。

5月4日慶祝活動揭幕式同時,於啟川大樓1樓大廳懸掛ICN 2015國際護師節主題帆布,讓每位走進高醫的群眾都能感受國際護師節氣氛。另外在啟川大樓穿堂處佈置二幅大型看板,一幅為「看見護理-天使的使命」,展示自1997年振興橋氣爆、2001年納莉颱風、2009年莫拉克風災等天災人禍發生時,護理師們敘述著無畏無懼的使命。另一幅為「看見護理-真、善、美」,呈現74位104年優良護理人員的真誠、善良及美好。沿著穿堂走到高杏樂廊,34位歷年來獲頒國家級榮耀及表揚的護理師,每人以短短的100字來表達對護理的熱情。

5月8日國際護師節慶祝大會安排於啟川大樓6樓的一講堂,今年的主持人經公關室主任密集訓練,由黃文慧、李欣萍及林姿吟護理師擔當重任,創意的將護理工作車搬上舞台,告訴大家護理工作隨著資訊化而變得更有效率。開場由督導、護理長、專舞。並由護理部陳美杏主任的邀請,賴文德院長、小港醫院羅永欽副院長、旗津醫院郭昭宏院長及各科部長與醫祕們上台勉勵及讚許護理同仁的辛勞,並一同上台獻唱『春夏秋冬』給終年照護無中斷的第一線護理同仁。活動中,同時也頒發2014年優良、資深護理人員及各類學術獎勵,以獎勵努力於工作及學術研究的護理人員。

今年特別安排了歷年獲頒慈月基金會南丁格爾獎的影片,將在各護理領域奉獻服務的精神作傳達,現場並邀請范惠珍護理長述說「對護理的愛」,及今年新科南丁格爾獎得主林裕超護理師獲獎心得。慶祝活動不免穿插摸彩,今年也很特別地情商資訊室提供電腦摸彩活動,不論有無出席慶祝大會的護理師們,人人有機會中獎,獎項是在醫院中駐點服務的視障同胞的舒壓按摩券。

節目中感謝家醫科醫師熱情參與,活潑誇張的「印度柯南」舞蹈動作逗得在場同仁們哈哈大笑。節目尾聲由10位護理長動感的「站在高崗上」,接著主任、副主任及督導們接續上台和大家一起「大手牽小手」,帶領大家邁向國際化。

節目最後是交接儀式,將主辦權由外科系交棒給急重症、產兒及手術室科系,藉由簡報效果的設計,督導的宣誓簽名皆立即在畫面呈現,今年的護師節慶祝活動將護理高效能、高效益,以多元化及真善美角色呈現。

邁向國際,迎向未來-JCI國際評鑑參與

附設醫院行政管理中心 詹德富主任、張嘉芳

本院成立至今已屆58個年頭,一向秉持一步一腳印之精神,穩健踏實的向前邁進,成為高高屏居民健康照護最強力的後盾。一直以來,在每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展現團隊合作精神,並配合醫院整體政策發展,歷經過無數次的挑燈夜戰,通過各式的評鑑與認證,並於103年榮獲兩項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銀獎(領先亞洲)之殊榮,顯示高醫團隊之優秀與卓越。

但是,在這個時代的洪流中,我們秉持著謙卑之心,不能以此自滿,所謂「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沒有改變與進步,就等同於退步,更重要的是,我們一直期許要走出台灣放眼世界,提昇自我之競爭力,達到「追求卓越,成為國際一流之大學醫院」的願景,經過多方的審視與考量,本院決議將正式啟動JCI國際評鑑準備作業,並預定於105年接受JCI國際評鑑。

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是美國 The Joint Commission 聯合委員會下設之組織,依據評鑑標準提供美國以外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認證,每次評鑑效期為期3年,評估醫院規模由3-4位評鑑委員組成,秉持國際之醫療標準,進行為期4-5天的實地審查,分別採用文件審查、追索方法學(Tracer Methodology)以及人員面談等方式進行,其評分方式各條文分別給予「全部符合」、「部分符合」與「不符合」之評分,合計共16個章節,304條條文與1218個評分項目,最終考量每個條文與每個章節之總體狀況給予「通過」或「不通過」之評鑑結果。

JCI國際評鑑貫徹以病人為中心的核心理念,在評鑑的條文指引中,清楚載明條文之用意以及在實證醫學證實下,對病人安全之實踐,提供人、事、時、地、物應注意的事項,訂定出可行的工作模式與醫院文化,透過條文的審視,讓我們更清楚世界的潮流;透過流程的思考,讓我們找到往前突破的方向;透過改變,讓病患與家屬獲得更高品質與安全的醫療照護環境與模式,讓全體同仁獲得執業環境的舒適與安全,減少不必要之作業流程與醫療糾紛,加強民眾對我們醫護專業的信賴,藉由將JCI國際評鑑與國內新制醫院評鑑之準備作業結合,畢其功於一役,發揮最大效益。

本院JCI推動作業在董事會及學校的支持與鼓勵下,由賴文德院長擔任總召集人,劉金昌副院長、黃尚志副院長、余明隆副院長、王照元副院長分別為四個團隊的群組召集人,負責整體章節的政策與流程訂定,於各群組皆另設章節總負責人與條文負責人,統籌整個章節的運作與討論,藉由多次團隊會議的召開,讓條文的解讀與準備達成一定的共識。同時,為落實JCI的整體準備至各科室,也另設科室推動員,負責協助相關訊息的傳達與單位的推動準備,整體之運作規劃與連繫協調由本院行政管理中心籌組JCI專案工作小組執行,並藉由不定期發布JCI訊息報與更新JCI資訊平台訊息,讓整體資訊得以流通與傳遞,全院上下各司其職,以確保整體推動運作良好。

自104年2月本院決議參與JCI評鑑起,已召開無數的團隊討論會議,更於104年4月1日,在校長與院長的號召下,由271位全院同仁共同參與見證,正式宣告本院參與JCI國際評鑑的決心。JCI不是評鑑,是開創高醫新價值的開始,是組織與文化的改革。本院將展開一段JCI評鑑之旅,這段時間,我們將啟動所有評鑑準備業務,雖然過程中較為辛苦,但只要堅守永不放棄的信念,相信在這旅途中,大家也會有相對豐富的收穫,並共創許多美好回憶,它會如同台北市長柯文哲的新政一樣:「除舊佈新」,改變過去無法改變的事,讓醫院煥然一新,讓同仁共同瞭解,我們現在改變的是高醫的未來,這一年的改變,將成就未來的高醫。期望我們一起為嶄新的美好未來一起努力,邁向國際,迎向未來,面對JCI國際評鑑,我們將全力以赴!

104年「多元文化嘉年華系列活動」

僑生及外籍學生輔導組長 許妙如 副教授

為提升校園國際化,並讓境外學生有宣揚原居地文化的機會,學務處每年輔導僑生舉辦「多元文化嘉年華系列活動-僑生文化週」,藉此促進僑生與本地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讓學校師生認識僑生的家鄉及各地文化風俗。今年「多元文化嘉年華系列活動」,除了僑生熱情介紹僑居地文化外,還有本校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的外籍同學也共襄盛舉,帶來了史瓦濟蘭舞蹈、宏都拉斯美食,以及索羅門、貝里斯等國文化展示,反應相當熱烈。

本次活動為期五天(3/9-3/13),活動開幕當日,羅怡卿學務長親臨會場主持,與現場貴賓共同剪綵,活動隨著五彩繽紛的氣球飛往天空而揭開序幕,接著由友校中山大學僑生展示馬來西亞、香港、澳門、韓國、緬甸、泰國、印度等傳統服裝;本校僑生表演馬來及印度舞蹈,和美妙的港澳歌曲;醫技系外籍生帶來史瓦濟蘭的傳統舞蹈等。在美食展期間,讓人回味的有大馬的kaya麵包、椰漿飯、馬來炒麵、咖哩角、炸年糕、炸香蕉、蘭花糯米糕、九層糕等食品;港澳的咖喱魚旦、辣魚包、檸檬利賓納、雞絲翅、鹹檸檬七喜等食品。還有,韓國辣炒年糕、泡菜炒飯;泰國泰式奶茶、泰式炒麵;美國的Mac&Cheese;印尼的印尼咖啡和印尼拉茶;以及史瓦濟蘭、宏都拉斯等國的傳統串燒及甜點等。感謝境外生帶來豐富的文化介紹,更感謝眾多的老師、同學親自參與活動給予支持,以及中山大學僑生代表展示各國傳統服裝。整個活動在意猶未盡中圓滿結束,期待明年再見。

陳澄波大師畫作暨文物展

人社院 李宗勳、李惠珠秘書

這次要感謝前嘉義文化局侯局長的協助,讓我們可以與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合作,基金會提供40幅陳澄波先生知名的複製畫作,及基金會長年蒐集後所出版的各式畫冊、相關史料、照片等,讓學生能對於國內陳澄波大師的畫作有更多與更廣的了解。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在國內積極推動藝術教育,陳立栢董事長更在畫展前要求學生共同參與策展,並特地撥空與參與展覽規劃的學生、師長們進行會談討論,讓整個活動更具教育意義。同時,基金會也協助與正修科技大學文物修復中心聯繫(該修復中心接受文化部的委託修復陳澄波先生的畫作),在佈置畫展時,邀請學生一同進行畫作的清潔作業,專業修復師教導基本的乾式清潔,由學生實際的執行維護,除了學到畫作清潔的知識外,同時可近距離的欣賞畫作,並將畫作修復過程的資料一同展出,讓欣賞者了解畫作修復保存的流程。

這次展出的複製畫作中有「淡水夕照」,該幅畫在2007年香港蘇富比「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會上,以5,073萬港幣刷新台灣畫家拍賣記錄;「夏日街景」,陳澄波先生第二次入圍日本「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的作品, 且2002年被台北市立美術館選為「台灣近代畫作郵票」系列當中的一枚郵票;「清流」,於1929年受推薦代表中華民國參加芝加哥博覽會,展出的作品有風景、人物、靜物及自畫像等。

我們在畫作展出時,邀請正修科技大學修復中心李益成主任針對藝術畫作的保存、清潔、修復等以講座方式進行詳細的講解,希望同學在欣賞畫作的同時也了解畫作的生命歷程。

換上另一隻翅膀:如何協助身心障礙大學生的校園適應與職涯規劃

學務處心理及諮商輔導組-資源教室 洪貫瑄 輔導老師

本校學務處心理及諮商輔導組資源教室每學期定期舉辦導師特教知能研習,讓全校老師對於校園內身心障礙學生的狀況更加的認識,同時了解身心障礙生的生活方面及各個面向的需求,由這個觀點去切入關心協助學生的需求。

此研習請到曾任高雄師範大學復健諮商所所長、臺灣職業重建協會理事長、特殊教育協會理事的陳靜江教授來演講。陳教授擁有25年的特殊教育與心理諮商的教職經驗,在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工作20年以上,與身心障礙者一起工作的經驗十分豐富。教授將身心障礙學生在學校所會面臨到的課題,分成兩個面向來探討:身心障礙生的大學生活適應與生涯規劃。

身心障礙學生在大學校園會遇到的問題大致可分為五項:一、多數師生不了解身心障礙學生的身心特質與特殊需求。二、身障生透過特殊管道入學,能力與一般學生有落差,課程無法因應其特殊需求做出調整。三、學習評量無法因應其狀況做合適又公平的調整。四、同儕無法長期提供協助或支持。五、物理環境上的障礙短期內無法克服。針對這些學生的問題,在特殊教育法第30-1條有明定:「高等教育階段之身心障礙教育,應符合學生需求,訂定個別化支持計畫,協助學生學習及發展。」大專校院的資源教室需針對學生之個別支持服務需求,擬訂個別化支持計畫。而在個別化支持計畫中,學生之個別支持服務需求大致包含學生自立生活之支持需求,如需不需要住宿安排,上下課時是否需要同儕協助上下樓梯,課堂上需不需要輔具以幫助更清楚課堂內容(聽語障學生會需要FM調頻系統以便聽清楚上課內容),而針對行動不便的學生需要提供無障礙環境的教室與坡道,以便在課與課中間更自由方便地進出。在課業學習之支持需求方面,對於學習能力較同儕稍弱一點的同學,在課程選修規劃上,可由老師輔導選課,安排學分數較少又可以負擔的課程選修。上課科目若有學習上的困難,也可透過資源教室安排課業輔導,加強學生的學習。考試調整方面,則需要透過老師的協助,讓特殊教育學生的評量方式多元化,給予特殊學生在成績評量標準上的調整。

學生在學期間,學校可舉辦相關生涯輔導講座及相關生涯轉銜會議,以呼應學生生涯規劃需求。此外,在學生畢業離校前,學校也可連結職業重建服務資源,職業重建服務包括:職業輔導評量、職業訓練、就業服務、職務再設計、創業輔導等相關就業輔導評估服務,可為學生就業轉銜做及早的準備。

身心障礙學生個人特質,如對自己的看法、障礙狀況、人格特質、性向能力雖會影響他們在大學生活的適應狀況,但是學校教師與輔導人員可以做的是,在生活中接納他們,給予善意的回應,讓他們看見自身的優勢能力。最後,教授總結指出,「身心障礙只是個人特質之一,環境如何友善回應身心障礙可以將障礙程度降到最低」,集結學校相關輔導單位的支持,成為照亮身心障礙學生人生行路的明燈。

顛覆傳統教學:PBL引導式教學

教師發展暨教學資源中心 王芊灃

為改善傳統醫學教育以講述式學習(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為主的缺失,近十餘年來,本校致力於推展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藉由環繞著臨床醫學問題之討論與學習,激發學生自學的積極性,培育獨立分析與問題解決的能力,並建立學生個人的學習方法與思維。教師發展暨教學資源中心特於4月23日舉辦PBL教學經驗分享講座暨工作坊,邀請到在醫學領域推行PBL經驗甚豐的輔仁大學醫學系鄒國英教授蒞臨分享。現場有賴春生副校長、醫學院顏正賢院長、醫學院蔡哲嘉副院長、醫學院蔡淳娟副院長、醫學系劉克明教授、醫學系陳彥旭主任等84位教師參與,顯見本校對醫學教育的重視。

首先,教師發展暨教學資源中心田英俊主任向在場教師致意,為活動揭開序幕,田主任在致詞時表示,時代在變,教學也應與時俱進,因此,除了教導學生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外,如何將PBL精神落實在教學,養成學生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的目標是相當重要的。隨後,邀請鄒教授以理論與實務兩者並重的方式,向在場教師介紹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新教學設計、分享其在醫學系推行PBL的目的與經驗,並分析PBL在醫學大學醫學系、護理學系、臨床心理學系與職能治療學系推動之實務作法。

除專題演講外,另規劃PBL教案實作工作坊,鄒教授以實際教案操作演練,邀請8位在場教師扮演學生組成PBL小組,親身體驗擔任學生時應根據先備知識,運用批判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蒐尋資料解決問題,並說明編寫教案的原則與問題、教案的呈現方式、教案之評量原則,也逐一回應在場教師的提問,使在場教師對PBL有更深入的體認,也為本校提供珍貴的方向指引。最後,本次活動在賴春生副校長的總結後圓滿結束。

教學轉型:以學生為中心的問題引導學習PBL

教師發展暨教學資源中心 王芊灃

相較於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近十餘年來,本校致力於推展問題為基礎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 PBL)與團隊導向學習(TeambasedLearning, TBL)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自學的積極性,並建立終身學習的態度。教師發展暨教學資源中心特於3月5日舉辦創新教學講座,邀請到在醫學教育界素有「PBL始祖」封號的關超然教授,現任於汕頭大學的關教授,過去在加拿大PBL發源學校McMaster University任教及研究三十餘年,一直致力於提倡PBL教育理念與學習方法,並為新加坡大學、香港大學與我國多所醫學大學奠定PBL醫學教育的磐石,對我國的醫學教育有深遠的貢獻,果然吸引眾多教師前來朝聖。現場有賴春生副校長、教師發展暨教學資源中心田英俊主任、醫學院顏正賢院長、醫學院蔡淳娟副院長、醫學系劉克明教授、醫學系陳彥旭主任、學士後醫學系黃阿梅副系主任等92位教師參與,顯見本校對醫學教育的重視。

關教授表示,教學是讓學生主動地學習,也就是讓學生去搜尋資料、互動、發問、犯錯、承認錯誤、負責等,而不是逼迫學生被動地學習。隨後,關教授介紹各式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新學習方式,包含問題為基礎學習、成果導向學習(Outcome-based Learning, OBL)、團隊導向學習、翻轉課堂學習(Flipped Class Learning,FCL)、跨領域學習(Inter-professional Leaning, IPL)等,並透過影片說明TBL的施行步驟,包含自學、個人測驗、小組合作討論、探討問題、發表等,關教授指出,TBL是PBL的變種,確實保有PBL的優點,但仍有缺點,如:自學範圍恐怕因著測驗而受限、個人測驗與傳統考試文化的概念相似、小組討論所營造的課堂環境是吵雜且相互受干擾的、小組討論缺乏tutor的引導等。因此,學習方式各有優缺點,教師可配合校園文化,選用適當的教學活動。最後,關教授逐一回應在場教師的提問,使在場教師對PBL有更深入的體認,也為本校提供珍貴的方向指引。